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活动室“错峰”排练要“档期”

街道活动室“错峰”排练要“档期”
本报记者 于芯


社区居民在排练合唱《我的祖国》。本报记者 刘鹰 摄


    “档期”一词,多数人并不陌生,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是指艺人明星相关行程的安排。而这个泛指时间表的“档期”,如今却成了龙山区北寿街道群众“错峰”到综合文化服务站活动室的“黄金时段”。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12月14日,铿锵有力的歌声、气势磅礴的旋律从龙山区北寿街道综合文化服务站活动室内传出。记者看到,十余名居民正在室内紧张有序地排练合唱。“今年7月末,文化活动室提升改造重新开放后,时间排得很满,我们与其他团队‘错峰’排练,每周两次,大家都积极参与,不浪费一丁点儿的时间。”正在排练节目的北寿街道龙山乐团团长李秋华跟记者唠起了为啥“黄金档期”如此火热的话题。
    翻开街道文化服务站活动室时间安排表,记者看到,从周一到周日,活动档期安排得满满当当。腰鼓队、和谐艺术团、龙山乐团、京剧票友会、同窗合唱团、群众艺术团、京剧艺术、平安艺术团共8支文艺团体在“错峰”排练,文化活动十分丰富。“以前我们排练节目没有固定场所,都要去广场和公园。现在好了,新建的文化活动室宽敞明亮,成了我们文化活动的专门场地,大伙儿可高兴了。”68岁的居民刘月龄幸福感满满地说道。
    北寿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丹秋向记者介绍说:“龙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基础建设,今年7月投入38万元,在我们街道建成集健身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等功能于一体的资源充足、设备齐全、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改造提升的综合文化服务站服务功能让文化惠民看得见、摸得着,不断满足了群众对基本公共文化的需求。”
    龙山区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以来,累计争取文化类专项资金1500万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覆盖了城乡15个行政社区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25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大院和文化广场。区里免费开办舞蹈类、器乐类、声乐类等文艺培训班300余期,培训基层各类文艺骨干1000余人次。
    步入新时代,龙山区已有文艺演出团体27个,大秧歌队16个,合唱团6个,民乐队8个,有腰鼓队、健美操队、太极拳队等共计126个。北寿街道综合文化服务站的“档期”,是龙山区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居民生活得更加精彩、出彩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