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生态底色 释放生态红利

厚植生态底色 释放生态红利
——我省生态文明建设走笔
魏强 《吉林日报》记者 刘姗姗


    六月的吉林大地,开启一年中最美的时间。长白山逶迤壮美,天池如玉;松辽平原黑土地,禾苗新绿;查干湖水天一色,绿草茵茵……
    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十三五”以来,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打好蓝天、碧水、青山、黑土地、草原湿地“五大保卫战”,全力推进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2020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9.8%,“吉林蓝”成为生活常态;国家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3.3%,同比上升14.5个百分点;劣V类水体和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
    沉甸甸的答卷背后是“建设生态文明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调结构、优布局、强产业、全链条的发展路上,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


    保护生态,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


    天蓝、地绿、水清、景美,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省秉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绿色发展融入到了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
    2020年,我省将转型发展、绿色发展作为事关战略全局的政治任务,制定污染防治攻坚成效考核实施方案、决胜攻坚实施方案,逐级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持续推进蓝天、碧水、青山、黑土地和草原湿地“五大保卫战”;
    2021年我省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全省生态环境工作进行了统筹规划,详尽部署——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启动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支持白城建设碳中和示范园区,支持乾安等县市建设清洁能源经济示范区;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空气、水、土壤环境质量巩固提升行动,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加强生态系统治理。实施新一轮十年绿美吉林行动,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启动吉林万里绿水长廊建设,改善水生态;
    健全生态保护机制。严格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实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开展生态移民。推行林草长制,完善森林、草原、湿地等保护长效机制。有方向,有目标,有方法。高层统筹全面铺开,基层落地真抓实干。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委会相继投入100多亿元实施了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项目,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得以明显改善,动植物种群数量持续增多;
    吉林市创新实行“河长+”工作法,对河长制进行“硬牵引”,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河长的履职内容、标准、监督方式。持续强化河长制信息化建设,通过河道视频监控等手段,实现河长制信息化、现代化;
    辽源市实施百万亩造林、百公里流域治理、百万亩粮田建设“三百工程”,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位一体,努力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发展道路;
    虎啸长白、鱼翔浅底,一幅幅生态大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筑牢“绿色堡垒”


    污染防治攻坚战,一头连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一头连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走进省生态环境厅大气处,墙面上LED屏幕格外醒目。“这显示着全省秸秆禁烧重点区域情况,一旦出现燃烧秸秆的情况,屏幕右上方就会自动弹出红色警报,定位自动锁定经纬度,平台将立刻将报警信息同步推送至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和当地区域网格员。”省生态环境厅大气处的工作人员介绍说,通过这个平台监控秸秆焚烧行为,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记录、第一时间处理,可以称得上是监督违法焚烧秸秆行为的“眼睛”。
    用科技手段管控秸秆焚烧,是我省科学施策、精准防治大气污染的一个缩影。
    过去的一年,在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我省污染防治工作仍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特别是从流域生态保护系统性出发,聚焦“两河一湖”,全力实施流域综合治理,辽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中2020年前需完成的130个项目全部完工。饮马河水污染整治谋划的6大类210个工程全部建设完成。查干湖及其周边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不仅如此,2020年底,我省提出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机制,从机制体制上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经济绿色发展保驾护航。生态状况稳定向好,森林覆盖率达到4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72%,湿地有效保护率达到47%。
    “天更蓝,水更清,伊通河更美了!”长春市民齐女士一边和老伴在伊通河边遛弯,一边感受着身边的景致。
    百姓的笑脸、优美的图景,见证着吉林“颜值”的提升。
    一组数据印证了齐女士的直观感受:截至2021年5月底,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7.5%,同比提升5.5个百分点。2020年,全省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为100%,建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68座,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全省重点镇和常住人口1万人以上的114个乡镇全部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扎实走好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之路


    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以生态理念谋篇布局,让绿水青山“生金长银”,我省正在用生态资源实实在在地创造绿色GDP。
    初夏时节,松嫩平原天空澄澈、水清河畅,绿色成为查干湖的主色调。进入5月项目建设黄金期,查干湖生态小镇建设现场的各个项目都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据介绍,建设该项目主要目的是承载查干湖生态旅游附属功能,将“吃住行购娱”等功能远离景区10公里以外,减少旅游业带来的生态环境隐患,守护好查干湖的绿水青山,厚植生态底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是资源和财富”,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尊重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才能开发出深度生态旅游产品,使旅游业实现长期发展。
    近年来,我省密集出台了《关于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的若干意见》《吉林省“无废城市”建设指导意见》《提高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的意见》和《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改革为发力点,逐步提升绿色发展的层次水平。
    2019至2020年和2020至2021年雪季,尽管受疫情严重影响,我省接待游客量仍连续超过200万人次。
    今年“五一”小长假,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我省生态旅游景区纷纷开门纳客,龙湾探秘之旅、湖光草原之旅、长白温泉·体验之旅……334个特色旅游产品,吸引游客亲近自然、享受生活。全省共接待游客794.77万人次,较历史最好年份2019年同期增长16.34%。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吉林亮丽的名片,白山松水间优美的自然风光是吉林的金字招牌。
    从长白天池到向海之滨,从松江雾凇到查干鱼趣,广袤的黑土地上,正在上演着天蓝水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故事。未来,这里,将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谱写大美吉林的新篇章。
    (转自《吉林日报》)






让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吉林日报》评论员


    “生态是资源和财富,是我们的宝藏。”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湖视察时提出这一重要观点。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生态是资源和财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良好生态环境是吉林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优势所在、潜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五年三次视察吉林,着重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为我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全省上下坚定不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修复工程,逐步走出一条保护生态与发展生态产业相得益彰之路。
    巩固提升生态优势,吉林给出了以系统思维考量、以整体观念推进生态治理的实践样本。东部长白山林海茫茫、虎豹啸山林,成为重要的生态屏障;中部松辽平原,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得到有效保护和治理,成为全省粮食主要产区;西部河湖连通,“八百里瀚海”成为中国湖泊密度最大的湖区之一,绘就了一幅渔兴牧旺、草茂粮丰、碧水蓝天、人水和谐的美好生态画卷。松花江辽河流域综合整治、查干湖生态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长白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生态工程扎实推进,深入实施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一个个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成为现实,吉林的“颜值”不断提升。
    走绿色发展之路,吉林用行动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做出鲜明注脚。绿色是吉林生态的底色,更是发展中的亮色。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我省因地制宜走出了适合自己的路子。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农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发展方式更加绿色。大力发展寒地冰雪经济,联动发展全季旅游,“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向“金山银山”的
    转化路径更加清晰。生态资源优势得到进一步释放,绿色产业、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铺就一条宽阔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吉林的“气质”越来越好。
    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生态优先、坚持绿色发展是其中应有之义。进入新时代,迈步“十四五”,绿色发展吉林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全省各地各部门要心怀“国之大者”,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围绕“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做好生态大文章,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绿美吉林行动,推动实施吉林“陆上风光三峡”、长白氢能走廊等一批重大项目,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更大贡献;要扎实推进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更好肩负起生态安全责任;要坚持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大力发展四季旅游、全域旅游、冰雪避暑旅游,擦亮长白山、查干湖等生态旅游“金字招牌”,兑现绿水青山、冰天雪地价值,并使之成为吉林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转自《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