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元宵别样圆明月千里寄相思

牛年元宵别样圆明月千里寄相思


    农历新年伊始的第一个月圆夜来临。元宵节是阖家团圆幸福美满的日子,也是远方游子的无尽乡愁。牛年春节,很多生活、工作在异乡的游子都选择了就地过年,返辽过年的游子也已经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今年的元宵节,对于一些人来说具有特殊意义。也许,正是因为经历了才更懂得珍惜。珍惜生命、珍惜时光、珍惜家人和亲友,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团圆,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不同的定义——


元宵节是记住乡愁
中科嘉创停车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夏嘉坤


    弹指间,我这个“辽源之子”又离家回到了深圳,开启了高频的工作模式。一年365天,我只有春节回辽源陪家人7天。元宵节,我还是无法陪在家人身边,这是个遗憾。
    2021年的春节、元宵节有一部分身在异乡打拼的游子选择就地过年。春节前夕,身在广东深圳的我,关于留深还是回辽过年,也纠结了好多天。深圳市政府鼓励留深过年,各种数字红包及就地过年宣传倡导曾让我犹豫,但最后,思乡心切的我还是选择回辽源过年。
    自大学毕业,每年只有春节我才能回到辽源,和父母及亲朋好友团聚一次。辽源,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更何况“每逢佳节倍思亲”。
    为了回辽源过年,我先是全面了解了离深人员需要做的核酸检测等事项,又深入咨询了辽源关于返乡人员的防疫措施。在低风险区管控还能团聚的情况下,我选择了回家乡辽源过春节。做了核酸检测之后,先后取消了2次航班,当第三次顺利登机那一刻,我热血沸腾。
    在长春龙嘉机场,我申请了“吉事办”健康码,到辽源后直接去社区报备。家乡辽源,我回来了。
    辽源虽然楼没有深圳高,气候没有深圳暖,但这里却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这里有我的父母、亲朋好友,是充满我童年记忆的家乡,熟悉的街道,戒不掉的小吃,见到每一位走在辽源街角的人都是那么亲切,也许,这就是乡愁。
    幸福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正月初七,我必须如期返岗。因此,我又踏上了飞往深圳的航班。元宵节,我无法留在辽源,陪在父母和家人身边。但换位思考,比起那些就地过年的外地辽源人,我还能在家乡过上一个春节,已经非常满足了。但我深知,春节、元宵节只有在自己的家乡故土才能体会到它真正的味道。
    元宵佳节,团团圆圆;花灯谜语,喜气洋洋;无论南北,思念故乡;春暖花开,朝气澎湃;北汉闯南,身在异乡;盼冬来临,实为思乡;家人团聚,共叙情长;饮酒作乐,鞭炮齐响。
    正月十五,只盼那月圆之夜,家人亲朋好友团团圆圆。值此元宵佳节之际,我在异乡深圳祝愿辽源人民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也祝愿在外打拼不能回家过元宵节的辽源同胞大吉大利,心想事成。




元宵节是游子的乡恋
男高音歌唱家、广东星海音乐学院教授 王永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话对我这个身在广州的游子来说,有更深刻的感悟。每到传统节日,我就非常地想家。想家乡的山水,想家乡的一草一木,更想念家乡耄耋之年的父母。
    转眼间,离开家乡40年了。曾经风华正茂的青年,如今也已两鬓泛白。从辽源到北京再到广州,从宣传队到军营再到大学讲台,变化的是年龄和岗位,永恒的是我这个“辽源之子”惦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赤子心。
    常言说落叶归根。每到春节、元宵节我都格外想家。想念家中耄耋之年的父母和亲友,也想念只有在辽源才能吃到的特色美食。所以,只要在我日程能安排开的情况下,每年的寒暑假以及春节等重要的传统节日,我都要回家。
    每年春节,也是我最幸福的时刻。因为只有每年春节的时候,我才能在家好好陪陪父母,才能跟亲友真正团聚。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在大学毕业后,来部队工作,又到大学教书。每年回家陪父母、亲友的时间,屈指可数。
    每次回到家里,我都能从父母的眼神中读出他们对我的那种思念和期盼,想想就热泪盈眶。
    每到寒暑假,我们很多老师都去旅游,享受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但我一放假就归心似箭,第一时间订机票,回到辽源的家,陪在父母身边。
    今年春节,我和以往一样在辽源过年。但因为工作等原因,正月初七我不得不回到广州。所以,今年的元宵节,遗憾不能陪在父母身边过团圆节。
    值此元宵佳节之际,身在广州的我,给家乡的父老乡亲拜个晚年,并送上诚挚的祝福。祝大家阖家欢乐、幸福团圆、身体康健、牛气冲天。祝福我们的家乡越来越好。




元宵节是静待花开
辽源市中医院耳鼻喉科护士长 李金玲


    春已至,冬将尽。去年的元宵节,我们正在武汉。我和我的战友们临危受命,匆忙告别家人,来到武汉雷神山医院接受救治任务。每次在电视中看到疫情期间空荡荡的长江大桥的那些个镜头,都有种想哭的感觉。那种绝处逢生后的百感交集会在某个不经意间触发,若非亲身经历难以体会。
    这一年,常有人问我,武汉回来你最大的感触是啥?我说,就想感谢祖国和人民。大家可能不知道,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偌大的物资库,从医疗物资到生活物资一应俱全。我们的祖国倾其所有只为那句“生命至上”。这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强大,感受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人民并肩作战的伟大民族精神。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每个公民都是战士,每一个中国人都很了不起。逆行而上的医务者、英勇奋战的人民子弟兵、日夜坚守的社区工作者,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
    此时,又是一年元宵佳节,我们医护战线的战士们依然奋战在工作一线。医护工作,一次选择,一生无悔。总有人会问,去武汉抗疫一线,你们不害怕吗?我想说,热血战胜恐惧,总有人要去付出,才能换来我们的幸福生活。世界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迎难而上的普通人。我们用坚定的步伐传递正能量,用汗水和生命诠释青春。临危受命力挽狂澜,只为心中那份责任与担当。四季更迭,我们静待春暖花开。




元宵节是心的团圆
西安煤业公司纪委监审部 赵菊清


    春节长假已结束,大家都陆续回到了工作岗位。但传统的中国年要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过完年。“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年的春节,我触景生情,百感交集。
    今年,是我在辽源度过的第30个春节。自1989年毕业分配到辽源工作,隔年结了婚就不曾回娘家过年了。虽然非常想回去陪父亲过年,可父亲说,嫁出去的闺女要躲灯,不能看娘家灯。一句话阻挡了我回家的路,但却不能阻挡我思乡的情。年轻的时候为了这个习俗偷偷哭了很多回。愤愤地说,这是啥习俗啊,难道嫁出去的闺女就不用想爹娘兄弟姊妹了吗?
    母亲1988年去世。我这个长女却在他乡,心里藏着深深的自责和愧疚,总想着自己能多为父亲承担一些。可是这一嫁却把自己嫁得回不了家门,那是挖心的疼。弟弟、妹妹没结婚的时候还好,他们陪着父亲。妹妹嫁人了,又多了一个回不了家的闺女,家里只剩下父亲和弟弟(弟弟大学毕业留校任教),他们俩个人的年,变得更冷清。好在自从安装了电话,我们便一会儿一个电话,团圆饭的时候,做了什么菜啊,吃的怎么样啊,外孙子拜个年啊,一个除夕夜忙乎得特别热闹。虽然我们姐弟三人在三个家里过年,却过得像在一个家里的味道一样。
    弟弟结了婚,把父亲接到城里后,我们一直延续着这样的过年方式,有了电脑就开始远程连线,有了微信就视频拜年,像在一个家里的不同房间一样。姐弟三家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都买了车,父亲的世俗观念似乎也随着年纪变大不那么“顽固”了。我们每年过了除夕都开车穿过半个省的高速公路到弟弟家和父亲一起待几天,父亲格外开心。我才发现父亲并非不想闺女回家过年,也并非固守风俗,而是想让闺女在婆家好好过年,过好自己的日子。
    现在,我的儿子也已成年,我深深理解了父亲当年的良苦用心。可父亲,也在四年前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没有他的年,我们过得很沉闷,只在微信群里互道平安,我们不敢视频连线,怕相见无言两行泪。
    今年春节,我们姐弟发了视频。虽然父母不在了,我们仍要继续以连线过年的方式过团圆年,人不团圆心团圆,一颗团圆的心凝聚一个完整的家。




元宵节是不变的情怀
中共辽源市委宣传部 于婧雯


    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元宵节的记忆,自2000多年前的秦朝,延续至今。岁月在指尖流逝,历史的日记不断翻页,记忆也随之泛黄。
    儿时物质生活比较匮乏,但丝毫没有影响童年的快乐。元宵佳节的到来,那些回荡在我们童年记忆里的传统年味,是与父母、长辈在一起,看着电视里的元宵节晚会,吃着餐桌上可口的家常菜,弟弟妹妹的吵闹声、长辈们的欢笑声,交叉在一起,一大家人其乐融融,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灿烂的微笑。一起看烟火,聊着对新一年的畅想,欢笑声不断地度过团圆的节日。
    小时候,吃完香香甜甜的元宵,一大家人扶老携幼走在霓虹灯下的大什街。一路上,准备观灯的人群从四面八方涌进,他们摩肩接踵个个脸上写满了兴奋与期待。大什街两旁悬挂着喜气洋洋的大红灯笼,还有古色古香的莲花灯、玲珑剔透的绣球灯,各式各样的灯笼看得我眼花缭乱。人们祝福声、欢呼声此起彼伏,都在祈盼来年生活更加美好。再往前走,一只鲜艳夺目的凤凰特别引人注目,它昂首挺胸,盘绕在旋转灯笼上翩翩起舞。“虎踞龙盘”“福虎临门”“龙凤呈祥”……一个个主题花灯把大什街装扮得多姿多彩。
    夜晚的天空群星璀璨,但无数许愿灯,更胜点点繁星,他带着人们美好愿望升上空中。天的那边,宛如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天空成了花的海洋,真是姹紫嫣红,群芳斗艳。绚丽的礼花映红了人们幸福的笑脸,争相许下最美好的愿望。人们在灯下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都已长大成人,但儿时的记忆依然如此清晰,小时候父母牵着我们的手,而现在轮到了我们牵着父母一起赏花灯、闹元宵。
    这就是最简单充实的美好,最纯真的幸福。家是最温馨的港湾,这份快乐,它将永远积淀在每个人的心中,令我们在每一个元宵佳节慢慢体会和回味……唯有汤圆的圆,才是最好的喻义。
    这个春节,让辽源百姓感受到浓浓的幸福感。火树银花不夜天,流光溢彩夜辉煌。中国结、红灯笼、满天星,各种灯饰点亮了辽河两岸,灯光璀璨,霓虹闪烁。灯亮了,景美了,人笑了,条条灯带,亮出美感,亮出品质,美丽的夜晚点亮了市民在城市生活的幸福感。
    “走在辽河两岸,璀璨辉煌,美轮美奂。”从外地回家过年的小吴同学在我们聚会中感慨地说,不敢相信已经回到了家乡。
    华灯初上之时,夜色下的辽河两岸更加迷人,彰显着这座城市迷人的魅力。
    享誉世界的著名“东丰农民画”,辽河岸边的声声琵琶,天真浑厚的剪纸,东北特有的二人转艺术……漫长敦厚的滋养,与这座城市同生共长,缱绻绵长。
    一年一度的春节,见证着每个家庭幸福团圆的同时,也见证着辽源日新月异的变化。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王超 整理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