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少了斗志 误了时机

切莫少了斗志 误了时机
本报记者 田蓓蕾


    “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这句俗语是说过年的氛围很长时间也过不去。而在现实生活中,节后上班工作懈怠、纪律松散、作风拖沓的现象或多或少地存在着。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后正是农村备耕、工业项目开工等各项工作的关键节点,再也容不得我们按照老传统长时间地沉浸在节日氛围中。
    春节过后的首个工作日,市委书记柴伟组织召开会议,贯彻落实省会议精神,部署全市重点工作;市长孙弘会后便深入施工现场,推动项目建设,市委、市政府领导为全市破除旧习树立了榜样。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市上下更应紧跟市委、市政府步伐,迅速调整节后状态、切换工作模式,收心聚力,抢前抓早,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状态,迅速起跑、奋力奔跑,为新一年的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要充分认识到抢出提前量是推进工作落实的重要方法。当前,经济运行、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城市“双修”、农村备耕……方方面面的工作都需要加快落实落细,推动见效。尤其是“三早”项目的准备工作要迅速启动,抢抓时间做足做充分,为顺利开工建设打好基础。
    迅速消除年味,对农村更为重要。各级农村干部要深入宣传、全力落实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良好基础;广大农民要抓紧备耕生产,及早把种子买到家、农肥送到田,确保今年有个好收成。
    俗话说:“年节好过,日子难过。”不管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党员领导干部自身发展,都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切勿因过节而少了斗志、误了时机。只有彻底摆脱“节后综合征”,做到人在岗心在位,把重点工作、重点任务牢牢抓紧抓实,蹄疾步稳,全力以赴,抢出提前量、争出时间差,才能保证取得首季“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