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梦想 对话人生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为我们时代划定了价值航标。为引导我市广大青年在建设幸福辽源、实现振兴发展的伟大征程中,营造学习典型、争当典型的浓厚氛围,辽源团市委从即日起,在全市选树了一批优秀青年典型:他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导航,立足本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向上向善,用行动传递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青春正能量。希望全市广大青年向优秀青年典型学习,学习他们务实肯干、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的良好作风,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为推进我市转型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用青春妆点城市的美容师

    有这样一群人:用勤劳的汗水妆点城市;用坚韧的品质书写青春。默默无闻却兢兢业业,披星戴月地走过酷暑寒冬。没有华丽的服装,没有舒适的环境,却时刻坚守在维护城市卫生环境的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我市环卫处西安保洁站站长赵宇便是这群人中的一员。
    1997年,赵宇加入清洁工队伍。他每天6时上班,18时下班,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一天工作下来累得腰酸背痛,汗水和灰尘弄得他脏兮兮的,但他依然无怨无悔。2008年,赵宇被任命为西安管理站站长。每当暴雨来临时,为了及时清除路面的淤泥,他带领西安站的职工从凌晨1点多钟开始出勤,一直工作到晚上7点多钟,每天工作长达十四五个小时。正是靠着这种顽强的拼搏精神,及时清除了所有淤泥,让广大市民在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中愉快的生活。
    每年冬季为了做到“以雪为令,雪停人动,人动雪净”的工作原则,他带领职工半夜12点就要赶到清雪现场。家住矿区的他为了不影响清雪工作,他白班过后就不回家,晚上在单位对付上半宿。半夜起来冒着零下三十几度的严寒,迎着刺骨的寒风,和工人们一起挥动着铁锹铁铲奋力清雪。在他带领下,西安站每次清雪都是第一个完成任务。
    赵宇常常心系职工,是大伙的贴心人。2009年,职工白洁的爱人身患重病,赵宇知道后,带着米、面、油和营养品去他家看望病人,在了解到白洁为爱人治病花光所有积蓄时,他就向环卫处汇报,得到环卫处领导及工会的大力支持,处里为白洁送去3000元慰问金。2011年11月,职工柴淑贤家中失火,赵宇知道后,又去她的家中慰问,并向处党委汇报、求助,处领导班子去柴淑贤家慰问,并送去5000元的慰问金。赵宇说,只有真正地把职工的冷暖挂在心里,切切实实地为他们做点事,才是沟通情谊、增强合力的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春华秋实,天道酬勤。由于工作出色,他曾多次荣获环卫处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殊荣,在2010年第十届环卫工人节庆祝大会上被市里评为“十佳城市美容师”称号。“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赵宇的座右铭,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奏响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华美乐章。

关爱孕育希望  戒毒让心灵“松绑”

    复杂的工作环境、特殊的沟通群体,但他却凭借满腔热忱,用善良和尊重对待每一个生命;在平凡的岗位上,让“人民警察”这四个字熠熠生辉。这就是爱岗敬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典范——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教育队内勤李洪伟。
    “服从命令是天职”。记得刚走入警察队伍,由于单位暂时缺一名保洁人员,领导就让他顶替。李洪伟先是不解,随后便释然了。人民警察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那么,无论工作是什么,哪怕再苦、再难也要承担。出色完成这次临时任务,让领导和同志对他刮目相看。年纪虽轻,但他却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打扫卫生是小事,但细节更彰显觉悟。通过这次历练,他在工作中变得更加成熟,更能面对各种挑战。
    “坚守岗位不松懈,挽救生命争分秒”。记得有一次午夜值班,李洪伟正在做巡更记录和安全检查,突然听到号内传来像是物体倒地的声音。他快速打开号门,发现一名学员呈大字型躺在地上,口吐白沫,四肢不停地抽搐。李洪伟上报领导并将学员立即送往医院,经医院检查诊断该学员为突发性脑出血。虽然5天后由于病情过重,学员去世了,但李洪伟高度敬业的精神却得到了家属的认可和同志的赞扬。
    心与心的沟通,李洪伟用真情赢得信任。强戒人员李某,入所后经常顶撞民警,罚分后仍不悔改。在了解到李某因吸毒而导致妻子和他离婚后,李洪伟经常与他促膝长谈,并在各个方面给予他帮助。李某没想到民警会对他如兄弟般关心,感动之余端正了戒毒的态度,现在成了戒毒人员中的积极分子。戒毒人员王某,研究生学历,吸毒前还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吸毒之后他放弃了所有希望,变得自艾自怨、与人隔绝。李洪伟经常与他谈话,教育他不要自暴自弃,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有一个不服输的精神,就有希望。李洪伟用真情感化了他,让他重新建立了自信,拥有了信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李洪伟干一行,爱一行。他不仅得到了所管理对象的信任,更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几年来,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谈到工作,李洪伟坚定地说:“改造吸毒者,给他们心灵‘松绑’,这是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岗位的职责所在。”

烈火中的生命之梯

    谢奇轩是市公安消防支队西安中队副中队长,中尉警衔,先后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他曾在2007年全省公安消防部队体技能大比武中取得综合成绩第二名。2010年,他作为辽源支队特勤中队攻坚组成员赴黑龙江参加全省首批铁军攻坚组培训,并取得优异成绩。多年来,他用实际行动谱写着“人民消防为人民”的英雄赞歌。
    无私奉献,用智慧和汗水致青春。多年来,谢奇轩参与完成5次打捞任务,参加灭火救援战斗1000余起,抢救遇险群众100余人。在对我市某饭店救援中,一名工人因压面机操作不当,手被夹进压面机内。谢奇轩作为中队战斗班长,沉着冷静,凭借丰富的战斗经验,将被困工人成功救出,他本人也因此荣立个人三等功,提干成为一名消防警官。在一次打捞任务中,原本外出的他作为增援力量迅速赶赴现场,在没佩戴潜水装具的情况下,两次潜入水底,确定了遇难人员位置,并配合中队潜水队员将遇难者打捞上岸。此次救援中,谢奇轩的出色表现很快在支队官兵中流传,成为大家敬佩的“消防尖兵”。2012年10月26日14时22分, 位于市污水处理厂北侧地下污水管道内发生紧急事故,3名操作工人被困在下水管道内。经过不懈努力成功抢救出2人。另一名失踪人员经过官兵25小时的连续奋战,冒着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有毒气体侵害的危险,深入深达10米的地下管道内排查2000余米顺利救出。在此次救援中谢奇轩负责全部2000米井下搜救任务,因为救援中所起作用关键,表现出色,被支队荣记个人三等功。

爱岗敬业  绽放的绿叶人生

    “教育是信心的给予,是生命的呵护,是让每一片树叶都能快乐地、勇敢地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棵树的过程。”这是东辽县实验小学校长齐英杰的教育格言。在教育生涯中,她一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秉持崇高的绿叶精神,不仅给予学生拥抱大树的能力和勇气,也实现了自我用汗水和激情相拥大树的教育梦想。
    齐英杰 ,1996年至2008年在云顶小学工作,先后担任班主任、教研主任工作。由于突出的业绩,仅参加工作7年就破格晋升为小教高级,成为云顶小学最年轻的高级教师。作市、县级评优课20余节,被同志们誉为“公开课专业户”。先后3次承担国家、省、市科研课题,成果显著。2006年8月,为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到村小,齐英杰克服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自愿到离家20里外的最偏远的东沟小学支教。为全校50名孩子送去了爱心与温暖,筹集了价值4000元的学习用品及5000余元的图书,不仅解决了家长的燃眉之急,也温暖了孩子们的童年。凭借高度的敬业精神,她很快成长为吉林省骨干教师、吉林省优秀教师,还被评为吉林省巾帼兴教立功先进个人,2008年被评为辽源市技术创新拔尖人才。2010年,担任县教育局团委书记期间筹备成立了东辽县教育局春晖志愿社并任社长,其事迹发表在《辽源日报》上。  
    齐英杰坚信这样一句话,“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她多次向县领导、局领导请示,争取246万资金,更换了门窗、桌椅,粉刷了墙壁,添加了多功能教室和体音美专用教室、电脑室。“弟子规”、“实验之星”、“梦之版图”等高品位的文化修饰无不凝结着她的心血。她策划的开笔礼在吉林省首开先河;她主持的全县“五元”教学模式研讨会在实验小学举行,研讨会历时4天,吸引了来自北京、河南、长白、靖宇、东辽等省市和地区的600余名教育界专家、骨干教师参会,成效卓著……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梦想就会有奇迹”。齐英杰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就了自己的教育梦想,也必将以此成就实验小学乃至东辽的教育梦想。

在田地里谱写无悔的青春之歌

    于培洋是辽源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第一课题组科研人员。2001年,从通化农业学校毕业后到农科院,一直从事玉米科研工作。没有优越的办公条件,十几年如一日同田野打交道,但他却凭着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的理想信念,在农村的万亩良田上挥洒青春的汗水,用实际行动奏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青春乐章。
    于培洋承担的课题是重点攻关晚熟玉米杂交种、耐密杂交种和自交系选育及Reid、旅大红骨及P群和杂优群改良。每年需要进行测配的材料有2000多份,选系试验的材料有900多份,种植这些材料的土地有将近20亩。2004年至2013年,他连续8年带队去海南,主持“南繁”工作。他在那里度过了6个春节,没和家人团聚,孩子从出生一直是他妻子一个人带。在工作和家庭之间,他选择了心爱的事业,为这份事业奉献了无悔的青春。
    播种希望,收获未来。播种勤奋,收获辉煌。于培洋是农科院审定的23个“吉东”系列玉米品种的执行人之一。其中,“吉东16号”、“吉东28号”和“吉东49号”获国家审定,其它品种分别获得吉林省审定,陆续有新品种进入国家和省级试验程序。2006年,他参加的“玉米新品种吉东4号、吉东6号、吉东17号的选育与推广”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参加选育的“高产、优质、高抗玉米新品种吉东16号的选育与推广”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为了心中的那一份执著与坚守,于培洋一直在努力地前行,在他所热爱的土地上,写下了一曲青春的赞歌。

    本版稿件由团市委  张思远  提供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