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这些

砥砺奋进这些
——2018至2019年度组织工作创新奖获奖精品项目展示(一)


    导语:近年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认真贯彻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和全国、全省及全市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始终坚持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不动摇,准确把握工作定位、整体布局和重点任务,锐意改革攻坚,积极探索创新,在服务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辽源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为鼓励创新、表彰先进、激励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争先创优、奋发进取,不断开创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市委组织部在全市开展“组织工作创新奖”评选工作,经组织评审和社会公示,最终确定获奖项目30个(其中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7个、优秀奖15个)。即日起开设“砥砺奋进这些年”专栏,陆续刊发精品获奖项目,供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和作为工作参考。




聚力“八大体系” 实施“八项工程”统筹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
中共东丰县委组织部申报


    一、背景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和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迫切需要抓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城市基层延伸,厚植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议精神,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整体跃升,东丰县积极探索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有效路径,创新建立党建工作协调、为民服务联动、社区管理协同三项机制,全面落实“一核多元”“五维并进”的工作任务,着力构建区域联动、共同参与、优势互补的城市“大党建”格局。


    二、成效及事例
    (一)压实了主体责任,提升了党组织组织力。城市基层党组织能够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做到了以制度机制传导压力、传导责任,规范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坚持以突出政治功能为重点,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力得到提升,党员意识得到增强。
    (二)推动了良性互动,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一核引领”核心作用,引导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统筹推进精细化、精准化服务,党组织、党员的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提升。扩大“互联网+社区服务”覆盖面,线上线下服务内容逐步丰富,空巢失能老人日常照料、老旧散弃小区整治等工作成效明显,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三)创新了工作载体,增强了党组织服务力。通过实施城市党建品牌深化工程、在职党员进社区等活动,为社区居民解决了一系列生产生活难题,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通过共同开展“三会一课”“五个一”等活动,规范了党内组织生活和党内集中活动,促进党员相互交流,提升服务水平。


    三、主要做法
    聚力“八大体系”、实施“八项工程”,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全区域统筹、全领域融合、全方面联动。
    一是聚焦“政治功能”系统建设,实施“引擎驱动”工程,着力构建推进落实体系。成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于全面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统筹抓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积极营造大抓党建浓厚氛围,整体推进“七个党建文化”建设,打造各领域党建示范典型25个。有序推进吉鹿、祥鹿和福鹿3个街道设立工作,按照“五责合一、五办分治”的总体思路,设立基层党建、综合治理、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5个固定内设机构和其他县直部门下派的站办所。同时,采取“5+X”模式,探索赋予街道相应权力。
    二是聚焦“基本要素”系统建设,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着力构建基础保障体系。制定《党务干部管理办法(试行)》,配齐配强专兼职党务干部。制定《关于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工作方案(试行)》,扎实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实施社区场所优化升级计划,对阵地场所进行维修升级。
    三是聚焦“资源整合”系统建设,实施“凝心聚力”工程,着力构建联动运行体系。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成立共驻共建类党建联盟8个,全面推行需求、资源、项目、责任“四项清单”,共设立清单项目348个。以“社区党建主题月”活动为载体,开展传统文化、企业招聘、健康义诊、困难帮扶、环境清理、普法宣传等活动77次,500余个党组织、1200余名党员共同参与,提供岗位5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220人。
    四是聚焦“示范引领”系统建设,实施“品牌培育”工程,着力构建城市基层党建品牌示范体系。融合社区治理的关键要素,实施品牌培育计划,结合共驻共建工作内容、为民服务模式及各社区自身党建工作,培育打造“党建引领、七彩永青”“明德崇法、善治东青”等党建品牌8个。
    五是聚焦“智慧党建”系统建设,实施“数字社区”工程,着力构建城市基层党建信息辅助体系。结合“互联网+社区服务”综合平台,主动适应信息化需求,采取“三端三平台”信息化模式,推进社区网上服务平台建设。
    六是聚焦“治理能力”系统建设,实施“幸福社区”工程,着力构建党建引领社区综合治理体系。全面推行“社区民生服务超市”做法,为社区群众解决供水、供热及小区硬化、卫生整治等实际问题415个。设立红心物业办公室,探索“双联系、双管理、双兜底”的“三双工作法”,县财政每年拨付100万元补贴,实现物管、自管、包管与兜底管理的有机结合,对全县322栋弃管楼全覆盖管理。
    七是聚焦“统筹融合”系统建设,实施“城乡联建”工程,着力构建城乡基层党建整体推进体系。打造城乡党建联合体,推进“八联”活动,实现“三增强、两提升、一满意”工作目标,采取“机关+村”形式联建的18个,“社区+村”形式联建的2个,“企业+村”形式联建的10个,统筹推进城乡党建融合。
    八是聚焦“制度机制”系统建设,实施“机制创新”工程,着力构建城市基层党建制度规范体系。落实包保县领导“双包六促”工作机制,选派8名县领导包保社区,驻区单位安排1名副职领导担任联络员,“横向联动”机制不断建强。社区及驻区单位普遍建立社区共建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推动城市党建融合联动。


    四、经验启示
    启示之一: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凝聚多方共识是前提。思想上重视是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关键所在,领导真重视更是前提。做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必须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创新推进举措,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把基层党的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
    启示之二: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制度机制是保障。抓好城市党建,必须要建立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保障好场所建设、人员薪资待遇、典型亮点打造等支出。更需要建立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共同发力,整体推进,促使组织联系更加紧密、推动工作更加顺畅、服务群众更加高效。
    启示之三: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突出社区核心是根本。要发挥好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组织纽带把驻区单位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资源共享把双方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活动共联把双方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社区与驻区单位共建互补。
    启示之四: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创建党建品牌是关键。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是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抓手,创建党建品牌典型,才能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创造活力,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先进党组织赶超发展、鞭策后进党组织奋勇前行。




构建“12345”党建工作体系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中共东辽县委组织部申报


    一、背景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和全市城市党建动员部署会议精神,白泉镇新城社区党总支牢固树立城市党建“一盘棋”思想,探索出“坚持一核统筹、用好两个平台、整合三类要素、搭建四条服务线、建立五项机制”的社区“12345”党建工作体系,有效破解了城市治理工作短板,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


    二、做法与经过
    (一)突出社区党组织核心,凝聚社区服务力量。变社区党建工作“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实行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广泛开展“九联四进”活动,建立党建和服务需求、资源、项目、责任“四项清单”制度,构建驻区单位共同参与的一核多极、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区域化党建格局。吸纳驻区共建企事业单位22家,争取派驻社区工作队8个,每年召开联席会议10余次,组织开展活动800余次。
    (二)健全完善“两个平台”,构建社区服务体系。打造惠民利民党群服务中心平台,集政务咨询、政务办理、民情调解、信息采集、政策宣传等多种功能为一体,通过创新服务方式、健全服务网络,为社区百姓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便民服务,打造群众满意的幸福社区。搭建爱心助民志愿服务中心平台,以“爱心港”党建品牌为支撑点,聚集社区资源,组建文艺演出、大学生、残疾人、妇女儿童、卫生监督以及治安巡查六大类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各类志愿服务53次。
    (三)整合三方要素资源,提升社区服务质量。整合阵地、教育、人员三类要素,全面协调驻区单位,激活各方力量,缩短服务半径,延伸服务触角。以辖区内车喜文文化大院和秧歌协会2个社会组织为活动开展阵地,联合县书法协会等文化团体,吸引社区居民参与到各项文化活动当中。联合县妇联开展2期月嫂婴幼儿以及养老护理知识培训班、5期草编培训班,累计培训学员198名,成功带动117名妇女再就业。2014年,获得吉林省妇女联合会“示范妇女之家”的嘉奖。
    (四)搭建四条便民服务线,拓宽社区服务领域。一是搭建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队伍的“红色服务线”。积极开展“社区+我们”“携手三服务”和党员“活力细胞”红色行动,社区36名党员与55户困难家庭结成了帮扶对子,大大提升了社区服务质量。二是搭建社区网格长——楼栋长——中心户自治服务线。开展“面对面心连心”活动,23名网格员、47名楼栋长、82个中心户组建社区包片包户队伍,通过入户走访、上门服务以及撰写《社情日记》,切实做好民情民意收集、社情动态初判、居民信息采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弱势群体帮困等工作。三是搭建社区——驻区单位共建服务线。推行“1+N”社区服务模式,设立“民情回音壁”,对居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实行“一汇一报一跟一反馈”的工作机制,梳理后上报给相关部门,为群众解决困难800余个。四是搭建社区志愿服务站——各志愿服务队——志愿者组成的志愿服务线。社区建有志愿服务站1个、成立服务队6个、招募志愿者57人,每年开展家政服务、医疗保健、法律援助等特色志愿服务100余次,受惠居民5200余人。
    (五)建立五项服务机制,实现社区服务常态长效。一是民情收集机制。实行“一日两巡五访五问”工作机制,“两巡”指早巡和晚巡;“五访”指新迁入家庭、重大变故家庭、上访群众家庭、新失业居民、生病住院居民必访;“五问”指困难居民必问生活情况、独居老人必问身体情况、失业人员必问再就业情况、退休人员必问适应情况、矫正人员必问思想情况。二是民情分析机制。建立日碰头、周研判、月会商、季恳谈、动态听证工作机制,每年可征求治理意见2000余条,切实提高了居民参与度。三是民情处置机制。采取限时办结、归口办理、多方协调3种形式,根据社区居民诉求处理的复杂程度对症下药,大大提升了社区便民服务效能。四是民情反馈机制。“两委”联席会和民主听证会通过的事项,通过居务公开栏实时公示,通过社区公示栏公示的事项可达120余条。每季度召开社区工作评议会通报结果,指定“社区事务发言人”及时回应居民关切。五是民情评议机制。每季度末召开社区工作评议会通报情况、听取意见,年底召开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对社区整体工作和社工表现进行测评,测评结果与社工评优评先挂钩,作为社区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


    三、成效与反响
    (一)健全社区治理体制,完善了社区治理体系。推动居民对社区重要事项进行“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用制度明晰组织体系层级、保障服务质量,大大增强社区党总支统筹抓总的能力,全面提升了社区党建工作水平。
    (二)引入区域党建合力,减轻了社区治理负担。沟通各驻区单位厘清权责,精简办事流程,列出社区服务清单52项,明确办结时限,减少不必要证明材料10余类,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了社区党建和社会资源配置的合理优化提升。
    (三)提升便民服务效能,增强了社区居民归属感。通过“社区+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新兴领域”联动,同驻区单位签订“联建共建”协议书40余份,联系社区重点党务骨干160名,形成深度融合互通的党建网络。建立社区巡回服务队3个,主动拉近和社区居民的距离,解决社区实际问题达500余个。


    四、经验与启示
    启示之一:必须强化党建引领,坚持以人为本。把党建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统领,建强组织堡垒,完善党建工作机制,以党建引领服务群众,积极适应群众多层次、多样性需求,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精准高效服务,为基层治理增添正能量。
    启示之二:必须强化资源整合,汇集资源力量。树立“一盘棋”思想,善于因地制宜,同驻区机关单位、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加强联系,形成以党组织联动为“纲”、党员队伍联动为“目”的一脉相“联”党建体系。在充分掌握社区社情的基础上,以党建资源要素集聚破解城市基层党建治理难题,形成条块共融、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的良好工作格局。
    启示之三:必须强化作用发挥,抓好书记队伍。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充分发挥党组织书记主观能动作用,汲取社区创新治理的新方法,调动社区班子队伍积极性,协调驻区单位引入帮扶服务,联系社区居民改变服务理念,以“日拱一卒”的工作干劲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启示之四:必须强化问题导向,融入时代元素。注重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谋划党建工作,做好经验和做法的总结,不断以党建理念的创新推动工作创新,转变思想观念,与时代接轨,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通过详细摸排,形成电子数据库,建立社区民生信息“大数据”,实现区域资源深度融合,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推进“四同”教育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实效
中共辽源市委党校申报


    一、背景
    按照省委“加强干部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等相关要求,市委党校充分开展调查研究,立足全辽源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将干部教育专业化能力培训聚焦在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上,打造集党性教育、政策教育、专业教育、工作培训为一体的专业化能力教育培训平台。同时,坚持把党性教育贯穿在干部培训全过程,结合培训平台打造,同步进行“四同”教育,将专业化能力培训与党性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取得效果
    2017年,市委党校在青年干部培训班、市管干部培训班和年轻干部培训班中开展了现代生态农业项目教学活动。2018—2019年,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开展了现代生态农业暨“四同”教育项目教学,将教学活动从党校搬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通过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让干部学员切身体会农民的劳作之苦,进一步了解老乡生活中的困难,引发了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更多思考,切实提高领导干部推动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实践本领。同时,通过剖析解读鲜活案例,使干部学员深入理解基层党组织在农业农村发展实践中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提高了领导干部把握规律、运用政策、推动实践的能力,实现了专业化能力与党性修养同提升的目标,培训教学取得了组织满意、学员满意、基地满意和教师满意的良好效果。


    三、主要做法
    (一)成立项目组。项目由市委党校经管教研室负责,集合一批在农业发展、市情研究方面有专长的教师队伍组成项目组,同时聘请了农业专家作为项目顾问,并邀请相关乡(镇)领导作为项目组的成员,保障培训的专业化水平。
    (二)明确教学目标。一是提高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党性修养。通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增强领导干部对基层的了解,拉近党群干群关系,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增强为辽源谋发展的责任意识。二是增强干部推动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实践本领。通过案例剖析解读,总结发展规律、理清发展思路,增进学员对辽源市情的了解,提升干部队伍运用政策、把握规律、推动实践的能力。三是改进优化干部教育培训模式。通过打造以辽源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典型实践为载体、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推动工作为目标的培训平台,促进项目、课程、师资与实践充分结合,促进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有效发挥典型激发带动作用。通过朝阳村经验交流和韩丽书记的先进事迹,激发领导干部学先进、找差距,提升党性修养。同时,通过辽源市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典型实践,将抽象的政策要求形象化、具体化,明确赶超目标,激发工作动力。
    (三)精心选取培训基地。近几年,辽源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市委党校结合教学目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定了辽河源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和安石镇朝阳村作为教学基地,开发设计了水源地保护湿地建设、秋硕合作社、吉米飘香农机广场、吉米飘香万亩标准化水田、中科院山水林田综合体试验示范基地、柞树涵养林和鴜鹭湖有机蟹稻米种植基地、刺五加种植基地、特色民宿一条街、两个棉袜生产企业、民族特色文化展示馆等现场教学点。
    (四)着力提升教学质量。一是政策法规及实践运用。围绕辽源市现代农业发展,讲解习近平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乡村振兴战略、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相关政策;讲解现代生态农业相关知识及辽源市现代的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讲解互联网、大数据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二是业务知识与操作实务。讲解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中的水源地生态保护知识、生态水稻种植技术以及标准化生态养殖技术。三是工作推进方法与策略。以访谈教学的形式,就如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谋划工作以及如何把握方向、整合资源、组织协调等方面开展教学,对辽源市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推进方法等进行剖析。四是典型实践与实践典型。选取农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带头人代表——朝阳村书记韩丽为项目教学人选;选取辽源市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典型代表——辽河源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作为项目教学基地,提升干部的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加深对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深入思考。五是工作对策与思路研究。围绕主题设计多个调研题目,学员根据所选题目进行深入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开启工作思路、分享培训成果。同时,精选优秀调研报告在《辽源论丛》上发表,报送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及领导,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四、经验与启示
    启示之一:要提高工作效率。项目制定了由党校分管领导主抓,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的工作制度。从研发设计到课程开发再到教学项目实施都由专人负责,减少了工作流程,节约了时间成本,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启示之二:要共建保障机制。秉承合力共建的原则,聘请了项目顾问和总协调人,广泛吸纳乡(镇)领导以及农业专家作为项目组成员,共同开发设计教学内容。同时,借助教学活动扩大基地的知名度,促进基地的进一步发展。
    启示之三:要动态管理教学资源。紧盯国家及省市相关政策,始终关注农业发展的趋势走向,对教学项目内容和培训基地选取实时跟踪、随时更新、动态管理。
    启示之四:要创新教学方式。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将专业化能力培训与“四同”教育相结合,使枯燥的理论变成了鲜活的实践,既增强了学员的接受度,提升了领导干部的专业化能力,也拉近了领导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提高了党性修养和责任意识。



东丰县2019年“春风行动”招聘会在东丰镇永青社区院内举行


东辽县城市基层党建“四项清单”宣传条幅

市管干部培训班学员走进田间地头与农民同劳动


    本版稿件、图片由 中共辽源市委组织部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