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亿元奖补资金“花落辽源”
2021年全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竞争性评审结果公布——
9亿元奖补资金“花落辽源”
本报记者 张英 王茵
喜大普奔!4月28日,令人满怀期待的捷报传来,振奋人心!
财政部、住建部、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共同发布了2021年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竞争性评审结果,全国共确定20个城市为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实施城市,辽源位列其中,成为吉林省唯一入选城市,将获得中央财政连续3年、每年3亿元,共9亿元的清洁取暖改造定额奖补资金。
成功入选全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实施城市,对于正在全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加快生态之城建设的辽源市而言,可谓久旱逢雨,雪中送炭,意义非凡。
辽源,何以在高手如林的竞争性评审中一击即中、完美胜出、9个亿的资金怎会顺利“花落辽源”?用市委书记柴伟的话说,我们靠的是“争”的精神,“拼”的勇气,“抢”的劲头,“赢”的底气。
争 抓住一切机遇
战略,从来不是研究未来要做什么,而是研究今天要做什么才能有未来。辽源市是典型的北方城市,年采暖天数达到168天。因属低山丘陵区,采暖期燃煤和秸秆散烧造成的大气污染严重。与此同时,辽源秸秆年产量达200万吨,利用率却不足60%。如果能够将剩余秸秆用于冬季清洁取暖,既可充分利用资源,又可减少大气污染,那真是两全其美、一举两得的最优构想。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敢想敢做的辽源人正在“等风来”!
机会终于来了!3月24日,国家四部委下发《关于组织申报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的通知》。通知一经发出,市委书记柴伟、市长孙弘马上意识到,这绝对是一个惠及辽源人民福祉的大项目、好项目。得知讯息和落实速度实现“无缝对接”——市委书记柴伟第一时间做出明确指示,立即启动项目申报工作,市长孙弘迅速部署,要求相关部门全力推进。
时间进入倒计时。3月26日,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市城管执法局抽调专人成立专班,全力着手项目申报准备。当天,规划编制专家团队连夜投入工作,并根据东北地区特点,将清洁取暖项目的落脚点放在农村,反复与县(区)分管农村工作的领导、镇长、村长(书记)座谈,同时完成近6000份调查问卷。分管市领导带领规划编制专班立足辽源实际,按照城区、县城、农村三个层级分区施策,合理制定技术路线。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和各县(区)胸怀大局,全力配合,第一时间提供各类资料信息。一切准备工作紧张有序、有条不紊推进。
知难不进致无路,遇险攀登别有天。经过专家组昼夜奋战,高质量完成了《辽源市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实施方案》编制、答辩陈述文稿等所有基础工作,为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拼 战胜一切困难
国家评审之前,最先面对的是省财政厅、省住建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能源局组织专家对我省申报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进行的竞争性评审。
竞争性评审,顾名思义,竞争是前提,公平公正但也残酷激烈。参加评审的团队不分伯仲,各有优势。负责提问的现场专家更是问题犀利,评判严谨。
为了顺利通过评审,辽源自上而下,拿出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重点在哪、难点在哪、如何推进、现状基础怎么样、如何持续发展、数据支撑是什么?市委书记柴伟、市长孙弘多次听取各方专家意见建议,马不停蹄组织调度各相关部门、各县(区)的申报工作进展,紧锣密鼓,枕戈待旦。相关部门与专家团队从专业技术层面精心准备,确保万无一失。
4月7日,辽源迎来第一次申报答辩会。由市长孙弘率领相关部门和专家组成的答辩团队,顺利通过省级评审,一举拿到进军“国家赛”的入场券。
抢 力克一切挑战
如果说准备材料是第一关,通过省级评审是第二关,那么,参加全国竞争性评审则是第三关,也是最难过的一关,更是决定“命运”的一关。
4月17日至18日,财政部、住建部、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组织专家组,对全国的申报项目进行竞争性评审,共有来自全国14个省的36个城市参加评审。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答辩现场,由市长孙弘带队组成的3人答辩组进行了精彩答辩,评审结束,我市成功入围,成为全国20个通过评审的城市之一,更是吉林省的“唯一”。
近两年来,我市争取资金的好消息接踵而至,先后成功获得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中央财政资金4亿元、东辽河流域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中央财政资金近2亿元,此次中央财政奖补资金9亿元的清洁取暖项目是第三次申报成功。
作为全国第一个进行答辩发言的参评城市,我们的压力可想而知。回忆这次答辩,市城管执法局局长李延辉用了“紧张、激烈、给力、提气”八个字形容,“最给力的还是咱们市领导自信从容、成竹在胸。答辩现场,面对专家的专业提问,市长沉着冷静,应对自如。”
赢 源于一切积淀
“十四五”的第一个春天,辽源经济呈现出稳步前行的坚强韧劲、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一季度的辽源在迅速起跑,努力奔跑,敢于领跑中,跑出了新战绩,跑出了新风貌!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0%,排在全省第二位;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8.3%,排在全省第一位;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6%,排在全省第一位;全地区一般公共预算地方级财政收入增幅为49.3%,居全省第一位;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5.7%,排在全省第三位。“成绩单”来之不易,既坚定了我们的发展信心,也让我们看到了自身潜力,更增加了我们攻坚克难的决心和战无不胜的底气。
如果说,“成绩单”是成功的坚实基础,“好干部”则是胜利的重要法宝。市委书记柴伟在市委会议上说,这次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清洁取暖项目,是一个能够撬动社会资本、带动经济发展的优质项目,更是增进辽源人民福祉、惠及子孙后代的项目,我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激烈的竞争中申报成功,充分证明了辽源的干部队伍是一支有破解实际问题能力、有攻无不克战斗力的队伍。
喜人成绩的背后,是辽源市委、市政府持续强化新能源意识的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牢固树立新能源理念,全力打造新能源城市,密切关注国家政策走向,及时掌握最新政策信息,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特别是在交通、产业等方面科学做好项目谋划储备,深化同科研院所合作,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先后谋划推进新能源汽车高压铸铝、汽车内饰环保材料、燕龙多用途清洁供热示范、东丰沙河风电、西安区农光互补发电等项目……这是我们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国家下达的重大项目申报时间紧、任务重,之所以在激烈的竞争中成功胜出,得益于我们对国家政策的精准把握,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位统筹,得益于政府领导的科学决策,得益于方案编制的务实可行。辽源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时刻保持争先的意识、拼抢的劲头、必胜的信心、顽强的斗志,全力以赴,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只有敢“争”,敢“拼”,敢“抢”,敢“赢”,才是最佳选择。
于变局中开新局。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作为中,辽源必将以一张又一张温暖的民生答卷,让人民共享项目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