大力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助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大力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助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我市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研究
市发改委调研组
基本公共服务是主要由政府负责、保障全体人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服务,政府承担兜底保障供给数量和质量的责任。为更好地促进我市基本公共服务健康发展,助推“十四五”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市发改委会同市直相关部门,对我市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和研究。
一、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健全完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到2035年,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
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基本民生,必须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根本目的,使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有保障、文体服务有保障,逐步实现全体公民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切实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二、我市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情况
(一)基本育幼服务得到保障。适龄儿童疫苗接种实现全覆盖。儿童和孕产妇健康管理逐步提高。全市新生儿访视率达99.4%,儿童健康管理率达93.29%。全市早孕建册率97.8%,产后访视率达99.03%。托育机构建设备案工作积极推进,目前备案审核材料待完善9家,备案通过12家。市二幼被省卫健委确定为我省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单位。
(二)教育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学前教育逐步规范。组建幼教集团,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切实维护幼儿合法权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农民工子女公平享有与城市学生同样学习的机会和权利。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将市五中、实验高中、田家炳高中打造成各具特色的高中学校,最大限度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助学教育充分保障,通过“一贷二奖五免六助”学生资助体系,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十三五”期间,累计资助学生99914人次,金额达8355.71万元;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惠及学生9709人次,贷款金额7713.88万元。我市荣获“吉林省学生资助工作优秀单位”和“全国学生资助工作推荐学习单位”。
(三)就业服务局势总体稳定。开展就业信息服务,制定了完善的就业信息资源台账,依托新闻媒体广泛发布就业信息,开设服务窗口,专人专岗为广大求职者免费服务,积极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扶持政策。积极实施就业援助,将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纳入重点援助范围,建立机制并每年开展就业援助月专项服务活动。广泛开展培训政策宣传和培训意愿调查,举办退役军人等各类主题招聘会和创业培训班,规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保险制度改革。“十三五”以来,为重残等困难群体代缴养老保险费101.13万元,涉及10113名重残人员;为241名残疾人申报病退人员进行鉴定;为56名残疾人员给予社会保险补贴58.8万元。
(四)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完善。结核病管理达到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的肺结核患者管理率达到10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逐步完善,市辖区内65岁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已达80.17%。辖区内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286人,规范管理4975人。基本药物供应得到保障,53家基层医疗机构及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实行了网上统一采购药品。普惠性医疗蓬勃发展,已登记执业的民营医院23家,开放床位1216张,逐步形成了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医格局。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扎实有序。“十三五”时期,医疗保险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将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进一步规范生育保险政策和管理。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稳定在80%和75%左右,大病保险的报销比例达到50%以上。
(五)养老服务事业发展迅速。社区养老设施不断优化。按照人均用地不低于0.12平方米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依托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已配套建设1个市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3个区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0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机构养老服务供给充足。我市共有登记养老机构90家。其中,公建公营31家,占比34%,公建民营养老机构3家,占养老机构总数3%,民建民营56家,占比63%。床位总数9279张,入住老人5227人,入住率56.33%。医养结合占比13%,比例不断上升,较2015年提升了8个百分点。其余养老机构也全部就近就便与医疗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实现了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全覆盖。
(六)住房保障工作稳步推进。以实现“住有所居”改善民生为目标,在棚户区改造、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廉租补贴发放、农村危房改造方面,加快解决城镇居民基本住房问题和农村相对困难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十三五”期间,我市共建设和购买保障性安居工程13391套、面积105.337万平方米,累计投资24.81亿元。我市申报的棚户区改造计划任务已全部完成。农村危房改造是农村相对困难群众最大的民生工程,“十三五”期间,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266户。其中,东丰县1149户、东辽县1923户、龙山区96户、西安区98户。
(七)困难群众基本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十三五”期间共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27亿元,覆盖率96.5%。投入486万元为512人次的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服务。投入434万元为972人次考入大中专院校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实施救助。投入23.62万元为189名残疾学生提供生活补贴及交通补贴。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电商培训4881人次,“十三五”期间共新增城镇残疾人就业1110人。拓宽法律援助服务渠道。“十三五”期间共建立完善法律援助工作站94个,法律援助联系点517个。其中,在社区、乡(镇)“两大区域”共建立的区域性法律援助工作站53个,在妇联、残联、共青团、老龄委、总工会、民政等“六大领域”共建立了专业性的法律援助工作站41个。
(八)优军优抚服务进一步提升。出台《辽源市推进城镇下岗退役军人再就业工作方案》和《辽源市关于促进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提供政策保障。每个街道、乡(镇)退役军人服务站招聘一名退役军人或军嫂,目前通过退役军人创办的企业吸纳240多名退役军人就业。在全市逐级建立退役军人就业台账,动态掌握就业情况,对出现下岗失业的,及时纳入再就业帮扶范围。
(九)公共文体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发展文化设施建设,矿工墓陈列馆、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辽源矿山博物馆等一批特色场馆全部向公众开放。全市总体实现两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全覆盖,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提升文体服务供给能力,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开展全民阅读、文化展示、文化赛事、文艺演出等活动,受益群众100余万人次。助推残疾人文化服务,建立残疾人文化大院、文化活动基地等场所,成立市图书馆康复医院分馆;建立视障阅览室,配备盲用电脑、有声阅读等设备;举办四届辽源市残疾人文艺汇演、两届残疾人艺术节,发现和培养残疾人文化艺术人才近百名。持续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全地区广播覆盖率已达99%,电视覆盖率已达99.5%。推进体育健身事业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市共配建健身路径341套,城区“15分钟健身圈”覆盖率达92.5%,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率达100%。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进一步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建设。尽管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乡村两级的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但是技术水平、医疗设备和服务设施仍然存在短板,现有医护人员数量和设备配备服务能力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乡(镇)卫生院具有公共卫生资格的专业人才较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托育服务机构严重不足,尚未形成覆盖0至3岁全周期的托育服务能力。下一步,一是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项目建设,积极推动辽源市中心医院异地建设项目、辽源市中医院中医大厦改扩建建设项目;二是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挥全科医生的居民健康“守门人”作用,加强妇幼、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诊治、康复服务能力;三是持续提升“一老一小”重点人群健康获得感。促进照护服务、妇幼健康和人口均衡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促进托育服务发展,扎实做好妇幼健康服务。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合理推进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满足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
(二)进一步提高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目前,我市学前教育布局不合理、公办园数量少、城乡之间发展差距大。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还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义务教育在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生源数量等方面还存在差距。下一步,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办园体制,积极引导和扶持民办幼儿园向社会提供普惠性服务,抵制小学化倾向,增强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二是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建立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要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推进课程改革,积极主动适应高考制度改革。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为在校生和未升学毕业生提供职业教育。
(三)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目前,养老服务仍存在供需矛盾。居家养老服务还不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医养融合发展形式单一。养老服务的社会力量资本优势、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未充分发挥,行业管理仍需加强。下一步,要积极引导社会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积极性,在区(县)、街道、社区发展托养服务机构和日间照料中心。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养老护理员队伍培训机制和继续教育制度,建立相关护理人才培训基地,提升从业人员、志愿者、家庭照护人员技术技能。实施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计划,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新开发住宅小区每百户不低于20平方米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并落实“四同步”要求。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结合辽源产业特色,围绕适老生活用品、老年功能代偿产品和智慧健康产品等进行开发和设计。
(四)进一步促进公共文体服务发展。目前,我市公共文化设施还需健全。市级文、博、图等“新三馆”急需投入使用,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保障能力有待提高,公共文化事业经费保障还需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不足,少数民族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有待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存在短板弱项,竞技体育发展模式还需完善,竞赛表演推广方面缺乏力度,以赛养赛的机制尚未形成。因此,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图书馆、文化馆数字化创新和服务能力,拓展免费服务项目,扩大多样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为契机,切实抓好文艺知识普及、技能普及活动等主题活动,培育乡村游、特色文化游、研学游等产品体系。抓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文明创建细胞工程。推进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工作。开展各项文化惠民活动,加大乡村文艺演出投入力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健全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儿童青少年等重点人群体育发展,不断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
(市发改委调研组成员:李东阳、曾利范、刘福春、邓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