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活“水文章” 惠及家乡人

做活“水文章”  惠及家乡人
——我市水利工作发展纪实


    近三年来,我市水利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历了风风雨雨和艰苦卓绝的奋斗,仙人河黑臭水体治理、河长制实施、城防工程建设、水源地“三网同筑”、农村饮水提升工程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谱写了一首奋斗者赞歌。


    人才引进来  死水活起来


    2018年末,我市因仙人河黑臭水体治理不力,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通报批评。随着央媒的曝光,这件事成为我市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事件和全市最为热议的话题。不说市委、市政府所承受的压力,就是普通老百姓也觉得脸上无光、心里不舒服,不难想象作为事件主体的市水利部门上上下下情绪如何。随着市水利局班子成员免的免、调的调,更使全局干部群众的情绪达到了冰点。
    如何破解水利工作的被动局面?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市委从配强班子入手,加强了水利局班子建设。
    受命于危难之中的新班子所面临的不仅是全局上下思想情绪问题,还面临着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工作人员老化、新老交替断档、河长制最后一公里没有打通、基层河长履职缺位、农村饮水集中供水率低等重重的困难与严峻的挑战。
    面对困难和挑战,水利局新班子首先深入细致地做思想政治工作。在班子自身转变观念、改变思路、卸下包袱、增强凝聚力的基础上,分头和全局干部有针对性地开展“点对点”谈心谈话活动,鼓劲大家振奋精神,用奋斗成果来证明自己。很快,全局干部群众的情绪从低谷中走了出来,变垂头丧气为斗志昂扬、变缩手缩脚为勇于担当、变消极等待为积极作为,为开拓水利工作新局面、打好水利工作翻身仗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为解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人员老化、新老交替严重断档问题,新班子“调、招”两条腿走路,广泛挖掘人才。河长制办公室缺一名负责人,市水利局副局长于福俊推荐了东辽县水利局的崔晓微。于是,新班子演绎了一场“三顾茅庐”的故事。市水利局局长钟亚辉先找县水利局局长做工作,然后再做县长工作,最后做县委书记的工作,几经周折,终于将崔晓微“挖”到河长办这个重要岗位上。崔晓微不负众望,将河长办工作做得井井有条,卓有成效,更为我市百公里河道治理工程决策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新班子听说我市有位从河海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在吉林市已经考上了公务员,并且买了房。钟亚辉带领班子成员先是找其父母做工作,讲亲情、讲乡情,又几次去吉林市与其本人面谈,终于靠诚心让其为之感动,把这个学水资源管理的人才招到了局里的重要岗位。新班子通过努力,一共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7名,招聘大学生17名。人才到位后,其家属工作、子女入学,就连买房子,局长也亲自去找开发商“刷脸”,能便宜一点是一点。缺乏人才、人员老化、新老断档的局面大大改善,为水利工作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困难纸老虎  你强它就弱


    想干事肯定就会有困难,水利工程面临的困难更是不言而喻,而最大的困难就在资金上。资金从哪里来?有人说,国家水利资金有的是。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只有重大水利工程、流域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国家才给予资金支持,而我市没有重大水利工程,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资金国家早已给过了,再没有“潜力”可挖。资金,成为我市水利发展的“拦路虎”。钟亚辉说:“困难也欺软怕硬,你要迎着困难上,它就躲着你走。”语言虽短,却尽显霸气、充满豪气。这就是水利人面对困难展示出的勇气和态度。
    钟亚辉带领水利局班子一边研究政策,一边钻研水利业务、谋划水利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项目实施。他们捕捉信息、主动作为,紧紧把握国家政策导向,认真对照中央预算内资金及省级专项资金投向,积极与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等部门沟通,努力向上争取国家和省级更多资金支持,共争取到中央及省级专项资金4.74亿元;按照发改部门和财政部门的相关要求梳理、谋划、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和一般债券项目,努力获得债券资金支持,解决项目建设的资金缺口问题,共争取各类债券资金2.75亿元。
    为了东辽河城区段水生态治理工程项目1亿元专项债申请获批,局长钟亚辉亲自参与项目包装和论证工作,无数次跑省财政、省水利等相关部门,见缝插针约见省财政和水利厅领导,用“磨破了嘴儿、跑断了腿儿”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项目终于获批,这在全省独一份。
    2018年以来,水利局共谋划实施重点水利项目13个,总投资13.17亿元,已完成投资7.05亿元。2021年计划投资1.12亿元。


    “三网”一同筑  饮水更安全


    杨木水库是我市最重要的饮水水源地。水库流域面积400平方公里,最大库容量10061万立方米。水库水域岸线长、周边居民多,这给水源地保护带来极大困难。保护水源地是我市最大的民生工程。为全面保护水源地,让全市人民吃上放心水,水利局承担起杨木水库隔离工程、生态保护工程和智能监测工程的“三网”建设任务。
    市水利局投资1322万元在水库周围建设了围栏封闭工程32.6公里,设置了界碑、界桩和统一警示牌标志。投资1704万元,沿水库隔离工程进行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共栽榆叶梅、山杏、金叶榆、云杉、柳树等花草树木38万株;建设生态缓冲带40000平方米。通过植物和水生生物系统降解了总N、总P,达到保护水质、固岸防冲、减少水库淤积和美化水库的功能。
    投资913万元,完成了杨木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57个监控杆;安装了高速智能球机57台,球机摄像机61台,热成像双目云台摄像机4台;建设4个30米高无线单管信号塔,形成四处汇聚信号塔均匀分布水库周边,每个信号塔上布置一台远程高空瞭望枪机和一台热成像摄像机,设备视角及无线信号全面覆盖整个库面,使杨木水库一级保护区内做到了全监控无死角,确保了水库工程安全和水质安全。


    人若肯努力  老天都帮忙


    一直以来,我市的市民都知道有条“半截河”,其实她有个很美丽的名字叫仙人河。这条河是东辽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西安区的丰收村,河道全长13.3公里。其中,城区段长6.65公里。
    由于我市城区污水管网老旧、主管线截污不彻底、雨污分流比例低,大量污水直接排入河道;缺乏集中整治和日常管护,加之群众环保意识差,沿河倾倒垃圾,导致仙人河水质严重污染,河水发黑发臭,被列入国家整治名单。2017年8月以来,中央及省环境保护督察组将仙人河黑臭水体治理问题作为督察重点,并对仙人河黑臭水体整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通报批评。省委、省政府领导第一时间作出批示,明确提出整改要求。市委、市政府下决心要彻底根治仙人河污染问题,并给出了6月底入汛前必须完成清淤的工作目标,向省委、省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据测算,仙人河6.65公里的河道要清除13万多立方米的淤泥,同时要回填6万多立方米的客土,其中还有许多不可预知的困难,而有效时间仅有两个月。当时,要钱一分没有,这简直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回忆起当时抢工期清淤时的情景,水利局的干部群众仍激动不已。
    经过招标、竞标,有3家公司中标,在签订合同前,钟亚辉把3家公司领导找到一起,对他们说:“仙人河清淤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民生工程,合同依法依规签订,但丑话说在前。一是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完成;二是必须达到要求的质量标准;三是现在资金紧张,只能先行垫付,但在施工中绝对不能干干停停,拿钱说事儿。”
    市委书记柴伟到任辽源后,第一时间实地踏查清淤工程现场,查实情、摸底数、找问题根源;多次连夜召开仙人河黑臭水体整治专题会议,听汇报、提要求、促进度……市长孙弘多次出现在黑臭水体整治的现场和污水处理厂,进行现场办公,加强统筹协调,高位推进相关工作的开展,冒着风雪慰问施工人员……
    水利局班子成员白天蹲在清淤工地,身上一层土脸上一层灰,晚上回局里召开调度会,汇报进度、研究问题,安排第二天工作。
    清出的淤泥不是简单的甲地运到乙地,要防止二次污染。他们要把淤泥运到远在安恕镇的生物粪肥处理厂进行分拣处理。为了防止路上淤泥泄漏,不仅要把车厢封闭严实,还要将车轮冲洗干净,回来时又要将车厢和车轮冲洗干净。
    仙人河上十几栋盖板楼给清淤施工带来很大麻烦。钩机和推土机等机械下不去,只好将推土机盖拆掉,有的地方只能工人戴着防毒面具一揪一揪地挖。淤泥奇臭无比,没人愿意干。雇佣的农民工走了一茬换一茬,一连换了三茬。
    真是人若肯努力,老天都帮忙。从施工开始,仅下了一场小雨,为施工抢进度提供了条件,但是杨木水库库存告急。一边盼下雨,一边怕下雨,矛盾极了!两个月后,清淤刚刚结束,一场大雨杨木水库水位超越了汛线。老天爷给了水利人大大的奖赏!这时,全国“第二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竞选答辩中,我市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第二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并获得专项资金4亿元,所有欠账迎刃而解。
    水清了,鱼来了。以捞“线蛇”为生的人走了,钓鱼的人来了。居民们看到清澈的河水感叹道:仙人河这回才配这样好听的名字!河清了,居民们也珍惜得之不易的水环境。退休老人闫勋友带队组建了一支龙山区福镇社区老年巡河队,每天戴着红袖标,手拿着清捞工具,无论酷暑严寒,坚持沿河巡视,维护水环境。


    河长制考核  排尾变排头


    自2017年以来,按照中央及省委、省政府要求,我市开始全面推进河长制。我市地处东辽河、辉发河上游,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62条,设县级以河长河流64条。其中,省级河长河流2条,市级河长河流23条,县(区)级河长河流39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科学评价河长工作实际,精准核定河长制实施效果,推动各级河湖长履职尽责,省委、省政府每年度对各市(州)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排出名次,并通报全省。由于我市历年欠账太多,基础性工作薄弱,在全省河长制考核评比中,我市此项工作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排名倒数。
    如何奋起直追?市水利局知耻而后勇,切实发挥职能部门作用,牵头河长制工作各成员单位,围绕河湖长制工作目标,除了常态化、规范化推进河湖“清四乱”,扎实做好入河排污口整治,加速推进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狠抓工业企业污水深度防控,全力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严格管理畜禽养殖污染,强化渔业资源保护外,充分发挥河长办组织、协调、分办、督办职能作用,创新开展河长制工作。把河道保洁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百公里河道治理工程;出台了《辽源市河道垃圾治理条例》;开展多部门联合督查;启动履职不力问责机制。其中,百公里河道治理工程是将河长制工作推向项目化、具体化、实效化的有力抓手。在2020年全省河长制考核中,由于我市基础工作扎实、工作效果明显,得到了考核组的高度认可,一致认为辽源市河长制工作整体大幅跃升、成效显著,有望打赢河长制工作翻身仗!


    农村饮用水  提标翻身仗


    按照省委、省政府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的要求,市水利局心系农民提高站位,强化对农村饮水安全的认识。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持续推动整改,确保全市农村人口饮用水安全。他们根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任务,制定工作方案,夯实责任、确定方向、明确目标,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农村饮水工作关键性的难点还是资金问题,为了破解建设资金困难,完成省里要求的自来水普及率的要求,县(区)水利部门积极谋划项目,在省市县财政、发改部门支持下,积极争取到位专项债券资金1.53亿元,建设集中供水工程525处。其中,新建393处,改建132处,新增集中供水受益人口113419人,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51%提升到69.35%,提高了18个百分点。为了激励我市农村饮水工作,省水利厅对我市农村供水保障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东丰县、东辽县获得奖补资金1000万元。
    2021年,按照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的要求,各县(区)水利部门结合本地“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突出城乡供水一体化、规模化、标准化,积极谋划2021年农村饮水项目,扎实推进工程建设,确保年底前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的目标。
    水患治,民生安;水利兴,百姓富。三年来,水利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民生水利的深刻内涵,让全市人民深切感受到了治水兴水为百姓生活、城市发展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十四五”期间,水利人使命在心、责任在肩、担当在行,将继续做活“水”文章,为开启辽源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张庆春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夏景明 刘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