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清明文化 共创文明城市
传承清明文化 共创文明城市
“人间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它有着很多传统的风俗,展示着“一枝独秀”的清明节文化。
清明节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对丰盈厚重的文明积淀和文化蕴含的反思与传承。这不仅是匡扶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需要,更对激励人们追梦前行具有积极意义。如今,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清明文化”的传承自然不能墨守成规、抱守陋习,而要顺应时代而变,与社会发展脚步相融相合,将落后于时代和社会的习俗,从“清明文化”中剔除。同时,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现实,创新“清明文化”,为“清明文化”注入现代文明基因。
文明祭祀已成时尚
“禁烧”整治有序进行
辽源市第一实验小学组织党团员到辽源烈士陵园祭奠革命先烈
不忘来路 继承传统文化“好时节”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气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蕴含着精神信仰和节俗礼仪等内容。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节形成的重要因素,清明节是传承信仰、家庭人伦的重要载体,清明祭祀是文化表达,是感恩先人、密切人情的重要方式。清明扫墓祭祖习俗经历代沿袭已成为固定的礼俗主题。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全国因地域不同而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节日活动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每逢清明时节,人们都会参加祭祖活动,缅怀祖先。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在祖先祭祀仪式中慎终追远,在踏青郊游中享受春天乐趣,文化传承与身心调适是清明礼俗文化的重要功能。
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而在清明前后,阳光雨水充足,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在清明节,中国民间还有插柳习俗。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有专家认为,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而说到清明节吃什么,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饮食习俗,如江南吃青团子、客家人吃艾粄、厦门吃薄饼,还有我们东北的鸡蛋……由于寒食节和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很多地方都还保留着清明节要吃冷食的习俗,也有很多地方祭拜完祖先之后就把祭拜的食品分开来吃,当然还有很多地方吃其他的食物。而我们比较熟悉的食物就是鸡蛋了,习俗起源于先秦时代的一些地方,并且古人认为在清明节的时候吃鸡蛋,也就是意味着接下来的一整年都有一个好身体。清明节这天的鸡蛋不仅可以吃,还可以拿来玩儿,主要有两种鸡蛋的玩法,分为画蛋和雕蛋,而画的蛋还可以食用,雕的蛋则是拿来赏玩的。
文明祭祀种类多 绿色清明引潮流
祭祀是追思先人、教育后人,然而清明扫墓老百姓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日益凸显。按照传统习俗,世界各国人们会在清明节或祭祀的节日前后为亲人上坟祭扫,并通过放鞭炮、烧纸钱等旧习俗表达怀念之情,但这一方式具有噪声扰民、污染环境、树木减少、还带来火灾隐患、纸灰清理麻烦等不利因素,与越来越讲求环保、越来越讲求文明的时代精神不再合拍。3月31日,一首打油诗在媒体上引起了很多市民的关注:“烧纸烧在栈道上,此人真是太轻狂。昂贵栈道不心疼,你的良心喂了狼。烧掉良心还剩啥,只剩一副臭皮囊。”这首打油诗是福镇社区党员闫勋友近日在巡河的过程中,看见有人竟然在东辽河岸边木栈道上烧纸后气愤而作。闫勋友的打油诗代表了广大市民的心声,又包含了多少辛酸与无奈。烧纸后留下的片片痕迹就像美丽的河岸步道上一道道显眼的“伤疤”,影响了沿河景观的“颜值”,影响了来往市民的心情。看此情景,每一位热爱辽源的市民想不气愤都难。
随着健康环保的低碳生活理念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一股文明祭祀之风悄然兴起,也正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和接受,部分人不再扶老携幼、熙熙攘攘地去墓地路口烧纸凭吊,而是选择很多更加环保文明的祭祀方式。比如鲜花祭奠、网上祭奠、植树祭奠、清扫墓碑和召开家庭追思会等健康、文明的方式寄托哀思。营造了文明祭祀的社会新风。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网络的发展,一些人也会选择通过互联网,献一束鲜花、送一段旋律、点一支跳动的蜡烛,记下自己的追思和缅怀。网络祭祀的兴起,标志着具有时代气息的文明祭祀方式的诞生。“零碳祭祀”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先人。它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
市民张民峰表示,这个清明他通过祭酒祭奠的形式,向亲人表达了哀思。他在自己家中,拿出亲人遗像,并在遗像前摆放一份亲人生前喜爱的果品,捧上一杯清酒,默念一篇悼文,一家人集体举行祭酒礼仪。张民峰说,这种节俭祭祀,正是对先人良好家风、美德的传承,也是对先人最好的告慰。看来,健康环保的低碳生活理念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过一个低碳、零碳的清明成为现代人们的希望。“零碳祭祀”不仅是一个时尚的话题,更是一种道德的选择,一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祭奠亲人和家属,重在心而不拘于形。用文明简洁的祭奠方式,用真挚的情感缅怀故人,用实际行动支持抗疫和保护生态环境。在清明节期间,大家应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共度一个健康、节俭、绿色、安全的清明节。
破除封建迷信 坚守城市“清明”
清明祭扫高峰即将到来,为进一步倡导文明祭扫,推动移风易俗,共筑平安辽源。我市城管支队联合市民政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辖区殡葬用品市场进行联合执法检查,对殡葬用品商店和小型商超、集市以及各出城口进行检查,重点打击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对违法违规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予以扣留,并将查扣违规殡葬用品进行集中销毁。下一步,我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将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违规销售烧纸等封建迷信用品行为。
于清明节前夕,城管支队出动全体执法人员,利用执法车辆流动宣传,对沿街摆放销售烧纸的行为进行整治,遇到烧纸的市民,进行劝阻、说服教育,引导市民采用鲜花祭祀、网上祭祀等方式文明祭祀,并在夜间对辖区各主次街路、重点路口,进行巡查管理、定点看守,破除“烧纸”祭祀陋习。“禁烧”工作开展以来,有效地遏制了环境污染,形成了文明环保的社会氛围。据记者了解,许多市民未接到通知前便不打算烧纸祭祀,而是选择了花环、花篮等物品,文明祭祀的理念已经被很多市民所接受。市民刘红杰女士表示:“对于文明祭祀,我个人非常支持,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目前正值初春季节,天干物燥,防火的隐患比较大,特别是殡仪馆、墓地周边都是树木,而且以往每年祭祀高峰期间,都有不少摊贩把纸堆在一起卖,可能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火灾。这几年,我看多数市民都是自己带着鲜花来,这种文明行为让我们非常感动。我自己更会做到文明祭祀,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好,我相信大家也都能支持和理解。”
一束鲜花、一盆绿植亦可寄托哀思,在相关部门的引导下,大部分民众都已经在探索更绿色、安全、文明的祭扫方式,但是面对还存在的不文明祭祀行为,我们依旧不能松懈,在部门的监管下,每个人更要加强自我文明意识,勿让“清明时节雨纷纷”,沦为“纸纷纷”“灰纷纷”。
职教集团守初心——缅怀革命先烈
3月30日上午,辽源市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机关全体职工来到市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牢记初心使命”清明节主题党日活动。
祭扫活动现场,党员们手持白色和黄色的菊花,高举党旗来到烈士纪念碑前,他们重温入党誓词,并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了花篮。全体职工向长眠于此的烈士们鞠躬、默哀,并聆听了讲解员讲述的革命烈士事迹。之后,职工们向位于烈士纪念碑后的英雄陵墓献上手中的鲜花。并纷纷表示,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继承革命优良传统,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辽源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党群工作部部长盖亚男说:“革命先烈用宝贵的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值得我们用青春和热血,用全部的创造力去建设、去捍卫。今天,我们不仅要悼念为我们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英雄,还要学习他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崇高的革命品德。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他们前仆后继为祖国和人民付出宝贵生命的奉献精神,更要将这种精神化为自己的动力,立足本职工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多种活动进校园——向英烈敬礼
为贯彻落实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继承先烈遗志、铭记党的历史、学习先锋事迹,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市第一实验小学开展“祭奠英雄烈士、追忆建党百年”系列活动。于4月1日组织党团队员祭扫辽源英雄纪念馆。
活动当中,小学少先大队开展“缅怀察哈尔西迁戍边英雄仪式暨清明踏青”活动,引导少先队员慎终追远、缅怀先辈,铭记历史、学会感恩,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共同奋斗之中。之后,小学党团员教师代表还为少先队员们上了一堂精简的党史课,号召少先队员们要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的英勇奋斗、勇担使命、爱国奉献的精神。并通过“网上祭英烈”活动,开展少先队员讲党史、讲红色故事,网上祭拜英烈,向英烈敬礼、敬献鲜花,发表祭奠留言,表达对英烈的缅怀和思念。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同学们牢记幸福来之不易,坚定报效国家的信念。
辽源市第一实验小学校的刘晋旗同学说:“参加第一实验小学‘祭扫辽源市烈士陵园’活动,进行缅怀革命先烈和在抗疫牺牲的烈士们。他们为了后人安宁的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这种无私的精神令人钦佩,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应该由衷感谢他们,好好的缅怀祭奠。”通过校领导的讲话,再一次把爱国主义精神和牺牲烈士们无私精神深植我们每一位学生心中,让我们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继续不忘初心努力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刘红娇 祝琪尧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刘鹰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