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助残风尚 共享城市文明

倡导助残风尚  共享城市文明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残疾人更加美好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向人民群众作出的郑重承诺。
    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促进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项重要而急迫的任务。
    今年5月16日是第三十一次全国助残日,本次全国助残日主题为“巩固残疾人脱贫成果,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4月30日,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与教育部、民政部、中国残联等12个相关部门共同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三十一次全国助残日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共同关心和帮扶残疾人,促进残疾人稳定脱贫增收,为残疾人办实事、解难事。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颁布实施30周年。近年来,我市残疾人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坚持以残疾人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把改善保障民生摆上重要位置,优化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各项工作取得长足的发展。截至2020年,全市通过开展“帮、包、带、扶”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扶贫工作,使1835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脱贫,他们在社会各界的关爱支持下,正在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
    “十四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将采取更多举措,把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残疾人稳定脱贫增收,倡导助残风尚,共创文明辽源。
    建党百年,所为在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残疾人生产生活当中的心疙瘩、疑难事,直接关乎百姓福祉,也关乎基层社会治理。初心所系,枝叶关情。为此,本报推出残疾人事业专栏,回顾“十三五”,抒写新篇章。




“十三五”残疾人事业回眸:


    ——构建系统完整的工作落实体系。我市把发展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先后制定了《辽源市“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辽源市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方案》《辽源市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在政策、资金、项目等各方面大力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市委、市政府在“十三五”期间把残疾人工作纳入惠民实事行动计划,定期调度听取工作情况汇报,注重发挥市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作用,及时发现并解决残疾人事业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各级人大、政协对“一法一例”贯彻执行情况实行定期检查督导。同时,出台《辽源市残疾人联合会改革方案》,配齐配强专业队伍,继续推进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
    ——强化残疾人民生保障。民政等有关部门确保城乡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应保尽保,将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殊困难人员纳入分类施保。目前,全市残疾人中享受低保的残疾人共13147人,占持证残疾人32%。“十三五”期间,共为残疾人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27亿元,平均每年2555万元,平均每年惠及残疾人27850人次,“两项补贴”覆盖率已达到96.5%以上。残疾人参加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落实了贫困重度残疾人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资助政策,全市残疾人参加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6.3%。市政府对174户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按每户40平方米标准进行了危房改造。投入资金30.6万元开展“沐浴阳光”工程,为306户贫困肢体残疾人和盲人免费安装了洗浴设备,解决了日常生活洗浴困难的问题。对符合农村“五保”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供养范围,为符合城镇“特困”条件的残疾人提供集中托养服务。为1568人次处于就业年龄段的持证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服务。
    完善残疾人养老基础设施,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发改委的政策扶持,以医养结合、公建民营方式为残疾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等提供医、养、康结合服务的残疾人康复中心已于2018年投入使用,总投资5200万元的市精神残疾福利院也已于2020年投入使用。
    ——完善运行机制,提高康复服务水平。“十三五”期间,每年通过残疾人基本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调查,实施了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
    依托新建成的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社区卫生康复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在全市范围建立了42个社区康复站,实现市区内康复服务全覆盖。市残疾人康复中心2018年投入运营以来,已为残疾人减免康复费用100余万元。中残联贾勇副理事长、副省长阿东、省政协副主席兰宏良等领导同志和省残联、省民政厅、省卫生厅及其他地市残联先后到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进行考察参观,并对项目运营模式和康复托养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东丰县残联通过“横向联动、纵向推进、精准服务”等创新工作举措,扎实开展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在全省精准康复工作会上作了工作经验介绍,并作为全国优秀精准康复试点县之一,代表我省在2018年12月20日召开的全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现场会上作经验交流。
    省、市投入400余万元为残疾人适配各类轮椅、拐杖、助听器等辅助器具合计16731件,免费为残疾人安装假肢、矫形器450例,实现对全市缺肢患者有一例救助一例的目标。“十三五”期间,共计为42595人次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对有需求残疾人基本康复覆盖率达到85%、辅助器具适配率达到80%。
    秉承“康复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的理念,市委、市政府把“优先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目前,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辽源康复医院、市妇婴医院、东丰县妇幼保健院等4家机构被认定为全省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服务机构。“十三五”期间,投入省、市资金486万元,共为512人次的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服务。
    ——加大扶残助学力度,保障残疾人平等受教育权利。坚持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龙头、以普通学校辐射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相结合原则,市委、市政府将扶残助学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列入惠民实事,纳入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不断加大扶残助学救助力度,并适时提标扩面。“十三五”期间,共投入434万元对972名考入大中专院校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实施救助。2019年,为解决残疾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就学困难,市政府决定对市辖区小学、初中和高中的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每人每年提供1250元生活补贴及交通补贴,东辽、东丰两县参照执行,这项工作走在了省内各地区前列,现已为符合条件的189名学生补贴23.62万元。为支持市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从2020年开始,每年从残保金拨付40万元,提升残疾学生就业能力。截至目前,全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率达95%,形成全市各年龄段残疾人扶残助学的长效机制。
    ——打通就业创业渠道,提升残疾人增收能力。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残疾人创业就业能力。切实做好农村残疾人种植、养殖、加工方面培训工作。在开展常规残疾人技术培训的同时,顺应“互联网+”发展机遇,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形势,结合辽源地域特色,市残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残疾人电商培训。分别与团市委、吉林市“草根创业”电商平台联合,举办残疾人电商技能培训班及“草根”电商创富学堂线下培训。积极开展盲人培训和推荐盲人生源参加省级、国家级学习、培训、考试等。“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培训城乡各类残疾人4881人次。
    强化措施,积极促进残疾人就业。开展了残疾人就业和培训实名制统计工作,对全市残疾人就业和职业培训状况实行了动态管理,免费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心理咨询等服务工作。积极搭建残疾人就业信息平台,残联和人社部门相互配合,通过联办、自办等方式,举办大型用工洽谈会和开展残疾人“就业援助月”活动,针对残疾人就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和就业信息服务。“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新增城镇残疾人就业1110人。
    努力推进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市政府残工委向成员单位转发了省委组织部联发《关于促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实施意见》。“十三五”期间,市残联共调入2名残疾人干部,公开招聘3名残疾人专业技术干部。其中,机关1人、事业单位4人。在市政府其他残工委成员单位中,已有3个部门安排4名残疾人就业。
    ——残疾人宣传文化体育工作有声有色。抓住“全国助残日”“世界残疾人日”“残疾人文化活动周”等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开展“一法一例”宣传教育,通过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快手等新媒体宣传《残疾人保障法》及其他政策法规。举办了“十九大精神进基层,白山松水追梦人”辽源专场事迹报告会。与市文明办、辽源广播电视总台、吉林银行辽源分行等单位共同主办了以“情系残疾儿童让爱撒满中秋”为主题的“中秋情·团圆梦”大型慈善公益晚会。组织开展市残联成立30周年征文活动,将优秀稿件整理出版了《追梦路上》一书,营造全社会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良好氛围。
    同时,我市的残疾人运动员组成代表团参加全省第二届、第三届残运会,取得了15枚金牌、15枚银牌、21枚铜牌的好成绩。并推荐3名残疾人运动员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七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获得5枚银牌。
    ——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以各级政府信访办、“12385”热线、残联维权部和法律援助机构组成维权体系,免费为残疾人提供维权和法律服务。2020年,市残联、中级人民法院、司法等8部门成立了由各部门分管领导组成的“辽源市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从残疾人教育、就业、养老、维权等方面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法律援助。在住房保障方面,充分考虑残疾人合理诉求,出台回迁时优先选择低楼层的优惠政策。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新建和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规划和设计遵守《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市区大部分道路、公共建筑、公园设有无障碍设施,方便残疾人出行。“十三五”期间,投入省、市、县级资金554万元对有需求的1423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此外,还落实了盲人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政策。


“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展望:


    ——弱有所扶,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十三五”时期,我市残疾人事业取得重大成就,改善残疾人民生,推动城市文明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也如期实现。“十四五”时期,我市将继续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增强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坚持弱有所扶,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和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共同富裕为主线,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开发残疾人人力资源,推动残疾人事业向着现代化迈进,不断满足残疾人美好生活需要。争取到2025年,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生活品质得到新改善,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为残疾人提供更加稳定更高水平的民生保障。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强化社会救助保障;加快发展残疾人照护和托养服务;提高残疾人保险覆盖范围和待遇水平;完善帮扶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优待政策;保障残疾人基本住房安全便利;落实残疾军人和伤残民警抚恤优待;加强重大疫情、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等突发公共事件中对残疾人的保护。
    ——帮扶城乡残疾人就业创业。帮助残疾人通过生产劳动过上更好更有尊严的生活。完善残疾人就业创业法规政策;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提升残疾人职业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和改进残疾人就业服务;维护残疾人就业权益。
    ——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提升康复、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质量。加强残疾人健康管理和服务,保障残疾人健康;扩大康复服务供给,提升康复服务质量;加快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提高适配服务水平;加强残疾预防,有效控制残疾发生和发展;健全残疾人教育体系,落实扶残助学政策;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加快融合教育发展;提升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丰富残疾人精神生活;推动残疾人体育全面发展;大力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志愿服务和服务产业。
    ——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环境和便利化条件。提高残疾人事业法治化水平;创新残疾人法律服务的权益维护;提升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发展信息无障碍;营造自强和助残的文明社会氛围。
    ——完善支持保障条件。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健全多元投入格局;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加快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促进残疾人事业城乡区域协同发展;增强基层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发挥残疾人组织桥梁纽带作用。






以健带残  以“键”兴残
——东丰县残联打造网红创业就业孵化基地走笔


东丰县相关领导参观县网红创业孵化基地


    近年来,东丰县残联开动脑筋、大胆创新,结合残疾人工作实际,以党建引领、文化助力、以健带残、以“键”兴残为发展理念,以丰富的艺人资源、明星资源、网红资源、影视资源、媒体资源、网络资源、文化资源等为依托,全力打造“互联网+”助残新布局,构筑了“八区一坊”的新格局,建立了网红流量一站式综合服务基地, 为残疾人脱贫致富,实现自身价值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紧紧围绕把握新时代、题材有能量、艺人高品质、健残齐奋进、作品有创意、未来有方向、行业最前沿、辐射省内外的八大核心发展理念;构建了行业专家团队、文化创意团队、影视拍摄团队、后期制作团队、产品精选团队、网络营销团队、新媒体运营团队、网络经纪人团队的八大组织架构;开辟了涵盖康复理疗、心理疏导,一带一路、乡村振兴,政策法规、法律援助,党史教育、国学讲堂,爱心助农、产品优选,网络公益、天使之手,诗词楹联、匠心传承,书法讲学、画乡农民八大直播版块;打造了一间多用、一间多人、基地孵化、居家指导、以健带残、以“键”兴残、联合企业、文化云集的八大特色运营模式,受到县领导充分肯定和广大残疾人一致称赞。
    基地现入驻助残企业16家,残疾人创业实体12家,总面积2208平方米。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残疾人艺术交流中心创作了9米农民画长卷。伤残军人“花卉大王”李国川、优秀残疾人教师苏欣等,通过网红基地全网发布,被多家国内媒体报道。残疾人艺术团举办多场助残演出,丰富了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残疾人网红纪杉最近参加了全省第六届残疾人艺术汇演,取得了声乐类三等奖的好成绩,粉丝量突破100万。 (东丰县残联)






扶残助残  共享小康
——东辽县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显著


东辽县残联精心谋划脱贫攻坚推进工作


    近年来,东辽县高度重视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各部门单位支持配合下,县残联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东辽县农村贫困残疾人产业扶持项目实施方案》,成立了残疾人脱贫攻坚组织领导机构。坚持政府主导、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支持、残疾人积极参与、各乡(镇)级残联主动作为扶贫模式,组织县(乡村)残疾人工作者广泛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工作,掌握实情、精准施策。从残疾人实际需求出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落实责任、强化政策、资金保障,取得显著效果。对有劳动能力从事种植业的残疾人,积极筹措资金,采取发放化肥形式,解决残疾人生产困难,累计投入资金90余万元,共为446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发放化肥,每户2000元标准。对于无劳动能力贫困残疾人,在选择项目上采取与合作社签订入股分红协议,共为249户建档立卡贫困残疾户办理合作入股,贫困残疾人如期享受分红资金。三年来,使用帮扶资金139万元,共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残疾户695户,现已全部脱贫,贫困残疾人无不拍手称快。 (东辽县残联)






把好入门关  绷紧纪律弦
——龙山区残联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龙山区定期组织评残专家座谈会


    残疾人证是认定残疾人及残疾类别、等级的合法证件,是残疾人享受国家惠残政策的重要依据,残疾人证的核发是残联组织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近年来,龙山区残联高度重视残疾人证的核发管理工作,把残疾人利益放在首位,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主要领导亲自负责,扎扎实实开展清理整顿,深入查找薄弱环节,堵塞漏洞,从根本上解决“假残真证”问题。为了方便辖区残疾人办理残疾人证,区残联提出“一站式”办证模式,在申请材料齐全,鉴定手续完备的情况下,当天即可完成残疾人证办理工作。为了杜绝“人情证”“关系证”把好残疾人证办理关口,区残联将残疾人证办理工作纳入了风险防控管理范围,针对评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了预判,并制定了应急预案,做到政策、标准、程序三个严格。进一步规范残疾人证档案管理,建立残疾人证动态核查机制,认真做好到期残疾人证换发放工作。对于不能前往医院办理残疾人证的重度肢体残疾人,区残联协调鉴定医院评定医生入户进行评残。通过不断探索实践,使残疾人证办理工作更加规范、残疾评定手续更加简化、评定结果更加准确。 (龙山区残联)






维护法律权威  保持良法本色
——西安区开展《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工作


西安区人大开展《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


    今年是《残疾人保障法》颁布实施30周年。为促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保障残疾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前不久,西安区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对西安区《残疾人保障法》宣传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走访察看等形式,检查组对全区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对今后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人大检查对今后西安区残疾人事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西安区残联)




    本版稿件、图片由 市残联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