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伉俪念党恩

    东丰县吉鹿街道府北社区居民房新今年90岁,党龄72年,88岁的老伴儿曲淑芬党龄52年,二人婚龄68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近日,二位老人向记者讲述了曾经的峥嵘岁月,彰显着他们的拳拳爱国情、悠悠赤子心。


九旬伉俪念党恩
本报记者 王超

房新和曲淑芬夫妇翻看老照片,回忆峥嵘岁月。 本报记者 吴培民 摄


    耄耋之年的房新和曲淑芬除了行动略有不便,二人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讲起曾经的峥嵘岁月滔滔不绝。
    上世纪30年代初,房新和曲淑芬先后出生在榆树县(今榆树市)于家乡的侯家屯和唐家屯。
    1948年,年仅17岁的房新毅然参军,参加了辽沈战役,亲历了沈阳解放,也成了房家6兄弟中的第三个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1949年6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被调至东北公安部警卫队。1950年2月,他又被调至东北人民政府做警卫员。“毛主席出访前苏联,回国时,到满洲里接毛主席的警卫队员中就有我。当时别提有多激动了。”说这话时,房新仿佛还是曾经的那个少年。
    1952年,经人介绍,同乡不同村的房新与曲淑芬相识、相知、相爱。1953年,二人正式结婚,从此他们携手同行、伉俪情深,对党和国家饱含深情,对工作忠于职守,对家庭尽心尽力。
    婚后,只上过四年小学的曲淑芬,白天到打字所学习打字,晚上到夜校学文化知识。两个月后,她的打字速度就达到了每小时2000字。因此,她很快就被吉林省政府正式录用,成为了一名政府机关打字员。“从那开始,我也走上了‘革命’道路,我们俩成为了‘革命夫妻’。”曲淑芬骄傲地说。
    1955年,曲淑芬从吉林省政府被调到吉林省公安厅。1957年,东丰县公安局急缺一名打字员,曲淑芬作为下派干部被调至东丰县公安局从事打字、档案管理等内勤工作。“身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组织的安排我们应无条件服从。但我还是想向组织提一个小小的要求,既然东丰县缺人,我希望组织能把我丈夫房新一同调转。我们愿意为建设东丰奉献全部力量。”曲淑芬接到调转通知后,向组织申请,愿意和丈夫房新一块儿到东丰县。随后,经组织批准,房新和曲淑芬同时被调至东丰县,一个在县民政局,一个在县公安局。从此,这对来自榆树的下派干部扎根东丰,至今已有64年。
    1969年,曲淑芬在东丰县公安局工作期间,在政法干校学习期间光荣入党。从此,“共产党员是块砖,哪有需要往哪搬”,就成了曲淑芬的口头禅。
    之后的几十年里,夫妻二人工作上互帮互助,生活上互敬互爱。“对党和国家要忠诚,对社会要有责任担当,心中要有家国情怀”是他们对四个儿子始终如一的要求。在父母的影响下,他们的四个儿子有三个是军人。
    1990年,曲淑芬从东丰县计量局退休。1992年,房新从东丰县民政局离休。退休后的近30年里,他们坚持每天读书、看报、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此外,唱红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东方红》,以及背诵建军初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现在,88岁的曲淑芬依然是家中的“首长”。她经常对儿孙们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咱房家是有20口人的大家庭,更是有11名党员的‘革命家庭’。所以,你们一定要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党让干啥就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