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工作基础 深化法治攻坚

夯实工作基础  深化法治攻坚
——全面构建辽源司法行政事业发展新格局
杨昊 本报记者 张莹莹


    新时代需要新担当,新征程要有新作为。20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司法厅的正确指导下,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法治建设、“七五”普法收官的大战大考中,市司法行政系统紧跟中心大局、紧贴民生需求、紧把法治关口,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目标,取得了新成绩,实现了新发展,构建了新格局。


    聚焦法治建设抓统筹,全面依法治市基础进一步夯实


    统筹法治建设是市司法局的重要职能。一年来,市司法局推动全面依法治市工作有序开展,迈出了新的步伐。统筹部署上出实招。相继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办公室第四次会议,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协调小组会议,对全面依法治市工作进行再部署。印发了依法防控疫情、优化营商环境、三项制度等方面文件50余件,全面督促各协调小组、县(区)、各部门开展法治建设工作。建立了工作总结报告、重要情况通报、要情专报、重要工作专题调研、重点工作专项督察机制,各环节工作更加畅通。在压实责任上出实招。制定了《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任务清单,纳入市委巡察范围,对6家单位开展了巡察监督。会同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深入县(区)、乡(镇、街道),对第一责任人职责履行和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开展专项督察,有力督促推动法治建设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建立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法治建设重大事项工作机制,实行理论中心组学法例会、领导干部学法笔记制度,促使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将法治建设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分值比重占比10%,切实发挥考核的导向、激励和鞭策作用。在服务大局上出实招。充分发挥依法治市办职能,印发《关于全面提高依法防控能力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坚强法治保障的通知》《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普法宣传资料的紧急通知》,统筹全市依法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和复工复产工作。我市疫情防控及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优质高效法治服务相关做法在《依法治省简报》刊载,得到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侯淅珉的充分肯定。


    聚焦依法行政促规范,法治政府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以开展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为抓手,不断将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推进。扎实开展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针对示范创建的8个方面、100项指标分解为300多项具体工作,逐项分解落实到70余家部门,实行挂图作战、跟踪督察,全市上下形成法治政府示范创建的强大合力和浓厚氛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基本完成示范创建各项指标任务。着力提升行政立法质量。《辽源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辽源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条例》法规案项目和物业领域调研项目已按计划完成,《违法建设查处条例》法规案正在起草,为健全我市法治体系,解决地方事务提供了必要支撑。打造立法民意直通车,确定了市委党校、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等5家单位为辽源市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同时,积极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清理工作,审查市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132件。不断提高重大行政决策水平。推动市政府印发了《辽源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办法》。成立专家团式小组,市委、市政府联合聘任了我市知名度较高、具有社会担当和责任感的22名律师作为法律顾问,为重大行政决策提供法律服务。年初以来,对101件决策、文件、合同开展合法性审查,出具法律意见189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事项、市政府重大决策事项审查率100%,筑牢了法律屏障。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印发《辽源市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工作方案》,明确了18项工作任务及完成时限,对27个市直执法部门开展专项督查,逐一形成问题清单,要求限期整改。围绕市委全会确定的专项整治工作任务,将市区内车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及再生资源回收等三类专项整治工作作为重点监督对象,对相关执法部门99本执法卷宗进行审查。审查批准各行政执法部门上报的168份年度(临时)抽查计划,从根源上减少了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对企业的干扰。


    聚焦中心大局助发展,法治营商环境建设进一步深化


    以促进经济依法运行为切入点,更加积极主动地服务企业,为全市市场主体健康发展打造法治营商“暖环境”。构建公平护企体系。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制度,对违法行为轻微、主动减轻违法后果等行为进行从轻、减轻、不予处罚或免于行政强制,已有16个部门完成了编制工作,梳理不予处罚或依法减轻处罚事项100余项,最大限度地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印发《辽源市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办法》,设置投诉举报电话,受理全市行政执法行为方面投诉举报事项,为营商环境领域专项整治提供执法监督保障;打造惠企助企平台。开展“护航助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复工复产·法治体检”等系列活动,推出《助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法律服务事项清单》,邮寄给我市92家规模以上企业,各民营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对服务项目进行“点餐”。与市工信局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对接,每周五开展线上普法大讲堂活动,进行线上普法、在线法律咨询、公证业务咨询等法律服务,同时受理对行政执法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年初以来,审查经济合同160余件,代理涉企案件40余件,提供涉企法律咨询300多次,对接服务500万以上大项目300多个。抓好企业法治教育。采取入企法治体检、举办法治专题报告、涉企法律知识讲座等方式,强化企业“守法经营、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今年以来,开展法律进企业等宣传活动40余次,举办系列培训、讲座20余次,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500余人次,开展“法治体检”40余次,发放复工复产宣传资料2万余份。


    聚焦初心使命惠民生,公共法律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


    牢固树立司法为民宗旨,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服务群众最广泛、最直接、最贴心的民生工程来打造。公共法律服务更加惠民。全市共有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4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44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室542个,四级实体平台实现全覆盖,为全市人民提供一站式综合性法律服务。全市518个村每村均配备了一名法律顾问,并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微信群。其中,百人以上的村居微信群124个,约占村落数的24%。建立区域性法律援助工作站53个,建立专业性法律援助工作站36个,在村、屯设立的法律援助联络点517个,设置联络员517名,建立起社区半小时、乡(镇)一小时到位的法律援助服务圈。窗口服务更加优质。各法律服务窗口充分发挥职业专长,尽心竭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市国信公证处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了“厂办大集体改制”“拆除违建”、办理无籍房产权登记等公证业务,并增加了上门服务、延时服务和费用减免服务。市仲裁服务中心主动参与到无籍房争议纠纷的矛盾化解中,既解决了群众的烦心事,又促进了仲裁事业的发展。市法律援助中心扩大了法律援助范围和法律援助案件类型,对军人、军属、农民工讨薪案件免于经济状况的审查。普法宣传更加着实。以辽源广播电视台、《辽源日报》等主流媒体为牵引,开辟了“以案释法”法治频道、法治专栏;通过“辽源政法”“法惠燎原”“东丰普法”等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和各级公共法律服务微信群,实时发布法治信息,年度阅读数达20万人次;以各类线下法治宣传为辅助,开展宪法、民法典、防范非法集资、河长制等主题普法宣传活动80余场次,普法惠民“地摊”摆进全市各大夜市,法治文化走廊和宪法主题公园成为辽源法治文化建设的品牌,切实搭建了线上线下、全时空、多视角法治宣传网络。“七五”普法规划圆满收官,全市法治宣传教育覆盖面、公民的法律知晓率均达到95%以上,法治社会建设得到全面加强。纠纷化解更加贴心。将20个“百姓说事点”升级为个人调解室,打造6个五星级司法所和8个四星级司法所。市、县两级司法行政系统主动融入“111”平安建设模式,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大调解格局形成,促进了访调对接、诉调对接、行政调解、基层人民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等联动联调。今年以来,调解纠纷7347件,调解成功率达98.8%。


    鞍马犹未歇,战鼓又催征。2021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将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聚焦“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积极作用,为加快推动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