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使命 砥砺前行

勇担使命 砥砺前行


鸡鸣正起舞


    以厚德食品为龙头,以蛋鸡养殖、蛋产品开发为主线,东辽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正经历土鸡变凤凰的进化与腾飞。东辽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作为东辽县重点项目,正致力打造“中国蛋谷”,为东辽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占地面积5000亩,总投资120亿元的“中国蛋谷”项目一期智能仓储冷链物流项目正在进行4栋冷库和11000平方米蛋谷大厦土建基础施工。到2025年全部建成后,在东北亚形成畜禽蛋品原料、加工、销售网络等产业领域的领导品牌,形成“中国蛋业看吉林、吉林蛋业看东辽”的产业格局。
    坐落在东辽县安恕镇曲家村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国蛋谷”,规划内容为“一园五区、一镇托一谷”,建成后蛋鸡存栏可实现2000万只,年产鲜蛋44亿枚,鲜蛋加工率80%,核心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将新增就业5000人,利税21亿元。
    作为“中国蛋谷”,东辽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设蛋谷招商管理服务、蛋谷大数据、供应链电商服务、蛋谷农科服务和鸡蛋质量安全检测、蛋谷大学教育、创新创业、金融服务、产业协会“八大中心”;建设有五区、一镇,即:蛋品科技创新区、智慧冷链物流区、食品工业加工区、蛋业科技装备配套区、基础蛋鸡循环生态养殖区和“蛋谷小镇”。其中,蛋品科技创新区定位东北亚地区最先进的蛋制品深度加工中心,规划新建加工能力22万吨的蛋制品加工厂和国家级蛋品质量检测中心。智慧冷链物流区定位于产地综合性冷链物流中心、东三省农产品集散门户。以蛋鸡制品为业务核心,兼容肉类、蔬菜、果品和鲜食粮食作物。食品工业加工区定位于以蛋制品为核心,东北全线特色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创新加工制造基地。通过建设标准化、单元化、模块化厂房空间,形成烘焙食品、鲜食食品、即食食品、营养食品、创新食品五大加工分区。科技装备配套区为蛋谷企业提供科技支撑和装备支撑,形成从原料种植养殖生产到加工零售的食品产业上下游,拥有全链条的技术和装备开发服务的高技术企业和全系列包装企业集聚区。基础蛋鸡养殖区定位于高效大规模高品质循环样板。利用智能化全封闭管理技术和粪污处理技术,完成农改饲、鸡生蛋、污转肥的全链条碳平衡体系。“蛋谷小镇”定位于吉林关东文化科技特色小镇。为入园企业提供居住生活条件,并形成高价值科技交流和康养体系。围绕乡村振兴、工业旅游、研讨、论坛、培训等领域,规划建设蛋谷国际会展中心、生之源休闲康养社区、关东文化创意工作室、蛋谷广场、蛋谷乡村俱乐部。




“我想找个好媳妇”


    “有病的不要,太丑的也不行,找就找个好媳妇。”望着自家院里的3头母牛,脱贫户王伟底气十足地对曾是该村第一书记郭子龙说出了心里话。
    王伟是东辽县平岗镇身安村6组村民,也曾是出了名的因残致贫户。为此,36岁的他仍是孤身一人。
    2016年,脱贫攻坚战在东辽县打响后,下派到该村的第一书记郭子龙与王伟结成了帮扶对子。为让王伟走出困境,彻底摆脱无致富门路的贫困根源,2019年,郭子龙结合王伟自身能力和要求,在多部门的支持和协助下,帮助王伟购进3头母牛。王伟也不负众望,把全部心血放在了3头母牛身上,在他的精心饲养下,2020年春,3头母牛先后产下了牛犊。当年秋天,王伟找到郭子龙,提出卖掉牛犊的想法。郭子龙说卖牛可以,但要看准价格,别听牛贩子忽悠,而且卖牛前必须告诉他。后来,在郭子龙的参与下,王伟把牛犊卖了,而且卖上了高价。他高兴地告诉记者,养一头牛犊比种一年地都强。
    如今,王伟坐拥3头母牛,加上其他副业收入,“身价”陡增,早已从贫困户序列中走出。收入问题解决了,婚姻问题自然成了话题。为此,郭子龙先后给王伟介绍了两个对象,但王伟就是没相中。2021年春,现任东辽县应急办主任的郭子龙来身安村看望脱贫户,王伟借机向郭子龙透露了自己内心的小九九:“我现在的3头母牛价值10多万,今年再下3个崽,即使都是公的,到年底也能卖3万左右,这样下来,几年我就起来了。所以,我想找个看着顺眼,还能帮我搭把手的对象,别忘了,有合适的你多给我想着点。”
    东辽县通过下派干部到一线和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全县2427户4246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村全部实现出列。2021年2月,东辽县扶贫开发办公室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东辽黑猪住上了供热楼


    温度可控、湿度可调、渴了喝超滤水、出行乘电梯……在东北,能住上这样的供热楼,是很多普通百姓的期待。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如此高标准的现代化供热楼,里面竟住着一群猪,且多达2万余头。
    猪住供热楼在辽源是新鲜事,在吉林省也是新鲜事。
    那么,什么样的猪才能住进供热楼呢?6月3日,记者带着疑问,来到了吉林双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安恕种猪场。据“双天”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住进供热楼的猪,并非拥有高贵血统的珍稀猪,而是普通的东辽黑猪。让猪住进供热楼,不是为了抬高猪的身份,而是为了节约土地、减少饲料、断奶猪仔的运输成本,还能提升养殖效率、促进规模化、智能化发展。同时,封闭式的分区管理、智能化控制通风,可以确保生猪与外来疫病完全隔离。该工作人员还介绍说,楼房里养猪在南方司空见惯,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据了解,吉林双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由浙江天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天天田园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2019年,“双天”投资12亿元在东辽县打造了双天农业产业园,建设重点围绕安恕种猪场、凌云规模养殖场、渭津保种场和肉食品公司、饲料公司开展,布局年产5万头东辽黑猪原种繁育场、年产20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年加工销售50万头肉食品公司、年产20万吨饲料生产加工、农牧结合种植基地等全产业链项目。
    目前,安恕种猪场存栏东辽黑猪25000头。其中,母猪2400头。




数字化建设让百姓办事不出村


    东辽县以数据归集为抓手,认真开展政务服务事项数据共享需求梳理工作,推进流程优化再造,实现减少申报材料、缩减办理环节、压缩审批时间、降低企业成本。
    为了回应群众新期盼,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东辽县对进入政务大厅事项开展向乡(镇)延伸服务,在安石镇朝阳村设立了乡(镇)综合窗口事项受理点,老百姓办事不用到县政务大厅,在家门口的事项受理点即可提交申请材料,再由村接件人员通过综合窗口系统平台将数据传送至县政务大厅相关窗口,窗口人员进行受理、审查、决定等环节将事项办理,根据群众意愿将相关证照通过邮政部门免费邮寄到办理群众家中。这样不仅帮老百姓节约了时间,而且也节省了往返的路费,真正做到了便民利民,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东辽县对全县政务服务事项进行梳理并向相关单位征求意见,经政府常务会通过,以县职能转变协调小组办公室名义发文,向全县各乡(镇)下沉27项政务服务事项,主要涉及百姓日常生产、生活的5家相关单位。




在发展中砥砺前行


    “十三五”期间,东辽县在“爬坡过坎”的关键节点上蓄势进发、砥砺前行、亮点纷呈。特别是2020年,东辽县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质量发展上迈出新的重大步伐。
    坚持以新思想指导实践,深入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县委常委会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全面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视察吉林时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针对习近平总书记对东辽河流域重要批示,在统筹抓好“培根、清源、治污、净流”四大工程基础上,2020年,在东辽河源头打造了“山水林田湖草”小流域生态修复治理体系,东辽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东辽河河清断面历史性达到四类水体。
    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县委常委会坚持将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县域考核在全省60个县(区)中从第23位晋升到第10位。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6%,全口径税收收入增长3.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财政支出连续四年超35亿元,有效保障了民生事业发展。工业上谋划了“一区托四园”产业发展布局,以蛋品及农产品加工、新能源汽车模具零部件配套产业为代表的主导产业实现了链条化、集群化、园区化发展,支撑县域经济发展作用凸显。2020年,78个500万元以上项目全部开复工建设。特别是双天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建设、当年见效。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14.37万亩,落实粮食播种面积141.61万亩,粮食总产量稳产在17亿斤以上。全县生猪存栏量突破10万大关,达到10.92万头,同比增长38.26%。全县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432个,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被评为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农业“六大产业园区”发展战略成果颇丰。中德辽河源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形成了以中科院辽河源生态示范基地为支撑的有机生态农业种植、食用菌栽培等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安恕循环经济产业区形成了以畜禽养殖、安全饲料、肉食品深加工、冷链物流、粪肥综合利用为代表的循环农业产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完成“七通一平”基础施工,冷链物流园和“双创”孵化基地项目顺利启动,“中国蛋谷”品牌进一步打响。以“金翼”“东辽黑猪”“东辽柞蚕”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在2019年度省委乡村振兴战略考核中,东辽县被评为优秀等次,在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议上,东辽县作经验介绍。
    美丽乡村建设成就喜人。拆除违建26.47万平方米,栽植花卉苗木3670万株。完成了域内高速公路、国道、城市出入口等绿化整治任务,建成了46.8公里自行车赛道。创建“美丽家园”“美丽庭院”“干净人家”2.1万户。按照“7带6”模式,特色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东辽县被评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平岗独立工矿区被国家发改委纳入国家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范围。在2019年,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中,位列一类县。全省生活污水和农村垃圾收运处置整治工作现场会在东辽县召开。泉太镇被评为“国家卫生镇”。
    “三大战役”改写东辽县历史。脱贫攻坚战:创新实施“政银企合作、龙头企业带动、转移就业、农村电商、扶贫联盟”五大产业扶贫模式。贫困村产业扶贫项目覆盖率、非贫困村项目收益率、产业项目分红率实现三个100%。全县2459户4335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部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十三五”期间辽河流域项目全面竣工,“七镇一区”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东辽河源头断面连续5年达到二类水体。常态化开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燃煤锅炉整治行动,切实改善了县域空气质量。县城污水收集率达到90.1%。累计建设1549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制定《东辽县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实施方案》,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切实抓好了非法集资、小额贷等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开展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行动,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和处置工作保障能力有效提高。积极应对各类险情灾害。全县连续36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十四五”是东辽县高质量发展实现重大突破的关键阶段,是确保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五年,也是科学研判时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善于处理竞与合,勇担使命求作为,切实推动东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五年。
    勇担使命求作为,牢牢把握战略机遇,坚定信心、乘势而上。东辽县的发展正面临难得的“机遇期”。从宏观形势上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新格局将加快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建链”步伐,为我们创造了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环境机遇。从东辽县情上看,东辽县位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城市群”“环长春四辽吉松工业走廊”辐射区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辽白一体化”空间发展战略格局的核心区,必将使东辽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和产业优势等得到充分释放,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各类要素合力流动和高效汇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从对外合作上看,乘着吉浙两省合作东风,辽源(绍兴)产业园平台作用将逐步凸显,以双天现代农业产业园、双天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天语高档纺织等为代表合作项目将释放巨大产能,域外资本将持续注入。格致汽车、汽车改装、方大锻造等企业已与一汽集团开展合作,正在积极融入一汽集团供应链,将带动东辽县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
    勇担使命求作为,积极应对困难挑战,保持定力、迎难而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全县上下时刻保持清醒、直面问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用加压奋进的确定性有效对冲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向高质量迈进。
    东辽县以项目为抓手,以实际现状为动力,积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锐意进取,努力在新征程中体现新担当,在加快推进新时代东辽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展现新作为,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躬身前行,不辱使命。




延伸旅游线路  拓宽文化产业


    东辽县文广旅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发展繁荣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发展文旅产业,繁荣文化事业,认真谋划好“十四五”文旅发展,全力打造黑土地上的文化游。
    根据东辽县的自然资源和人文建设,先后开发和设计旅游线路14条。其中,两日游线路2条,分别为“辽东两日游”和“两天一夜研学游”;一日游线路有“尽享朝族美食,体验民风民俗”“消夏避暑一日游”“观光采摘一日游”等12条旅游路线。积极参加“周游辽源”主题活动。组织旅游经营单位参加辽源市开展的“周游辽源”活动,推出了以“周边游、周遍游、周周游”为内容的“周游辽源”系列活动——东辽系列旅游产品篇。
    精心打造朝阳特色村寨旅游区。2019年,朝阳村成功申报“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和“乡村旅游3A级经营单位”,提升了朝阳村乡村游的品质。2020年5月,东辽县文广旅局协助安石镇朝阳村成功申报了“4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并积极协助朝阳村扩大旅游景区,增加旅游项目,提高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       
    发展鴜鹭湖旅游项目。持续打造鴜鹭湖美丽乡村、回归自然的生态旅游,推出八铺炕民宿项目、鴜鹭湖花海。增加民俗物件和儿童乐园设施,丰富八铺炕文化内涵,鴜鹭湖湿地公园通过国家验收并列入国家级湿地公园名录,使之成为东辽乡村游的明星景点。
    打造聚龙潭花海。2018年投资90万元,建成坝后坡景观带,修建小型休闲广场2处,栽植各种花卉共计150万株。
    先后投资60万元,在建安镇建立了葫芦画博物馆,收集展出葫芦画展品200多件,促进了葫芦画的传承、发展和走向市场。投资10万元,在渭津镇建立了鱼骨画馆,展示鱼骨画作品100多幅,为鱼骨画的传承发展奠定了基础。2020年,“妈妈制造”吉林东辽剪纸合作社在文体活动中心挂牌,为农村妇女搭建增收致富平台,推动了东辽县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2018年以来,东辽县文广旅局相继开展了“徒步乌龙山·环保志愿行”“鴜鹭花海”开园仪式、“中国旅游日”等宣传展示活动;2019年,围绕“文旅新融合·美好乡村行”活动主题,在朝阳村举行了大型宣传推介活动;组织旅游企业先后参加了2019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桂林旅游博览会、“秦到吉林”陕晋两省主题推介活动、第十五届海峡旅游博览会和东盟博览会旅游展;组织特色旅游文化商品4次参加省旅发委举办的大型旅游推介会。2020年,联合县电视台拍摄旅游宣传片8部,并通过在电影《你瞅啥,外星人》开机仪式现场,发放宣传折页1000份,向广大群众推介了我县最新设计的6条乡村旅游线路,进一步促进市(县)旅游资源整合。




还青山于本色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近年来,东辽县积极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加大裸露山体治理工作力度,提出三年规划治理任务一年完成目标,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生态修复治理的阶段性成果。
    6月3日,记者在东辽县泉太镇大顶村“治裸”现场看到,曾经1.8万平方米的“乱石场”,现在已是草木葱郁,一派生机。随行的中心林场场长梁庆辉告诉记者,过去这里因村民无序挖沙取土、放炮炸石,遍地是裸露的石块和乱到的垃圾。为还青山本色,中心林场和泉太镇政府共同投资23.5万元,换土2400多立方米,栽植树木3000株,彻底改变了过去脏乱局面,恢复了生态系统。
    据了解,东辽县从2018年开始裸露山头治理,总体任务是104处。但东辽县林业局从大局着手,本着勇于进取、不遗不漏的方针,自我加压,完成了114处,修复裸露地面积360亩,换土方900立方米,建管护围栏8500延长米,栽植各类植物树木25万株。
    为确保裸露山体治理成果,东辽县通过压实主体责任,确保了高位推进。今年年初以来,县委、县政府再次将荒山治裸纳入到全县的重点工程和环保督察的重要内容,制定方案、下发文件,提出具体工作目标和治理标准。并通过严格考核,强化落实责任等措施,层层传导压力,确保裸露山体治理工作不走过场。为此,县林业局明确专人负责调度情况,每周统计两次、上报主管县长。两办督察室先后4次对裸露山体治理工作进行督查,督促各单位按照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推进工作。县委、县政府也将荒山治裸作为农村工作春季拉练检查的重要内容,实地检查验收,确保了裸露山体治理工作高质量完成。




教育事业稳步提升


    2018年以来,东辽县教育局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实施教育资源优化工程、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办学条件改善工程、安全稳定保障工程为重点的工作基调,促进了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年来,东辽县共投入6519万元,实施6个新建项目。其中,石驿中小学校舍建设、凌云小学教学综合楼、安恕小学改扩建项目已完成。共为全县中小学校累计投入2614万元,购置食堂设备、实验室设备、多媒体设备及同步课堂设备等。认真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阶段,全面落实了“奖、贷、助、补、减免”政策,保证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幼儿在校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对贫困教师给予资助,解决了贫困教师的生活困难问题。2018年以来,共资助贫困学生17456人次,资助金额3240万元。三年共新建、改扩建幼儿园5所。投入280万元普惠园奖补资金,扶持公民办园发展。建立了公办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和普惠性民办园生均经费补助制度。目前,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达到80%以上。无证民办园取缔工作圆满完成。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加大对薄弱学校和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扶持力度,认真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总投入1996万元。目前,东辽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到99.82%,毕业率达到10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59%,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6.2%。大力推进普通高中建设,2018年以来,加大高中资金投入,两所高中的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智慧农业拔头筹


    在东辽县辽河源镇居安村一组,由东辽县辽河源中德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兴建的五座高标准智能温室大棚格外抢眼。7.5米高的身材,一应俱全的现代化设施,鹤立鸡群般矗立在传统温室大棚中。
    5月,虽然是东北地区的春耕季节,但在高标准智能温室大棚内却是另一番景象。一脸红晕的西红柿,在翠绿叶片的陪衬下,正按着技术人员的设计和安排,有序列、有层次地悬挂枝头。据介绍,高标准智能温室大棚不仅外形高大,其自动化程度也远甩传统温室大棚几条街,包括滴灌、冬季除雪、内外卷帘被收放、补光灯开启等操作全部是电控。简单的开、关程序,普通农民经过短暂培训即可掌握。
    长80米,宽12米高标准智能温室大棚,一年可栽种两茬西红柿,每茬可栽种2000株左右。公司对每茬栽种的柿子数量、植株营养供应及生长周期和采摘周期都有科学规划,并且细化到对每株的产量都进行了设定。
    分管设施农业园经理史坤介绍说,每株柿子按规划和技术要求,被设计成7蓬。5月初,公司根据柿子成熟情况,进行了第一次采摘并上市,这不仅是公司在高标准智能温室大棚上掘到的第一桶金,也是公司第一次在春天里获利。目前,于去年冬天栽种的日本草莓柿子,已经下到了第3蓬,按每株每蓬产量1斤计算,一栋大棚每年可创产值15万元,利润是传统温室大棚的几倍。
    公司总经理郭利军告诉记者,鉴于产品在市场上的良好表现,公司现有的5栋高标准智能温室大棚生产的柿子,已远远满足不了辽源市场需求。未来,公司将通过扩大高标准智能温室大棚规模,来提升产能,并逐步将销售终端延伸到北京、沈阳、长春等大中城市。




一幅清新乡村图


    村路两旁栽鲜花,白墙上面说文化,户户都是新庭院,一村一幅风景画。如今,东辽县的农村环境已从破旧和脏乱中脱胎换骨,散发出一股整洁、清新之气。
    走在东辽县辽河源镇安北五组的小街上,映入眼帘的不再是牧童与耕牛,而是一幅充满时代气息的乡村图。虽然这里地处小寒葱岭下,但抢夺视线的已非是茂密的森林和起伏的山峦,还有农庄里干净的水泥路、整齐划一的院墙、井然有序的农家小院。而能让你冲动拿起相机拍照的当属路旁盛开的鲜花和文化景观小品。
    7年前记者曾来此采访。当时,路旁散乱堆积着柴草垛,家家院里立着玉米楼,印象较为深刻的是路西侧有一倒塌的民房,院内杂草丛生……
    随行的辽河源镇工作人员付铭哲介绍,安北五组地处东辽河源头,提升环境现状尤为重要。在三年连续不断地大力整治后,该村不仅外部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农民从内心更是提高了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现在,村民都能主动将生活垃圾放进垃圾桶,而不像过去那样随意丢弃。
    在安北五组朱天琴家中,记者看到施工人员正在她家院内安装防腐木栅栏。
    朱天琴今年65岁,是这里的老住户。她告诉记者,过去,她家院墙是木头杖子,东倒西歪地看着就不像院;门前还有苞米楼子,挡眼不说还显得挤吧。现在村里免费给建了水泥墙,还把院里铺上了红砖,她家也主动把多年没用的苞米楼子扒了,院子一下就干净利整多了。她还说,俺家小院是越打扮越俊,越打扮越亮堂。还真得感谢共产党,要不谁有钱往这里搭。
    安北五组是东辽县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三年来,该县共投入建设资金4亿多元,用于农村环境整治。截至2020年末,全县共清理柴草垛6.1万个、垃圾13万余吨、粪堆1.23万处、农户院落82900处、残垣断壁1549处。种植垂柳、金叶榆、紫叶稠李等树木1710万株,种、栽植花卉3200万株。已打造3A村12个、2A村48个、1A村101个,累计创建“美丽家园”“美丽庭院”“干净人家”42950户。




各项民生指标持续向好


    截至2020年末,东辽县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21.19万人,较2018年增加3.13万人;企业职工参保人数达到4.19万人,较2018年增加0.39万人;城乡居保参保人数达到15.7万人,较2018年增加2.34万人;机关保参保人数达到1.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3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2万人,较2019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为加快实现东辽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推动扶贫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东辽县医疗保障局于2018年开展了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低保人员等相对困难群众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工作。2018年至2020年累计代缴保费187万元。鉴于在脱贫攻坚工作的突出表现,我局于2020年11月被省政府授予“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于2021年5月被授予“吉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到2020年末,全县共有3122名农村建档立卡适龄贫困人口领取了养老金,累计落实银行贷款2.25亿元,拉动征缴社会保险费2.5亿元,发放“五点双享两救助”精准扶贫养老待遇1.16亿元,实现了建档立卡适龄相对困难群众的永久稳定脱贫,为我县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
    全面落实“免、减、缓、返、降”政策。2020年,共减免养老保险费2834万元,失业保险费127万元,工伤保险费101万元,总计3062万元。
    从2019年开始,共为57户企业发放稳岗补贴47.81万元。2020年,共发放稳岗返还资金972万元。其中,普通稳岗返还累计发放96万元,共涉及66户企业,稳定就业岗位1854个;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企业稳岗返还工作共发放876万元,共涉及19户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起到了重要的关键性作用。




让困难群众“病有所医”


    截至目前,东辽县4335名脱贫人口已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参保率100%,实现动态“应保尽保”。
    为使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东辽县医疗保障局认真落实省医保局、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关于健全完善医疗救助托底保障机制的通知 》(吉医保联〔2020〕38号)精神,对脱贫人口坚持“脱贫不脱政策”原则,保障其原享有的医疗保障待遇水平不降低。截至3月末,享受门诊慢性病待遇共946人次,医疗总费用支出32.24万元,报销金额13.07万元。对患有42种门诊特殊疾病的175人,医疗总费用支出29.62万元,报销金额21.53万元。享受住院报销待遇286人次,医疗总费用支出279.16万元,报销金额156.64万元。
    于2019年2月28日正式组建的东辽县医疗保障局,通过开通医保扶贫绿色通道、实现一站式、一窗口办理等服务措施,使一批便民利民措施全部落实到位。2019年,全县共完成医疗救助593人,发放救助资金130.88万元。医疗救助政策的有效落实,确保相对困难群众“病有所医”。出台了《关于调整东辽县特殊人群尿毒症患者透析费用报销救助的办法》,按照相关政策报销后,患者自付部分由县财政部门承担。东辽县共有透析患者123人,全部享受了医疗救助。2020年,为“两定”医院结算543家次,基金支付7831万元,大病兜底结算145家次,基金支付167万元。为城乡居民和职工结算1937人次,基金支付1247万元,生育险结算110人次,基金支付69万元,累计救助7970人次,发放救助资金440多万元,清算异地平台城乡居民和职工费用2563万元。为确保异地结算更加准确无误,经办中心加大了稽核和内控工作,对参保人员外伤和大额费用进行了全面稽核,对42名外省就医患者进行了核实,外伤有2人次给予拒绝支付。同时,加强了慢病及特病的审批工作,2020年,审批城乡居民和职工慢病7359人,特病1500人。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咸凯慧 祝琪尧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夏景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