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年

我们这一年


    转瞬间,我们送走了2020年,迎来了2021年。回顾2020这非凡的一年,我们感慨万千。这一年,我们战疫情、渡难关,舍小家为大家;这一年,我们决胜脱贫攻坚,走向小康之路;这一年,我们为家乡“创城”代言,踏上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的征途;这一年,我们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援鄂医生


这一年,我们逆行而上勇担当
市中医院心病科副主任医师 孙博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是天职,国有难、召必回、战必胜。
    2003年的“非典”疫情,让正在读大学的我真正认识到医者的神圣使命。2009年,我和妻子硕士研究生毕业,一起进入辽源市中医院工作。在这里,我们学有所用,不断成长。
    2020年2月初,在院里召开的赴武汉驰援的动员大会上,我和妻子果断报名。但院里考虑我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儿子,只同意我一个人驰援。同年2月13日,我接到通知,吉林省第12批援助武汉医疗队成员于第二天赴武汉。当日下班回家,我才告诉母亲这个决定。我从母亲的眼神里明明看到的是担心和不舍,但她却对我说:“去吧,谁让你是医生呢!虽然你是咱家的顶梁柱,但现在国家更需要你。”
    在去武汉的途中,我的脑子里只有四个字“全力以赴”。
    到了武汉,我们被编到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我们的疗区都是危重症患者,工作强度很大,还有很多气管插管患者,感染风险也比较高。我们实行二十四小时三班倒。一个班八小时,算上坐通勤车及穿、脱隔离服的时间,一个班都要十一二个小时。在疫情严重时,加班更是常态。2020年3月8日,即将下班时,突然接到通知,从方舱医院一下子转来八名重患,为了这八名患者能够及时得到妥善治疗,我们加班完成了全部的接诊工作。当天早上7时出门,回到驻地已经是夜里12时了。一天工作下来,护目镜和口罩在脸上留下深深的印痕。 
    在武汉,除了工作强度大,还有思想压力大、失眠、饮食不习惯等问题困扰着每一名医护“战友”。当时,安眠药和榨菜都是“抢手货”。因为大家都知道,只有吃饱、休息好才有力气上“战场”。
    我看得出,当时的每名医护“战友”都抱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精神在武汉“战斗”。
    世间术业有几何,至精首善为医者。医师,一个圣洁、平凡、辛劳却又伟大的群体。为了人民的健康,无论春夏秋冬、白昼黑夜,心中只有“救死扶伤”。在这个看似平凡的岗位上,医师们用自己的双手续写着生命的篇章。月落晨起,朝朝暮暮,医师们战斗在抗击病魔的前线;斗转星移,春去秋来,医师们呵护着脆弱的生命之花。
    通过这次疫情,让我看到一个强大的祖国,报效国家,我也尽了一名医生的责任与担当。




    公交车驾驶员


这一年,我们为辽源人民“定制”服务
市公共汽车公司公营一车队驾驶员 赵敬刚


    2020年,对所有人来讲都是不平凡的一年,对我而言,更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年。这一年,因为疫情,我与乘客们的心更近了;这一年,我见证了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这一年,我收获了“全国劳动模范”的殊荣。
    1991年,我走上公交车驾驶员的工作岗位,至今已有30年。总行程近50万公里,每天运送乘客近500人次。虽然我是基层的一线工作者,但我却为这份职业而骄傲。因为我有机会服务每一位辽源人。在多年的工作中,我总结出“六心四点”,即:对老年乘客贴心、对外地乘客热心、对儿童关心、对残障人细心、对挑剔乘客耐心、回答乘客诚心;头脑灵一点、笑容多一点、嘴巴甜一点、运作快一点。
    2020年2月2日至9日,因疫情防控需要,辽源公交全线停运8天。虽然车停了,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人不能休。我积极响应市总工会号召,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志愿服务,到西宁社区进行卡点值守、入户排查、电话家访、卫生消毒、测量体温、控制人员流动、封堵小区、张贴通知等工作。
    同年2月10日起,我们公司开启了“定制公交”服务。公司采取“点对点”的灵活运输方式,为机关事业单位、复工企业、民生重要商业网点提供定制公交服务,最大限度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具体由机关企事业单位、商业网点向市交通运输局提出用车需求,市交通运输局结合需求的可行性、可能性规划设计合理的“定制公交”行车线路、发车时间及乘降站点;市公共汽车公司制定“点对点”直达式的“定制公交”服务,中途严禁上下其他乘客。
    2020年,咱们城市升级改造,城市的品位和样貌持续上升。作为公交车驾驶员,我是最有说服力的见证者。同年4月初,我市多个路段相继翻修。修路会给行车带来暂时性的不便,但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城市更美、更舒适,更便捷。那段日子,我们公交车会因“道路封闭”而绕路行驶,每趟车程都要增加至少15分钟,越是如此,我越是加倍努力,为乘客们服务,让大家满意。
    2020年,疫情防控是我们公交人的首要任务。公交全线恢复正常运营以后,我自掏腰包买一次性防护口罩,不为别的,就为了那些乘车时忘戴口罩的乘客能顺利乘车。为了那些拿我当亲人、当朋友的大爷、大妈多年来的信任与关心。




    第一书记


这一年,我们带村民摆脱贫困奔向小康
东丰县大阳镇保胜村第一书记 刘云山


    2018年初,我受东丰县法院委派,来到大阳镇保胜村担任第一书记,经过全村不懈努力,2019年保胜村21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整村退出贫困序列。
    如何持续提高贫困人口收入,让村民从脱贫走向富裕,成为了我们2020年的工作重点。
    决战疫情,守护村民回家路。2020年初,疫情袭来,为了防止疫情扩散,驻村干部顶着寒风暴雪在村头(屯口)设置临时防疫检查站劝返流动村民,挨家挨户登记返乡人员、宣传防疫知识,每天回到住处已是深夜。
    就近就业,巩固村民脱贫之路。2020年5月,保胜村引入年产值超百万的梅河口米线加工厂,增加就业岗位30余个。驻村工作队借此机会整合村内其他5家企业形成小型工业圈,共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70余个,人均年增收0.5万元。在市、县纪委的大力支持下,保胜村又建立了蔬菜种植基地,种起了黏玉米、特色辣椒、苦瓜等蔬菜,从种植、采摘到销售,驻村工作队全程参与。2020年收入颇丰,为贫困户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也提高了村党组织发展特色产业的本领。
    谋划产业,打通村民致富的路。2020年,在市、县纪委的大力支持下,保胜村着力提升产业带富能力。先是争取资金30万元在村部建立了一座800立方米的冷冻储藏库,促进贫困户增收的同时增加村集体收入。接着联合村内大型养殖场和养殖大户,谋划成立“保胜富民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正在办理相关手续。同时,不断争取资金投入中草药、大榛子原有的扶贫产业项目,持续提升贫困户分红收益。
    夯实基建,点亮村民幸福的路。保胜村4组和5组位于山坡之下,每次雨水过后,坡上泥沙顺势而下,道路泥泞难行。2020年,保胜村争取资金30万元建设边沟1200米,彻底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
    在保胜村的扶贫路上,我们携手村“两委”一直谋划着、奔波着、忙碌着。一年来,保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扶贫产业项目带富作用明显增强,惠民政策兜底保障落地生根,民间企业和社会各界包保帮扶助力不断提升,大山里的“贫困村”走出了自己的致富之路。




    银行职员


这一年,我们感悟了“妈妈精神”
中国人民银行辽源市中心支行职员 崔迪


    202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防控”成为了全年的重要工作,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但也是这样突如其来的考验,让我学习到了我们中国人民银行的“妈妈精神”。
    正月初七,中国人民银行辽源市中心支行立即通知主要业务部门全部回到工作岗位,投身保障金融服务工作。会计财务部门和国库部门迅速启动“春节防疫”应急预案,青年干部7×24小时待命,随叫随到。业务即来即办,开通春节期间紧急拨款绿色通道,畅通防疫资金汇划“高速路”。货币金银部门加强对辖区银行网点现金消毒管理,针对入库钱款全部入库封存,对辖区投放原封新券保证疫情现金稳定供应,保证辽源辖区现金流通安全。征信管理部门加班加点,保障商业银行疫情防控应急贷款发放和防疫企业个性化服务。货币信贷与金融稳定部门及早分析研判疫情对经济金融形势的影响,出台一系列措施全力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精准对接抗疫保供与复工复产的资金需求,提前为金融市场如期开市作出安排,避免市场过度波动,以确保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支付结算部门组织各清算机构、商业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为抗击疫情提供有力的支付清算支撑,对疫情防控期间ACS运行进行特殊安排,拓展线上服务种类,使老百姓足不出户也能享受金融服务。作为基层央行会计财务部门的一名普通员工,能通过自己业务中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为国家的经济运行贡献一份绵薄之力,是我的荣耀。
    我看着单位在疫情面前迎头而上,肩负起了“妈妈”般的责任,也想起了小时候面对困难和危险,我的妈妈总是挡在前面,为全家人提供温暖的保障。而今天在“央妈”的怀抱中,我也成了一位妈妈,今年我的宝宝3岁,他开始咿呀学语,开始懂得我的喜怒哀乐,开始尝试着表达他的所有情绪和感知,加班归来后,看着他发烧通红的小脸嘟囔着“宝宝坚强”时,我知道耳濡目染已经将这种“妈妈精神”进行了传承,“央妈”、妈妈、我、“宝宝”都是“妈妈精神”的践行者。
    回首这一年,感谢家人和同事对我工作的支持,感谢组织单位给我锻炼的机会,感恩我遇见的一切。




    外地辽源人


这一年,我格外惦念家乡
吉林省正大商贸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李梓钰


    我是土生土长的辽源“95后”女生。2017年以前,我没长时间离开过辽源。2017年,我从吉林师范大学辽源分院毕业后,在长春一所小学任语文教师。2019年,我到北京就职于中华全国总工会。2020年,我多次参与相关重要研讨会议,积极推进互联网“数字孪生”“时空格网”实践工作。2020年底,为了离家和父母近一些,我毅然选择回到长春工作。回首一路进步与成长,不辜负家乡的培养与成就。辽源,无论我走到哪里,你都是我无法割舍的牵挂。
    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2020年,我的心被你紧紧牵动着。防疫物资够不够,生活物资是否充足?身在北京的我,几乎每天都要与身在辽源的家人通电话、连视频。
    同样,在这个充满未知与挑战的2020年,我收获了“十佳员工”的称号,从“互联网+”的网格时代到企业项目落地走基层,每走一步都把热爱洒进脚下的泥土,无论干旱与贫瘠,这不禁让我想起你这一路的发展与成长,你在无形中激励着我,让我渐渐懂得没有什么比心中的信念更加真切,没有什么比内心的力量更加坚韧,这信念与力量源自他对跨越困难的坚信,激荡着我,也激荡着每一个像我一样身在异乡的他。顺境时,不骄不躁,气敛神收;逆境时,不气不馁,心怀坦荡。无论俯首或仰视,永远不卑不亢,兀立自己应有的位置,固守自己不屈的风骨。这就是你,我的家乡辽源。




    个体商户


这一年,我们与城市共成长
辽源顺记临江门重庆火锅负责人 刘雁冰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也是令人难忘的一年。这一年,虽然先后经历了因疫情防控停业,因道路修复施工封闭而生意惨淡,但这是无法抗拒的自然因素和城市升级改造的必要因素,作为个体商户,我们应该完全理解支持,无条件配合,也是作为辽源人应尽的义务。
    2000年至今,我一直从事餐饮行业,已有21个年头。2014年,在辽源与朋友合开了第一家火锅店,2017年,因亏损严重倒闭。看着几年来,一直在店里默默付出的员工,我重振旗鼓,决心带他们再次创业。2018年,经过调整方向,我加盟入股临江门重庆火锅,经过多次的调试和改良,终于配出了既保留重庆火锅的原味道又适合东北人口感的火锅底料,并分别在辽宁锦州和辽源开了两家店。由于辽源店地处市中心繁华商圈,加之食材鲜、服务好,所以,2018年开业至2019年底,一直客源稳定,效益较好。
    2020年春节前夕,我们备了很多火锅底料食材,因为通常情况下,春节期间,客源会持续增多,生意都会比平时好。但2020年,随春节一起来的还有新冠肺炎疫情,这让我们餐饮商户欲哭无泪,始料不及。随着疫情的日益严峻,我们也由生意惨淡变成关门停业。恢复营业后,4月份开始,市内多个路段开始进行道路修复施工。周边的路段封闭施工,间接影响我们生意,9月份开始,我们店门前的路段正式封闭施工,我们的生意再次经历考验。两个多月的道路封闭施工,虽然生意大受影响,但是我们也坚持营业,开门营业多少都有营业额,我的员工就能有一份工资。给他们一份生活保障是我的责任。
    2020年,我们的营业额虽然比2019年减少百分之五十,但这一年,我们懂得了感恩,学会了坚强,共战疫情,共同见证我们城市的华丽蜕变。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王 超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王彦雨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