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合作空间到底有多大?

从“真本事”到“真管用”
“校地”合作空间到底有多大?
本报记者 王茵


    1月23日,吉林省各市(州)与吉林大学共同举办了“携手吉大、创新发展”合作签约活动,省委书记景俊海出席活动并讲话,时任省委副书记、代省长韩俊主持活动。这是我省近年来围绕“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举办的最高规格活动。
    为加快推动“校地”合作,我市组建了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县(区)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工作专班,立足我市产业发展实际和企业技术需求,制定了《辽源市人民政府与吉林大学创新发展合作工作专班方案》《辽源市人民政府与吉林大学创新发展合作工作任务清单》,企业谋划合作项目涵盖我市七大产业,拓展了平台建设、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更多领域。
    经过双方努力,截至目前,我市已有9户企事业单位与吉大9个学院(临床医院),在工业、农业、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技术攻关、重点成果转化等领域研究对接合作项目17个。其中,重点谋划建立的先进轻合金研究中心,实现“高精铝+轨道列车”产业拥有自主研发平台,有效解决了我市铝加工企业新产品试制、共性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难题。重点联合开展的科技项目包括:华纺静电与吉林大学材料学院李全明副教授研发的“低气味麻纤维/PP复合材料产业化技术开发”项目,确立了企业的行业领先地位,现已实现产业化生产,并合作开展总投资100万元的“环保型汽车内饰复合材料技术开发”项目;启星铝业与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合作研发“纳米颗粒技术模具钢在铝合金挤压模具上的应用”项目,实验用模具钢材料、试验指标及技术参数已完成,并采购了实验模具;汽车改装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制“移动方舱式”公共卫生检测实验室,已经研制成功第四代移动微生物检测车。目前,销售移动微生物(核酸)检测车50台,负压救护车30台,正向全国推广;双天农业与吉大动物科学学院开展“东辽黑猪品种选育与种质资源库”项目,双方对接顺利,达成了相关共识;厚德食品与吉大第一医院的“基于代谢组学探究蛋清蛋白肽对机体代谢谱及全身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项目,完成了鸡蛋蛋白相关产品工艺研发,并实现批量生产;博大伟业与吉大药学院的“溴比斯的明小试规模工艺研发”项目,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正在打通工艺路线。
    4月15日,吉林大学校长张希率队到我市,实地调研合作项目进展情况。在对接会上,吉林大学医工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华树成谈到,过去的一年,他们与汽车改装有限公司就核酸检测车的研发生产进行了合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核酸检测车发挥了巨大作用,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的高度肯定。据汽车改装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嘉新介绍,该检测车2020年11月份进入市场,截至目前,已售出50余辆,社会反响非常好。
    在吉林省华纺静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邢天宝介绍起自己的无油、无味、无静电纤维产品时信心满满:我们引进吉大材料学院李全明副教授等高端人才来企领军攻关及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团队技术创新,实现“企校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产品赢得了市场,企业得到了发展,潜力也在不断释放,这几年,规模、品牌不断攀升。
    据博大伟业总经理谢方博介绍,为强化科研力量,2020年,他们在长春建立了研发中心,吸引省药物研究院李晓东研究员等域外专家研发成功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家三类新药聚普瑞锌,在全国第六十八届药品交易会上被评为中国十大重磅处方药品,已经批量生产并进入有关省的医保用药目录。目前,他们正在与吉林大学开启新一轮合作。
    强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加快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空间巨大,不仅需要科研人员有“真本事”,还需要企业有“真金白银”的投入,需要有好机制、好平台,这样才能让“真本事”能够“真管用”,而走好这步棋尚需各方加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