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党的百年奋斗史书党的儿女家国情(二)

忆党的百年奋斗史书党的儿女家国情(二)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正是因为坚守这个初心和使命,才一直激励和鞭策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栉风沐雨、砥砺奋进。作为拥有9100多万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又一个惊天动地的奇迹。今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百年大党恰是风华正茂,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我们想通过一个个朴实无华却能打动人心的党员故事展现平凡之中的伟大,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本色。




助人为乐守初心 “爱心大使”有担当
——记龙山区北寿社区老党员任桂梅


    1948年出生的任桂梅,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提到她,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辽源好人”“爱心大使”。
    多年来,任桂梅不仅有着“好人”“爱心人士”等人们给予她的称谓,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龙山区北寿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1998年,任桂梅从企业退休后,就去了社区,开始了18年的扶贫助困工作。18载寒暑、18载坚持,任桂梅用无私的爱,点亮困难群众前行的火把,以点滴善行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辽源的“小巷总理”、辽源的“郭明义”。
    当年,社区有一对留守儿童小姐妹,家境贫寒。为了资助两个孩子能一直上学读书,任桂梅每天早起,捡拾可回收废品卖钱供姐妹俩上学,十余年间,累计资助数万元。2010年,姐妹俩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任桂梅又四处筹集学费,甚至卖掉了家具和卧室的木门。姐妹俩至今还不知道,她们是任阿姨“捡破烂”资助她们完成学业的。
    像这样的事情,任桂梅做过多少,她自己也数不清。任桂梅和老伴儿都是孤儿,她深知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多么需要别人的帮助。任桂梅自家生活也并不富裕,每月只有基本的退休金,但为了帮助失足青年,她自掏腰包买米买面,帮助筹办婚礼;为了方便照顾一位重病老人,她把自己的房子无偿让出来,给老人女儿居住,自己再另寻住处。
    2006年6月,与任桂梅相濡以沫多年的老伴儿去世了。忆起伤情一幕,任桂梅眼圈泛红。“我之所以这么多年坚持帮助别人,就是时刻不忘老伴儿的遗愿。他说,我们省着点儿花钱,帮助那些困难家庭,特别是那些走错路和上不起学的孩子。”
    2012年4月,任桂梅入选“感动辽源十大人物”,找她寻求帮助的人多了,向她捐钱做好事的人也多了。任桂梅有一个笔记本,里边密密麻麻地记着每一个求助者的信息和每一笔捐款的数额、时间、捐款人信息。她生怕让求助者失望,更怕让助人者伤心。
    任桂梅每天进社区、协调部门、走访爱心人士,忙得不亦乐乎。有人统计过,她每天要步行十几公里,两年的里程就是一次两万五千里“长征”。
    随着参与人数和善款的增多,任桂梅感觉到身上的责任和压力越来越大。2013年6月,在上级领导的帮助下,成立了“任桂梅爱心工作室”,正式建立了会员制度,开设了银行账户,成立了团队理事会,下设帮扶组、财务监管组、爱心热线组等5个小组,吸纳了机关干部、企业职工、离退休人员、社区居民等爱心人士150多人。
    多年来,任桂梅和她的“爱心工作室”多次获得国家关工委、省委领导、省市关工委、文明办、慈善总会、志愿者协会的表彰,成为辽源市道德建设领域一面鲜艳的旗帜。
    目前,“任桂梅爱心工作室”有党员志愿者百余名,累计收到爱心捐款一百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20名,其中,已有58名大学生毕业。
    任桂梅认为,共产党员就是要为老百姓干实事、干好事,上为党分忧、下为百姓解难。
    这就是共产党员的追求,这就是“任桂梅爱心工作室”志愿者的风采。






机关退休不退岗  “五老”工作业务忙
——记龙山区长寿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谢永春


    现年73岁的谢永春,党龄48年。退休前是机关干部,先后兼、专职做机关党务工作23年。
    2016年4月,应龙山区长寿社区党委之邀,来社区任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与“五老”共同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短短几年,他带领的团队被龙山区委、区政府授予“五好关工委”,他个人被授予“最美‘五老’”,先后被评为“辽源好人”“吉林好人”和“新时代传习所优秀宣讲员”。
    他常说:“我是共产党员,要做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服务员’,自己首先就要学好,打铁先得自身硬。”他坚持观看每晚的中央、省、市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都从《辽源日报》上找到,反复学、划标记、搞摘录、并留存。政治学习,已成为他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他日常工作中的行动指南。
    为充分发挥“五老”作用,更好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他借鉴机关工作模式,立足社情,创建品牌。由19名“五老”组成青少年关爱工作站(简称青工站),分五个工作小组,明确各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等,组长带头,全员启动,人人担责。
    2017年,在社区党委指导下,青工站、辖区的蓝天幼儿园分别成立党支部(幼儿园因无党员,由青工站派去3名老党员)。党支部引领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都得到较好发挥。
    长寿社区有丰才小学(师生1400余人),蓝天幼儿园(幼师110人,幼童800余名)。在他的推动下,关工委(青工站)将校、园打造成两个教育基地。校外、启蒙两个小组年初依据工作重心,按时间节点,提出工作规划,并与校园教育计划对接融合,共同研究确定实施,做到提前准备、共同推进。
    2019年,谢永春老伴儿患病,需要照顾。在这种情况下,他一边照顾老伴儿、一边努力工作。去年疫情防控期间,社区老党员纷纷上卡点做志愿服务,他家离得远,老伴儿又离不开人,他上不了“前线”,心里十分不安。为此,在半个月内,三次徒步走到卡点看望大家,并捐出500元钱。
    这就是辽源“五老”的本色,这就是老党员谢永春的初心不改和勇于担责。






投身教育献爱心  捧出丹心育百花
——记龙山区蓝天党支部党员刘海涛


    刘海涛,是蓝天幼儿园的创办人,2017年,蓝天幼儿园成立了蓝天党支部,现有党员7人。
    工作中,刘海涛是个好强的人;生活上,他更是个有心人。2017年8月,园里的一个孩子被确诊为白血病。当他得知这个消息时,心里五味杂陈,第一时间组织园里师生为患儿捐款2万元,并亲自前往长春的医院看望孩子和家长。
    刘海涛事业越做越好,但他始终不忘初心。每个学期都会对入园幼儿家庭进行调查,对困难家庭的孩子及双胞胎幼儿减免学费。2017年,他带头组织民办教育同仁组成爱心捐助团队,为辽源地区有困难和有残疾人家庭捐助多次。不仅如此,他还每年在街道引领下资助贫困学生,多次组织带领师生走进敬老院、福利院,为孤寡老人和特殊的孩子带去慰问和关爱。
    20多年来,刘海涛坚持“依法办园、以德立园”、“以孩子发展为本”的办园宗旨。在街道关工委兼蓝天幼儿园党支部书记的指导下,多次有计划地进行幼儿教育类活动。不仅如此,刘海涛紧跟教育部和当地教育局步伐,为解决高收费入园难问题,特于2016年申报了“国家普惠园”行动行列,用低收费标准办学,从而服务于广大家长,得到好评。
    刘海涛说:“时代在前进,老师唯有不断学习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永葆初心。”作为一名管理者,刘海涛细心观察每位教师的工作,及时发现他们工作中的亮点,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独特的光彩魅力,并经常创造机会加强教师技术练兵,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努力打造强势团队。作为一名党员,他勤政务实、率先垂范,赢得了全园教职员工的钦佩和敬重。同时,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信赖。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多年来,刘海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周围的人,在他的指引下让更多的祖国花朵走过风雨、走向太阳、走出异彩纷呈的人生。






身先士卒  永葆初心
——记龙山区福镇街道老党员闫勋友


    现年72岁的闫勋友是福镇街道的一名老党员,退休前是一汽辽源制泵厂工人。退休后的十余年来,他身先士卒、永葆初心、发挥余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老党员的责任担当。
    近年来,闫勋友成为了福镇街道义务巡河队的负责人,他像守护孩子一样守护着我们的“母亲河”。在这居住的很多居民都熟悉老闫的身影,每天清晨,他都沿着东辽河巡河,清理河道及两侧的垃圾。
    几年来,一直坚持义务巡河的老闫在疫情防控最关键时期,不得不待在家中。但当他在电视上看到白衣天使勇敢逆行、看到社区工作者们没日没夜地在小区里摸排情况的疲惫身影,老闫再也坐不住了,他向党组织写了“请战书”,在网上发表了成立“志愿宣传组”的倡议书。当时社区的网格长和网格书记都纷纷在第一时间响应倡议。随后,他们一同创建了“疫情防控阻击战专栏”,老闫任编辑,其他四人收集信息及审核稿件。志愿宣传组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辟谣言稳人心、宣传抗疫战场上的好人好事。现在又重点宣传环境整治、“创城”等内容。目前已经出刊146期,有力配合了街道社区的工作。
    当疫情有所缓解,老闫就第一时间走上河岸巡河,他巡查的河段是通向辽河广场的必经之路,人员密集,经常有人将戴过的口罩随手扔在河岸上。老闫想:“飞沫是病毒传染主渠道,这口罩上唾沫能少吗,它是不是传染源啊?”他决定掐住这个传染源。
    戴着手套拣,拣不起来;不戴手套拣吧,冻手不说,传染上怎么办?老闫想:“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年纪大了,不能去冲锋陷阵,做点儿力所能及的事儿还前怕狼后怕虎,这还是共产党员吗?”疫情就是命令,老闫决定干起来。为了不让指挥战役的领导分心,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就这样默默地、一天天地、“欺上瞒下”地拣着垃圾。
    现在,老闫每天依然精神抖擞地巡查河岸。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受他影响,一些党员群众也时常参加保护“母亲河”活动。
    为了勉励自己,也为鼓励大家,他还作了一首打油诗:
    花儿朵朵抖精神,
    神似少年奏笛琴。
    琴台风雨难耐我,
    我为“创城”添彩云。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王超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