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雨季节的田间管理是这样的——
农民朋友:
多雨季节的田间管理是这样的——
本报记者 李及肃 摄影报道
俗话说:“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雨吃饱饭。”
当前,正值我市玉米拔节、水稻分蘖的关键时期。为指导农民朋友加强田间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6月22日,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赵连波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到龙山区寿山镇山湾村开展“进村到田技术服务”活动。
在山湾村农民田间学校,赵连波给农民朋友上了一堂科普课。同往年同期相比,今年我市作物生长前期气温稍低、阴雨天多、光照相对不足,秧苗长势较弱。针对这样的气候特点,结合田间实际,赵连波建议:玉米田间管理要及时开展中耕作业。通过中耕疏松土壤提高地温,同时可以增强土壤蓄水能力,为后期作物生长发育打下基础。要结合实际适时追肥。玉米进入拔节期,对氮肥需求量激增,由于前期雨水偏多导致底肥中氮肥、钾肥损耗相对较多。因此,要结合底肥施用情况适时进行追肥,保证作物后期不脱肥。针对水稻田间管理,赵连波建议:要围绕促进有效分蘖,保持浅水层,提升地温促进分蘖;适当增施保蘖肥满足分蘖需求。
在山湾村的一块水田旁,农业专家同农民朋友一边察看水稻长势,一边给农民朋友讲解着当前田间管理的关注重点。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植保专家洪侠告诉农民朋友,此时要加强对病虫草害防治。洪侠介绍,当前可能发生的玉米虫害主要是玉米螟虫和玉米粘虫。玉米螟虫的防治方法:一是在越冬幼虫开始复苏化蛹前,对残存的秸秆逐垛喷洒白僵菌粉封垛;二是集中释放赤眼蜂防治;三是化学药剂防治,可施用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或用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颗粒喷雾防治;防治玉米粘虫要在幼虫初龄期,用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或高效氯氟菊酯等杀虫剂按说明剂量进行喷雾防治。加强田间管理,清除杂草也可减少玉米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洪侠介绍,水稻本田病害主要是预防稻瘟病的发生。发现有叶瘟点片发生时即用药防治,以及破口期预防穗颈瘟,皆可用40%稻瘟灵乳油喷雾。虫害主要是预防水稻二化螟、负泥虫和潜叶蝇的发生。水稻二化螟的防治在产卵盛期用18%杀虫双水剂、90%杀虫单可溶粉剂、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喷雾防治。清除杂草可防水稻负泥虫和潜叶蝇,也可清晨或傍晚有露水珠时清扫负泥虫。
山湾村五组种粮大户潘大明手上忙着同赵连波加微信,嘴里不住地说道:“市里的农业专家来得正是火候。通过专家的指导服务,俺们农民今年粮食增产、效益增收又多了一道保险。”
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
一、玉米
1、秸秆粉碎还田减肥增效技术模式
秋季收获后,将秸秆粉碎还田、旋耕还田要求旋耕深度20厘米以上,翻压还田要求翻压深度30厘米以上。连续5年秸秆粉碎还田可减少化肥投入量10%以上,可实现培肥、蓄水保水、节能减排节本增效。
2、增施有机肥技术模式
每亩增施商品有机肥(有机质含量≥45%,总养分含量≥5%,水分含量≤30%)66.7千克或发酵腐熟优质农家肥1立方米以上,连续实施3年以上,可减少化肥用量10%。
二、水稻
1、水稻氮肥后移减肥增效技术模式
减少水稻基肥中氮肥比重,增加水稻穗肥所占氮肥比重,通过氮肥后移,可提高氮肥利用率,总体氮肥用量可减少10%以上,即基肥减少氮肥20%,返青、分蘖肥减少50%,穗肥增加20%。
2、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减肥增效技术模式
秋季收获后,水稻秸秆全量覆盖还田,春天直接灌浅水,利用翻、靶、平为一体整地机,实现秸秆一次性全部还田。生产环节全程机械化,包括收获、秸秆还田。秸秆在田间经过腐熟,起到培肥地力作用。采用该技术3年后,化肥用量可减少10%以上,节省灌溉水60%,提高作业效率2倍,节省整地费用40%。
6月22日,龙山区山湾村农民进行田间管理
今年农作物生长受降水影响较大
6月22日,农业专家在龙山区山湾村察看秧苗长势,指导农民朋友科学田间管理
6月22日,龙山区山湾村农民利用晴好天气为庄稼打药除草
6月22日,农业专家在龙山区山湾村农民田间学校为农民朋友上科普课
6月22日,农业专家到龙山区山湾村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生产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