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有才:幸福满枝果粒香

本报记者 刘鹰 摄影报道


张有才在察看大棚葡萄长势。

    东辽县白泉镇德忠村6组村民张有才,依托村农业科技园区,带头发展葡萄种植,成为村里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4月6日,记者在张有才的棚室葡萄园里采访了他,他一边掐尖、绑枝蔓,一边笑着说:“再过一个多月,第一批葡萄就能上市啦!”
    2013年初春,从事绿化苗木生产的张有才对葡萄种植产生了深厚兴趣。经过初步了解、考察,掌握了致富信息的张有才将发展葡萄园的想法说给了村书记唐伟。赶巧儿他的想法立马引起了唐伟的兴趣。为确认信息准确度,唐伟还专门驾车载着张有才两次到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沙漠葡萄基地进行考察、洽谈和学习,最终,两人敲定:回乡大力发展葡萄种植。
    走进张有才的葡萄园,映入眼帘的是老根虬曲、绿叶萌发、新果满枝、春意盈盈的景象。空气中,泥土的芳香中掺杂着一丝微微的清香。 张有才介绍,葡萄园占地770平方米。其中,种植的1300棵葡萄藤,都是去年3月20日栽植入地的,今年就可产果入市销售。张有才说:“毕竟大棚里栽葡萄对乡亲们来说还是个新鲜事儿能不能种好,大伙儿心里都没底儿。所以,我就特地建了这个葡萄园,用来给村民们观摩,让大伙儿亲眼看看葡萄从种植到管理、从收购到销售的一系列流程,通过现身说法,消除大伙儿心里的顾虑。葡萄园里除了葡萄外,还要种蓝莓,这样可以增加收益。为此,村书记还为我跑来了12万元的贷款。”张有才和唐伟算了笔账,每个棚平均两人管理,一年种两茬蔬菜和部分叶菜,收益5万元左右。现在村里农户的大部分大棚种的都是蔬菜,如果转型种植葡萄,只需一个人管理,园内栽植葡萄和蓝莓,年可收益9万元以上,而且每年不需翻种,只需正常管理,不仅节省了人工,还增加了纯收入。用唐伟的话说,种葡萄就是一年投入、多年受益的省心活儿。
    葡萄良好的长势,使村里的6户人家动了心。张有才说:“除了葡萄种植技术,乡亲们最担心的还是销路和价格。虽然与葡萄基地签订回收协议,但还是让部分村民狠不下心。”唐伟说:“就目前市场需求环境看,村民自己到市面上销售或是给水果店送货,收益也很丰厚。因为每到5月初,冬储的葡萄就下了架,这时大地里的葡萄才刚刚见长,而咱们的葡萄则是产果旺季。根据去年市场需求和销售价格考察及今年评估,5月份上市销售的葡萄价格一市斤为15元左右,其需求远远大于1300棵葡萄第一茬7000斤左右的产果量,这点儿产量还不够水果市场塞牙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