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榜样“正能量” 传播巾帼“好声音”

传递榜样“正能量” 传播巾帼“好声音” 


    中国女性代表着一种温暖而坚定的力量——她们智慧、勇敢、友爱;她们在各个领域放射着自己的光亮……战“疫”中的她,光亮温暖、坚毅刚强。工作中的她,努力可爱、拼搏进取。生活中的她,美丽温柔、诠释爱与家的真谛。
    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们迎来新一年的“三八”妇女节,向每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中国女性致敬、祝福。很多优秀女性是这个时代最“美”女性代表,在生活的多个角色里,她们把女性的勇敢、女性的坚韧、女性的无私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里的六位女性分享了以她们为代表的我市女性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传递榜样“正能量”,传播巾帼“好声音”。




心中有爱  行中有善
——记东丰县医院内分泌血液肿瘤科护士长冯晓红


    提起冯晓红,认识她的人都会流露出钦佩的眼神,因为她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冯晓红今年47岁,是东丰县医院内分泌血液肿瘤科的护士长。丈夫刘军在东丰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儿子在国外读硕士。她们结婚20多年来,夫妻恩爱、孝敬老人、热心助人、邻里和睦,崇尚文明家风。
    冯晓红既是优秀护理工作者,又是家庭主妇,在单位爱岗敬业,在家里侍奉老人,教导孩子,料理家务,受到邻里的高度赞扬。冯晓红的公公瘫痪卧床十年,除了上班时间由保姆照料,其他的时间都是她们亲自照顾,翻身、拍背按摩、擦痰、接屎接尿,从来没有怨言。孩子也继承了父母的优点,非常孝顺,老人被照顾的非常好,卧床十年,皮肤连压红的地方都没有。2020年 2月19日,冯晓红接到医院紧急通知,援鄂医疗队报名,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勇闯一线。进入了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工作是测温、测血压、血糖、采咽拭子、血滤、监护、体外循环模拟肺、呼吸机等专业的护理技术。病患是全封闭管理,所以还负责他们的饮食与大小便管理。送水送餐、喂食、接倒大小便、扣背排痰、翻身擦拭,还有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近三十年的护理经验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
    冯晓红的丈夫也是无条件支持妻子的决定。因为他知道,这是她的责任与义务,是她热爱的事业与担当。她们一家人眼中有人、口中有德、心中有爱、行中有善。冯晓红先后被评为“吉林省医德标兵”“辽源好人最美逆行者”“东丰县最美家庭”。2020年,冯晓红家庭被评为全国五好家庭。




模范党员  携手抗“疫”
——记东辽县人民医院机关支部书记、护理部干事王晓宇


    有这样一群人,有这样一对夫妻,她们是平凡的家庭,但她们也各自拥有不平凡的使命。王晓宇家住辽源市龙山区九州外滩小区,是东辽县人民医院机关支部书记、护理部干事,丈夫张太雷是龙山区康宁社区党委书记,夫妻二人都是共产党员。她们还有个女儿聪明可爱,夫妻二人用自己的勤劳、宽容、相敬和爱护演绎着最真实的幸福。在新冠肺炎来势汹汹之际,夫妻俩勇敢地站了出来,为了千家万户的安全,守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在大难面前,勇于担当作为,展现出了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的风采。
    2020年2月21日,我市驰援武汉的第三批医疗队出征,作为25名“最美逆行者”之一,王晓宇带着党和政府的嘱托,带着辽源人民的殷切期待和深情祝福,肩负着医护工作者的责任,告别亲人,奔赴一线。王晓宇面对镜头坚定地说:“疫情就是命令,再危险我们都得上。作为第三批驰援武汉的护士,我感到非常的光荣,同时也得到了家人支持,为了方便工作把头发都剪掉了,我相信我们一定会胜利的。”面对疫情,王晓宇用自己的行动发出了一名党员铿锵有力的声音。
    王晓宇到了武汉后,被分配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区工作。面对严峻形势,王晓宇时刻谨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凡事冲在前、干在前。在悉心照顾重症患者的同时,也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与关爱,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病毒的信心。王晓宇的认真与温暖,得到了患者们的一致好评。
    张太雷作为康宁社区的党委书记,在大年初二吹响了抗疫的号角,开始对社区网格和大厅工作人员进行部署,积极组织开展全面摸排工作,挨家挨户排查密切接触人员,时时把握居民动态,对辖区内洗浴、宾馆和饭店进行排查。疫情突如其来,很多居民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张太雷召开紧急会议,安排张贴和悬挂宣传单及条幅的工作。每天奋战在一线,面临严峻的抗疫形势,不畏惧、不后退,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根本没有周末休息,家里的孩子日夜盼着爸爸妈妈早点平安回家……
    其实,像张太雷、王晓宇夫妻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她们甘愿冒着被病毒感染的风险,冲在一线,不分日夜、不畏辛苦,虽然舍弃了自己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却是为了更多的家庭得以早日团圆,只因为她们的名字叫“共产党员”,只因她们的使命是为人民服务。王晓宇和张太雷在抗击疫情面前谱写了“党员夫妻档,携手共抗疫”的动人篇章。2020年,王晓宇家庭被评为“吉林省抗疫最美家庭”。




平凡生活  凝聚爱与希望
——记东丰县二龙山乡屯基村四组村民高雪峰


    氛围良好的家庭,是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相互濡染,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影响、惠泽于每一个家庭的成员。家住吉林省东丰县二龙山乡屯基村四组的高雪峰家就是这样一个家庭。高雪峰家是一户普通的东北农民家庭,三代同堂,家里有公公、婆婆、丈夫和两个可爱的女儿,一家六口其乐融融,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羡煞了一众乡邻。她们家在2018年被评为省级“最美家庭”,2019年被评为省级“五好家庭”。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婆婆于春玲在生大女儿时受了产后风没能及时救治,自1991年就瘫痪在床。那时大女儿八岁,小儿子张明六岁,公公张凤祥既当爹又当妈,同时细心地照顾着瘫痪在床的妻子。生活虽然辛苦,但在公公张凤祥精心的照顾下,婆婆于春玲瘫痪在床27年从未生过一块褥疮。
    高雪峰和张明结婚后,她十分心疼公公,主动接过照顾婆婆的重任,家里做好吃的,总是先端到婆婆跟前。丈夫张明经常在外开车挣钱,高雪峰总是一个人在家照顾两位老人和两个女儿,并把家里的里里外外打理的井井有条。公公张凤祥总是逢人便夸:“我儿子给我娶回来个既孝顺又体贴的好儿媳。”公公张凤祥看儿子儿媳忙里忙外,也闲不住,又开了个豆腐脑坊增加家庭收入。但是随着公公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也不如从前,患上了心绞痛,每年都要到县医院去住院调理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高雪峰就会将自己的娘家妈请过来帮忙照顾婆婆和两个女儿,自己则到县医院陪护公公。高雪峰说:“公公辛苦了一辈子既当爹又当妈,一定要让公公安享晚年。”一家人互敬互爱、自立自强、家庭温馨和睦,深受邻里的好评。
    随着家里两个女儿的出生,她们家又增添了许多欢声笑语。同时,为了排解婆婆患病的苦闷,高雪峰还常常抽出时间带婆婆出去看风景。婆婆于春玲说:“家里孩子们十分孝顺懂事,大女儿早早学会了持家,现在嫁人了也常回来看我。儿子二十岁就学会了开翻斗车挣钱。虽然我不能动,但是县里的江城公园、西城区我都去看过。前年,我们一家六口还有亲家一起去了磐石市的磨盘湖。”
    生活虽然给了一家人种种磨难,但她们依旧积极、勤劳地面对生活,把日子过得温暖而有希望。




点点滴滴  诠释爱
——记东辽县信用社退休职工邓杰


    提起邓杰,认识她的人都会流露出羡慕的眼神。因为她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邓杰今年66岁,是东辽县信用社退休职工。丈夫任东艺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社区老年协会会长,社区网格党支部书记。独生儿子在市农行中层干部,儿媳是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警科科长,孙子就读于市第一中学,成绩优异。她们结婚40多年来,夫妻恩爱、热心助人。她们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了家与爱的真谛。
    邓杰夫妇是小区里有口皆碑的“模范家庭”。邓杰既是丈夫事业的好帮手,又是家庭主妇,把家庭照顾的细致入微。长期以来,她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侍奉老人,教导孩子,料理家务,受到邻里的高度赞扬。夫妇二人风风雨雨共同走过40年,互敬互爱,携手度夕阳。儿子、儿媳孝敬老人,逢年过节都带着两位老人旅游,平时嘘寒问暖,体贴入微。有一次,邓杰在厨房滑倒把腰摔伤了,儿子出差在外,儿媳跑前跑后找名医、护送拍片各种检查忙得满头大汗,邓杰深受感动。
    小辈们在工作、学习上也是人人要求进步,不甘落后。儿子刘洋,中共党员,在农行担任运营部主任、分行团支部书记。工作中任劳任怨,是业务骨干,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儿媳是一名人民警察。在繁忙的“110”接警工作中,用情做人、用心做事,2017年被省公安厅评为“十佳警花”。孙子在市一中读初一,小学时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是一名多才多艺、懂礼貌、爱学习的好孩子。
    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邓杰一家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邓杰经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乐,善待自己与家人,而她的努力也让她收获了幸福和温暖。2020年,邓杰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爱的力量  照亮生命
——记东辽县实验小学人民教师田雪峰


    田雪峰一家五口,住在东辽县白泉镇万隆家园小区,家人戏称她是“穆桂英式”媳妇,领导同事说她是“拼命三郎”班主任,邻里乡亲说她是不同凡响的孝顺闺女,闺蜜挚友却说她是无药可救的“傻子”,而她自己觉得她的生命因爱而大放光彩。
    田雪峰是一名人民教师,她的丈夫是一名公务员。因公公早逝,婆婆改嫁,夫妻二人和奶奶婆、叔公、婶婆、三个小姑子8口人共同生活了15年。起初,屯邻背后都说:“现在,亲儿子都不行,她们这大杂烩的家,可有热闹看了。”的确,这个家是很不和谐。奶奶婆和婶婆经常闹不愉快,姑婆们也是常常不欢而散。这让夹在中间的田雪峰犯难了,都说家和万事兴,怎么才能让这一大家子人和睦相处呢?于是她开始在生活中寻找契机,想尽一切办法化解她们之间的矛盾,拉近她们的关系。农村活多,田雪峰每天下班做饭、烧炕,还特意单独给奶奶做饭,让她先吃。整天和奶奶说这是我婶教我做的,她知道您老喜欢吃。看着奶奶吃高兴了就哄她说:“奶,你看我婶心里多惦记你,她那人说话不好听,心眼好使,你别和她一样的了。”
    在她结婚第五个年头,丈夫的小爷,患胰腺癌,不愿意在城里生活来她家居住,她精心侍候直到老人离世。因为她婆婆早早改嫁的事,叔公一家与她婆婆断绝来往多年,她想尽一切办法,拉近婆婆和他叔叔一家的关系。经过几年的努力,她们这一大家子其乐融融。
    在当地教学小有名气的她,2010年起,把亲戚家的8个孩子都领到她家,从小学到高中一起带着。从2015年到2017年,她的身上先后发展四处良性肿瘤,一处有病变的征兆,两年间做了三次大手术。就这样,她靠吃汤药坚持着把孩子们带到毕业。如今,已有6个上大学了。
    为帮助更多地孩子求学,再加上家里生活费紧张,她经常是粗茶淡饭,不穿名牌。从参加工作起,经常给有困难的学生交书本费、伙食费,长期资助2名贫困学生。从教23年,对每个孩子视如己出,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很多现在已经参加工作的孩子,和她的感情亲如母子。这样的田雪峰先后被评为“省级骨干班主任”“辽源市优秀教师”“辽源市课改先进个人”“德育先进个人”“十佳教师”“优秀班主任”。2019年,田雪峰家庭被评为吉林省“最美家庭”。2020年,田雪峰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




“夫妻档”  抗“疫”记
——记东辽县安石镇纪委书记李寒


    逆行的背影是最美的,肩负的责任是最重的。疫情当前,东辽县许多基层党员干部义无反顾选择迎难而上,她们的“请战”不仅是责任,更是坚韧与无畏。在疫情防控前沿,有这样一位纪检监察干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李寒是东辽县安石镇纪委书记,爱人王东明,是安石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
    “你爱吃饺子,今天起早包的饺子,一会儿我路过你单位时给你送过去。”李寒用微信告诉爱人。疫情防控期间,她们夫妻俩从大年初二开始,不分昼夜地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王东明说:“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责任,疫情就是命令。”
    白天都在工作,只能是家里的老人带孩子、照顾家,7岁的女儿很懂事,打电话对妈妈说:“妈妈,以前晚上睡觉都是你搂我睡,现在你工作那么辛苦,我晚上就和姥姥、姥爷一起睡。”女儿想爸爸了,也只能在爸爸空闲时间通过视频看看爸爸。
    李寒通过微信群提醒、奔赴一线明察暗访等方式,每天调度和抽查防疫卡口检查点人员在岗情况、村组干部入户摸排情况,及时发布督查结果,监督检查各村对疫情防控工作做得细不细、实不实。王东明则在辽营收费站安石镇防疫卡口检查点,排查来往车辆司乘人员的身体健康情况,为来往车辆司乘人员测量体温,三天倒一次班,白天就在单位绘制返乡人员排查表,不辞辛苦,一线战“疫”。医生需要24小时待命不能回家,夫妻二人也只能偶尔在岗位上见一面。
    李寒和爱人多数是打电话或者微信沟通,“媳妇儿,这个表格的格式我不会调整,你有时间帮我调整一下,我着急用。”“你明天路过我单位的时候给我带个护腰,这几天腰有些不舒服。”李寒深情地说:“虽然我们俩最近没时间见面,但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在‘站岗’,总觉得心离得很近。”
    从她们夫妻俩身上,我们看到了基层党员干部的党性觉悟和使命担当。舍小家、为大家的背后是一个个普通人、一个个平凡家庭在非常时期的非凡之举。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祝琪尧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