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吉林现代生态农业的辽源样板(五)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吉林现代生态农业的辽源样板(五)


立足特色产业  深耕发展优势
全力打造三产融合样板  助推县域振兴发展
东丰县梅花鹿产业发展中心


    近年来,东丰县坚持把梅花鹿产业作为促进三产融合发展的优势产业,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推动等措施,坚持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形成了东丰特色和优势。先后被吉林省确定为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梅花鹿“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县,被国家确定为“中国观展梅花鹿驯化基地”,东丰梅花鹿地理标志商标被评为“2020世界地理标志产业博览会金奖”。
    立足种源优势,培育特色品牌。东丰梅花鹿遗传性能稳定、品种优良、种源优势突出。2004年,获农业部“东丰梅花鹿新品种证书”。2009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地理标志商标。2011年,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命名为“中国梅花鹿种源养殖示范县”。2020年启动保种计划,建设“梅花鹿种源保护中心”,充分依托种源优势,积极推进产品开发,大力培育品牌,成功打造了“马记鹿茸”“强身”等知名品牌,先后获得“吉林省名牌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多项称号,鹿乡品牌知名度、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突出龙头引领,实现三产联动。科学确定养殖标准,转变养殖观念和饲养方式,重点发展药用、肉食及休闲梅花鹿。精心扶持东丰药业、睿康生物等企业做大做强,生产涉鹿药品、食品等产品201种。谋划建设的“东丰·国际梅花鹿产业创投园区”已完成一期主体建设,多家企业正式入驻。深挖“皇家鹿苑”“盛京围场”等鹿乡文化内涵,拓宽围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梅花鹿驯养项目,驯化观展梅花鹿300余只,养鹿官山园、皇家鹿苑博物馆等景点对外开放,年接待游客达10万余人次。
    注重科技创新,建设研发高地。先后与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吉林农业大学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梅花鹿产业的标准体系构建、新产品研发等领域进行广泛合作。聘请中国畜牧业协会、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梅花鹿产业知名专家、教授11名,组成梅花鹿产业发展技术专家团队,为梅花鹿产业提供科技支撑。
    强化产业保障,打造政策洼地。立足抓好抓实梅花鹿产业,着力“强服务”,成立全县梅花鹿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梅花鹿产业发展中心,实行专业化、规范化管理。专门成立梅花鹿创投园区推进领导小组,实行周例会制度,全面加快项目建设。着力“建标准”,组织制定东丰梅花鹿系列标准25项,增加产业竞争力,加速梅花鹿产品与国内外市场接轨。着力“优政策”,制定出台创投园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进驻园区、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厂房租赁、税收奖励等8个方面优惠,让企业“拎包入驻”。连续6年每年设立产业发展基金2000万元,在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
    下一步,产业中心将以梅花鹿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县域经济发展为目标,以现有资源和产业基础为依托,以坚持特色化、推进产业化、实现规模化为引领,以梅花鹿产业创投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药用梅花鹿、肉食梅花鹿、休闲梅花鹿,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强技术和产品研发,全力打造“东丰梅花鹿”品牌,全面开发梅花鹿的物质和文化双重价值,建设集养殖、加工、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积极向上争取,破解政策瓶颈。强化扶持服务,促进标准化发展。整合科研力量,加快鹿产品研发。发挥引领作用,带动产业升级。发挥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招引梅花鹿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驻区发展,促进企业深化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和产品创新,着力培育知名、著名品牌,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




三产融合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东辽县安石镇朝阳村


    近十年来,朝阳村在各级组织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在安石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取得了一些成绩。十几年的发展让朝阳村深深体会到产业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
    抓住农业这个根不能松劲。朝阳村的第一桶金来自农业,现在农产品的收入仍然占着很大比例。朝阳村一直重视农产品的品牌打造,现在的农产品商标已经是著名品牌,市场认可度很高。在优质大米产品基础上不断拓宽农产品种类,丰富产品,满足人们的需求。扩大销售渠道,形成常态销售路径,在提质增效上再上新台阶。
    发展工业这根弦不断加力。农业产出有天花板,百姓要致富单靠土地肯定不行。虽然朝阳村是朝鲜族村,一部分农民能出国挣钱,但大部分农民还是守家待地。2012年,朝阳村抓住商户返乡探亲的机会,以土地入股,招商引资成立两家袜业加工厂,经过几年努力经营,这两户企业已经成为年产值一亿多元的大型袜业,安排本村和周边村剩余劳动力400多人,每年支付给农民工工资达到2200多万元。朝阳村的土地好流转是因为有工业,村人均收入高也是因为有工业,农业要实现产业化更离不开工业的支撑。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教育培训产业。随着物质的富足,人们对旅游业文化业的需求不断攀升。2018年,朝阳村依托各方面的特色资源打造朝鲜族特色乡村游。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兴建了水上乐园、网红桥、七彩滑道、稻田观光园、夜市经济等,打造了2270亩百合园和特色餐饮一条街。在各级组织领导的支持下,特别是在市(县)组织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成立辽源市朝阳乡村干部实训基地,主营大型会议和各行业、系统业务培训,为培训活动提供住宿、餐饮、场地租赁等服务。日接待能力2000余人。经过几年来不懈奋斗,朝阳村固定资产已达到7000多万元,建成了“四馆七中心”。截至2020年11月,共举办全国各地“党性教育”“三产融合”“产业发展”等各类培训班100余期,接待2万多人次。两年来,实现培训纯收入156万元,旅游收入60余万元,税收20余万元。2020年,朝阳村被评为“国家级旅游重点村”“4A级旅游景区经营单位”。
    2021年,朝阳村已经在谋划建立“党史馆”,为迎接建党100周年作准备,让广大的党员干部牢记过去不忘历史,特别是将来要让孩子们知党史、报党恩、听党话,通过“党史馆”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实更入脑入心。同时,打造针对中小学生的实践教育基地,杜绝孩子“五谷不分”现象,让孩子们从小知农村、爱农业。结合党史教育,让他们知道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三餐之饱来之不易,要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
    按照市(县)组织部门要求,朝阳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建立大联合社,一个村富不是目标,朝阳村要通过大联合社的成立,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各合作分社优势,更合理地配置资源,让入联合社各村的集体经济收入有较大提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百姓共同致富。今后,朝阳村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指导下,紧紧抓住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把我们的农业产业做实做细,把乡村红色文化旅游做大做强,在探索“三产融合”发展上创造出更多经验,在建设新时代新农村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作出新的贡献。




坚持建管并举绘就美丽乡村
龙山区寿山镇永治村


    永治村幅员面积9.6平方公里,下辖10个自然组,495户1083人,党员32人,耕地面积466公顷。近年来,在市、区、镇三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持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并重,致力于改善人居环境、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全村面貌日新月异、特色发展行稳致远。永治村先后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村”、全省“最美村屯”、全省“精神文明示范村屯”、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A标准示范村”,2020年,入选第一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广聚资源,打造生态宜居新农村
    2016年以来,永治村以“一年三条村组路”为改造目标,完成境内18公里的农村道路整修任务,清回农民挤占公路用地180余亩,栽植金叶榆9500余株,树间每年栽植花草200余万株,公路沿线绿化实现全覆盖。在清回的空地上建设了党建主题花园,以“一景一阵地”的风格,将党建主题元素融入到农民生活当中,潜移默化地强调党建引领地位,发挥党建宣传教育功能。打造2个文化广场,每天晚上参与扭秧歌、跳健身操、打篮球的村民达300余人,农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几年来,永治村紧紧抓住政策机遇,申报获批“省级美丽乡村”、一事一议、高标准农田等项目资金累计2100余万元,道路、边沟、庭院等基础设施逐年得到改善。7公里五彩自行车越野赛道环绕3500亩应季采摘园区,3公里休闲木栈道修进御泉山,4000米农户院墙统一改造,400盏路灯实现村屯亮化全覆盖,点缀乡村的小花园、小花海、小景观更是随处可见。夏季的永治村,道路两侧金叶榆枝繁叶茂,花草争奇斗艳,吸引周边市民前来骑行、拍照、游玩。
    常抓常管,激发群众参与动力
    经过多年来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永治村探索形成了有效地常态管理机制。农户自家院墙外的区域实行门前三包,道路等公共区域的日常保洁全部实行责任包干到户管理。公共区域划分责任区段,每段由一名村(组)干部或无职党员牵头,带领9至10名群众共同参与管护,保持绿化、美化、净化成果。各责任区段的负责人带领村民主动自行安排时间到责任区进行除草、平整路肩、收拾卫生等。村支部对各村民小组开展考核评比,将“不花钱、少花钱”实现有效管理作为对各村民小组长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村支部的管理推动和农民群众的自主参与形成良性互动,建设“大美永治”人人参与的氛围浓厚。
    积分管理,助力文明成为风尚
    为激发广大村民建设家乡、爱护家园意识,探索实施了农户积分奖励机制。村支部成立积分银行,对农户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打造美丽家园、实现垃圾分类处置等情况开展检查评比,并发放相应积分,村民可凭积分兑换生活用品。鼓励相对困难家庭积极参与,在同样的检查评比中,这些家庭可获得双倍积分,在“争先进、比文明”的氛围中,思想和素质不断提升,极具实效地管理方式带领永治村不断提高文明水平。
    永治村在改变乡村、建设乡村的进程上取得了一些小成绩,但与上级对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要求相比、与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永治村将以市委农村工作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会议精神为新起点、新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促进乡村振兴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为推动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建设现代化美丽辽源贡献永治力量。




发展特色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西安区灯塔镇碾山村


    碾山村聚焦产业扶贫根本之策,坚持走乡村特色产业振兴之路,依托多肉、新奇瓜菜等特色产业,村集体经济三年实现三跨越,收入从零增至60万元,相对困难户均增收4800元,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集中力量抓规模。聚焦产业带贫能力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按照“增点、扩面、提质、升级”要求,采取项目资金、支持政策倾斜的方式,投入扶贫资金1000余万元建设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扶贫创业特色种植产业园,配套多肉、果蔬生产技术服务体系,打造优质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南花北养抓特色。坚持把特色产业作为推动村集体和农民增收的“秘药良方”,成功引进吉林省东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入驻园区,发展多肉植物特色种植产业,将多肉这一北方罕见的植物培育项目引进碾山村落地生根。园区内现有多肉1000多个品种,10多万盆,产品远销上海、广州、台湾等地。
    擦亮品牌抓效益。铆足劲发展自己的农产品品牌,在特色种植产业园多线发展“碾山多肉”“碾山香瓜”“碾山西红柿”等带有地域特色的有机绿色农产品,累计销售额达到300多万元。同时,采用“互联网+多肉”直播销售方式进行线上销售,带动季节性就业岗位30个,累计为相对困难户分红30多万元。
    村企联合抓动力。积极与市场主体对接,引导村企联合抱团,与禹然农业有限公司共同打造蒲公英种植及深加工项目,与景达牧业有限公司共同发展生猪养殖订单农业。两个入股分红项目每年为相对困难户分红6万元,为村集体增加经济收入6.6万元,实现了农业增效、企业增利、农民增收、集体增值。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碾山村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将持续围绕特色产业发展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开启新征程。
    发挥党组织带动引领示范,让发展方式灵活起来。采取“支部引领——集体注资——村民入股”的方式,带动村民共同发展种养殖项目,让村民成为入股者、打工者、受益者。盘活合理利用村里闲置资产,投入资金100万元发展养殖繁育牛项目。调整种植结构,计划种植500亩糯玉米、白菜,并建立酸菜加工厂,采取网络直播销售模式,促进村民持续增收。
    壮大特色产业规模,让发展基础夯实起来。扩大碾山村特色种植产业园规模,在原有特色种植园基础上,再扩建2万平方米温室大棚,依托口碑良好、销路广阔的碾山特色瓜菜品种,进一步发展反季节果蔬。加快产业融合步伐,在批发零售、电商销售的基础上,严格农事操作记录,规范使用绿色防控技术,结合休闲旅游观光建设有机无公害采摘园试点,发展壮大综合性生态农业。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让发展动力活跃起来。将与市级农技部门开展全方位合作,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拿出试验田,探索发展清洁能源,建立2到3个光伏农业试点大棚。统筹各类合作资源,与各农业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建立订单式农业合作关系,打造渠道下行、产品上行,农技、金融服务上线的线上线下农链运营体系。针对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选优配齐村“两委”班子,通过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兴业和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培育一批扎根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结合村情实际,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一体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碾山村基础全面升级、村貌全面改善、发展全面向好,全面打造乡村振兴的碾山样板。



东丰梅花鹿产业不断壮大


朝阳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永治村打造生态宜居新农村

多肉项目在碾山村落地生根


    本版稿件、图片由本报记者 李及肃 提供
    本版策划 李及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