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生态安全工作暨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2021年第一次工作会议召开

全市生态安全工作暨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2021年第一次工作会议召开
柴伟讲话 孙弘主持会议


    本报讯(记者 王茵 夏景明)5月7日下午,全市生态安全工作暨生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2021年第一次会议召开,深入贯彻落实省生态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会议精神,部署今年乃至“十四五”期间全市生态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任务,对2017年以来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及生态环境部东北督察局2021年第一次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再调度、再推进、再督促。市委书记、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柴伟出席会议并讲话,市长、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孙弘主持会议。
    会议听取了全市生态安全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汇报。2021年1至4月份,我市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好,继去年第四季度退出全国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后30名序列后,今年一季度,再次退出全国后30名序列,东辽河出境断面水质均值为四类,列全国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前30位城市的第14位。截至4月30日,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天数、优良天数占比相比往年均呈上升趋势,PM2.5平均浓度、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轻度及以上污染天数等指标与往年比均呈下降趋势,空气环境质量是历史以来最好水平。 
    会议指出,自2017年中央第一轮环保督察开展以来,特别是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东辽河治理作出批示后,我市把东辽河治理摆在了全局工作中压倒性的位置,坚持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治乱、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科学推进“三百工程”和城市“双修”工程,全市上下对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根本性、转折性变化,并做了大量开创性、基础性工作,仙人河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域内主要河流水质全部达标,东辽河河清出境断面历史性达到四类水体。
    会议强调,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更得益于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是辽源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进一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建设全面绿色转型区为奋斗目标,统筹推进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要立足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不断强化规划管控,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结构;持续推动资源高效利用,切实加大重点行业、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力度。要持续打好蓝天、碧水、黑土地保卫战,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要进一步提升全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力能力现代化水平,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把建设美丽辽源变成全体辽源人的自觉行动。
    会议强调,要树牢生态文明理念,在思想认识上实现深刻转变,在发展理念上实现深度转换,既要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又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盯紧生态环保问题,严守政治责任,加快反馈问题整改,全面开展“回头看”、自查自纠和普遍性问题摸排,确保问题不反弹、不反复。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做好中央第二轮环保督察准备工作,切实提升迎检效果。要健全生态保护机制,完善资金投入、日常巡查、“河长制”等保障措施,提升全市生态保护能力。要压实生态保护责任,按照“党政同责”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五化”推进,并严肃追责问责,坚决完成既定目标。
    市领导胡永为、张开军、张凤林、康忠贵、徐晖、吴波,市政府秘书长吕明,各县(区)及市直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