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粽香迎端午 传统文化润心田

浓浓粽香迎端午 传统文化润心田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祭忠魂、赛龙舟,五月初五又端阳。过端午节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形式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载体,而一系列的民俗活动和发扬传统文化就成了我们端午节的主要内容。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越来越高。我国于2008年将端午节设定为法定假日,充分体现了我国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的文化传统中,它能鲜活地体现在传统的民族节日里。这对弘扬民族精神、保持民族特色、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感受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端午节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每到端午佳节,各种活动在全国各地展开,节味浓郁、热闹喜气。正如歌谣所说:五月五,是端阳;吃粽子,挂香囊;门插艾,香满堂;龙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节的传统风俗文化有很多,是集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品尝美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由来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纳祥、辟邪攘灾。习俗主要有赛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拜神祭祖、浸龙舟水、吃龙舟饭、吃粽子、拴五彩线、佩香囊等等。划龙舟活动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喜爱,还形成了国际比赛。端午食粽之习俗,自古以来在中国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相传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古籍记载了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哀悼他,便在每年端午以竹筒贮米投于水中祭吊的事。屈原不仅是位杰出的爱国人士,在文学领域也有很高的造诣,开创了楚辞,而他的千古绝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至今仍像一盏明灯,照亮在所有自强不息人的心中。
    除此之外,还有一项别具特色的民俗习惯,那就是带葫芦、拴五色线。五色线又称五彩线,端午节当天把彩色丝缕拴在小孩的手腕、脚腕和脖颈上,相传可保佑孩子平安。这种彩色丝缕要戴到“六月六”才把它剪下来,丢进河里让水冲走。等到端午节这一天,大人、小孩儿都戴上五彩线,走到一起时都会比比看谁的更漂亮,颇有情趣。
    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端午节期间通过各种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走进幼儿教育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幼儿宽容礼让、感恩孝亲、文明守纪、诚实善良的良好品质是幼儿教育良好发展的基础。为此,辽源市龙山区礼德幼儿园秉承弘扬传统文化,坚持以“大爱立园、和谐发展”为办园宗旨,借助端午佳节来临之际,开展了“中华传统节日民俗体验”的主题活动,以顶鸡蛋、画彩蛋、“赛龙舟”、拴五彩线、包粽子等一系列活动形式,让孩子们生动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
    活动开始,教师带领幼儿选读有关端午节的童谣、诗歌。由教师及家长带领幼儿制作节日物品(葫芦等)并装饰教室,让幼儿及家长感受节日气氛。之后,还设置幼儿亲手学包粽子环节,虽然小朋友把粽子包得歪歪扭扭,但是一张张稚嫩的小脸无比认真,家长们看着也是欢笑不断。而最具特色的活动就要数多名幼儿合作的“划龙舟”比赛。孩子们站在龙舟里一起绕过室内障碍物,每个“龙舟”里三人或多人进行比赛,先到达终点的小组为胜。其他幼儿做“拉拉队”。孩子们你追我赶充分体会到集体活动的乐趣。
    在健康快乐发展的教育理念下,有效拓展活动形式和途径是教育的最佳手段。学校把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和主题活动之中,将传统文化与幼儿品德养成教育有机结合,融入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中,用传统文化的精髓熏陶孩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升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品位,达到幼儿和园所共同提高,共同成长的最终目的。




传统文化也能别开生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所以,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不只是“埋首故纸堆”,而是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唤醒我们血液中数千年流淌的文化基因,真正实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在当今多元的社会,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在传承中别开生面。因为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都可为传承文化端午提供新的载体、创制新的手段、赋予新的内涵。比如,立足对屈原的纪念、发掘“诗人节”传统、读诗诵诗赛诗、重塑“诗如海”的端午;借鉴电商营销模式,网上摘粽叶、自助配香包,实现“数字化”的端午;顺应全球化大趋势,推动东亚国家共建共享端午文化,打造“走出去”的端午。在这些方面,企业、媒体、社会都可大有作为。
    端午节的意义在于向死而生、爱国之心、孝义理念等价值观,粽子、龙舟、艾叶这些“符号”只是情感载体,如果只是追求物质上的花样翻新,节日就会失去凝聚力,变得空洞。从这个角度看,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代人不可推卸的责任,特别是如何“打磨”作为文化表达载体的传统节日。继承以保持民族性,弘扬促使其现代化,这样我们对未来的生活才能更加充满激情与热爱。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节日氛围日益浓厚


    端午粽飘香,临近节日,记者走访发现,不仅粽叶、糯米、红豆等和粽子有关的食材热销,五彩线、小葫芦在几个大型市场也随处可见,不少商家更是开始了新一轮的“趁节打折”,市场节味渐浓。
    在各个市场,粽子、端午挂件等端午民俗物品,可以说是进入销售冲刺阶段。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目前销售的粽子品种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有咸肉、蜜枣、红豆等多种口味。记者留意到,这些粽子礼盒并不单单只有各色口味的粽子,有些还配有咸鸭蛋、绿豆糕和松花蛋等附加商品。而散装粽子主要按口味和分量定价,礼盒装则根据包装样式、粽子口味和其他搭配食品定价。一些商家还推出很多有创意包装的粽子,比如以龙舟形状为外包装的龙舟粽,据商家说,这种粽子凭借高颜值颇受年轻群体欢迎。“我们家每年的粽子几乎都是自己包,但一些特殊馅料的粽子我们一般都会去市场买。现在可选择的种类很多,而且一年比一年新颖。”市民王女士说。
    除了粽子以外,五彩线、香包等也备受“青睐”,各个小摊位也是人流涌动。走进东吉农贸市场,一位商贩推着小车正售卖着款式各异的五彩线,不时有人打听价格。五彩线根据线的材质、编织工艺的不同,价格也从1元至3元不等。李女士一边挑选五彩线和香包一边对记者说:“我打算买几条五彩线和一些香包,除了选择款式之外,我也很看重香包里面的成分,要抓住过端午节的机会带着孩子一起感受一下中国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记者走访中发现,像李女士这样给孩子购买传统物件的家长初衷大致相同,既给孩子们佩戴五彩线、香包为孩子祈福纳吉,又想在传统节日里通过这些细节让孩子们多了解一些关于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可以说大街小巷都洋溢着端午节的浓厚氛围。




新时代我们更需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国拥有丰厚历史文化资源,是我们进一步发展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雄厚基础。在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受不良思想文化侵袭,网络有害信息影响,个别人丧失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对外来文化盲目崇拜和依赖,对民族文化却日渐疏离,必须要引起我们高度的警惕。所以,我们要传承好民族文化,要让民族文化大放异彩,坚定文化自信以提升文化软实力。
    我们要坚持在保护中利用、在普及中弘扬,贴近人民的日常生活,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传统节日等资源的挖掘,维护民族文化特色。其次,要立足基层,致力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基层文化设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创新文化产品内容、形式。要把文化交流、文化输出与文化保护结合起来,并推介到世界各地,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过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在国内外不同场合的活动与讲话中,展现了中国政府与人民的精神志气,提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前提是文化自觉,关键是文化创新。传统节日,蕴藏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描绘着一种文化的共同底色,是以文化创新,形塑文化自信的最好抓手。从这个角度看,弘扬端午文化,正是为了塑造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相信通过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努力下,可以让传统文化遗产完好保留并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力量。




    本报稿件由本报记者 祝琪尧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刘鹰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