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不只是节约食物,也是保护环境

“光盘”不只是节约食物,也是保护环境


编前语:
    从2013年发出“光盘”倡导开始,一场全国性的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珍惜粮食、吃“光盘”中餐的节俭之风遍及大江南北。
    2020年8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光盘”行动不只是节约,也是在减少舌尖上的浪费,同时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今年12月4日,“光盘”行动入选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从8月至12月,我们反复提及“光盘”行动,正是想在一次次地呼吁中营造节约的氛围。“光盘”行动再掀高潮,一场从舌尖开始的节约、环保行动持续发热,正逐步提升着全民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人人参与 节约光荣


    “打卡完成”,随着一声系统提示,刚吃完午餐的乔玲收起手机,开始收拾饭桌。这是她刚刚在“光盘”打卡小程序上,完成自己第三十一天的打卡任务。只要她在这个“光盘”公益小程序上完成打卡,就可领取到小程序的奖励红包。这些奖励不仅可以捐赠给敬老公益餐厅、国内外的一些儿童免费午餐等公益活动,而且参与者也可以享受一定的外卖优惠。乔玲与几个闺蜜已经在该活动中“组队”,每天约好一起“光盘”,每到餐点,大家还会在聊天群里互相提醒,边玩边做公益,几个小伙伴参与“光盘”公益活动的热情非常高。目前,乔玲和她的小伙儿伴们已经在该程序上为“免费午餐,小善大爱”的帮助乡村学童远离饥饿活动提供多份爱心。
    现如今,类似乔玲使用的“光盘”打卡小程序等各种类型的公益活动还有很多,因其便捷和可先的公益方式比传统公益活动更多,深受广大年轻人的欢迎。大家都在以各种方式呼朋唤友,把“光盘”做公益当成了共同爱好,大家一起提倡节约环保的氛围十分浓厚。如果说以前大家吃饭之前先拍照发朋友圈分享美味,那么现在吃过之后再拍照分享,就是在互相打着招呼:“嗨,今天我已经‘光盘’啦,大家快一起来呀。”




    “光盘”花样多 全民共节约


    最初,“光盘”行动是由一群热心公益的人,在2013年发起的活动,宗旨是“餐厅不多点、食堂不多打、厨房不多做”。希望能以此带动更多人养成节约习惯。这些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光盘”行动正在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一时间,响应之声四起,“光盘”行动的推行也借此机会走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在全民共行节约之风的氛围中,不仅民众积极参与“光盘”行动,很多餐饮行业、公益组织都纷纷参与其中,推出适合不同人群的“光盘”计划。
    为减少“舌尖上的浪费”,众多餐厅开启了行业内的“光盘”行动,为顾客提供“半份菜”“小份菜”“热菜拼盘”、免费打包等服务,鼓励把没吃完的剩菜打包带走。价格按照“半份半价,小份适价”原则确定。另外,有些餐馆在打包时会收取餐盒或塑料袋费用的,此次提出可提供免费打包服务,不再收费,而且还要使用环保包装,不提供一次性木筷和超薄塑料袋。还有很多大学的食堂为避免浪费,专设“女生套餐”和只收半价的小份饭。也有部分经营蔬菜销售的商家,推出了食材组合销售模式,将几种正好可做一份的食材组合到一起,单独生活和人口少的家庭吃一餐买一回菜,减少浪费。更有类似“光盘”打卡的公益小程序和APP,发起更让年轻人接受的“光盘”行动。同时,还能与其他公益项目相结合,打造一个覆盖更广泛的公益环境。




    一餐“光盘”容易 日日“光盘”难


    “光盘”行动已经号召了许多年,也有很多人参与其中。但我们仍要看到,即便有许多人响应,但一时的“光盘”容易,想要一直做到“光盘”还是很难的。我们可以看到,在工作餐和个人点外卖或自己做的时候,还是比较容易做到“光盘”的,即使不能“光盘”,也自然而然地留到下顿解决。但在参与宴请、聚会和节日庆典等活动时,往往会造成大量的食物浪费,根本做不到“光盘”或全部打包。
    家里曾开饭店的车英嘉从小就在饭店里长大,那时他经常会“捡”到客人没怎么动过的剩菜。因为绝大部分顾客在一人进餐时往往能量“肚”而行,但只要就餐人数超过二人,就会习惯性按人头点餐。即:有多少人就要点多少个菜,然后再加一个汤。而且有些人为了让同行人吃好特意多点,尤其很多人习惯在酒桌上办事,这种时候吃,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环节,往往一次就餐下来,酒没少喝,但许多盘子里的菜都是动都没动过的。
    为何说一时“光盘”容易、时时“光盘”难,也正是由于很多场合无法做到自己做决定。比如一些必要的吃请类“应酬”:请客的生怕点得少客人不够吃,显得不大气;被请者多次表示够吃就好,却被当成是假客气……所以,想要将“光盘”行动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到底,最重要的还是从心态上根本转变,养成全民节约的好习惯,方能处处“光盘”,时时“光盘”。




    减少舌尖上的浪费 心态一定要摆正


    民以食为天,食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分量,从一日三餐到点心、宵夜,吃得饱、吃得好是很多人对幸福定义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像我们这样生活在一个和平繁荣国度的普通人来说,食物的获取也许只是到超市转转或是拿出手机动动手指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但对于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人来说,仅仅是想要吃饱也是很难的。生活贫苦到三餐无以为继,甚至有人饿死,这都不是危言耸听,只要点开网络找一找,不仅是战争地区和贫困国家如此,在那些看似富裕强大的资本国度,同样有人在面临着饥饿。
    一餐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在新中国成立之时,国外媒体曾感叹该如何养活这么多人口,不是那些外国人闲到操心他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是他们不相信新中国的人民能自己喂饱自己。随着我们国家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将人民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更有袁隆平等科学家至今仍致力于解决粮食产量问题。经济的发展让我们食物丰盛、甚至可以有机会品尝到全球的美食,但回顾历史,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有所富余,也不过是近些年才有的事。事实上,全球仍然面临着粮食危机,可耕种土地的面积是有限的,我们一时浪费的食物不知是多少人在一直祈求的。
    养成生活中珍惜粮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习惯,而不要只是一场行动。不只是在餐厅吃饭打包,而是按需点菜,在食堂按需打饭,在家按需做饭。正在发起的“光盘”行动,提醒与告诫人们:饥饿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而即便时至今日,珍惜粮食、节约粮食仍是需要遵守的传统美德之一。




    “光盘”是行动 更得是习惯


    “光盘”行动不仅仅是要做到吃饭“光盘”,更重要的是养成节约的习惯,这样才能做到日常生活中处处节约。同时,也要正视“光盘”行动的意义,不要为了“光盘”而“光盘”,而是真正改变生活舌尖上的浪费,从细节、从小处开始杜绝浪费。
    “光盘”不只是吃光盘中的食物,事实上,关于吃的浪费体现在很多环节。作为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夫)”,每个家庭的一日三餐基本是不会太浪费的,但只要看看家里的生活垃圾就不难发现,放坏的水果,吃不完的剩菜和做菜时剩下的边角余料,还有放过期的零食、糖果,在很多家庭都不少见。
    有一年春节,四世同堂的汤桂琴一家人过得心惊胆战,因为一家三十多口人谁也没想到,在全家人往家里搬年货的时候,今年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因为舍不得浪费粮食,竟然偷着一个人把头天晚上吃剩下的酸菜给“打扫”了。因为家里是地热,而菜因头一晚被放在了地上,发生了变质。结果老人吃下后上吐下泻,折腾得整个人都蔫了,把全家人都吓得够呛,光顾着照顾老人的身体健康,整个春节也没过好。
    汤家老太太的情况并不只是个例,很多家庭的老人都有“打扫剩”的习惯,尤其当这个习惯和爱囤积食物的习惯并存时,更是让子女感到十分头疼。有过“灾荒”经历的老辈人都很珍惜粮食,他们的一些节约习惯甚至因为不够健康,让年轻人们又心疼又看不惯。但实际上,老人们知道孩子的想法,也明白那些剩菜、剩饭和有些过期食品、水果等吃了会影响健康。但他们的经历已经在生命中留下重重的烙印,囤粮和珍惜食物的习惯已经养成。他们什么好吃的都舍不得,搁上许久不吃,都留着给小辈吃。
    老人们的行为最能体现出为了“光盘”而“光盘”,他们舍不得浪费食物,但真正方法不是吃掉应被扔掉的剩菜,而是控制购买的数量。作为晚辈,最好的方法就是理解他们的心情,并在日常生活中管控好家中存储的食物。不要为了孝顺老人就一个劲儿地买买买,也要多注意老人们有没有吃,吃了多少,并把快过期的食物及时消耗掉,而不是等着老人来“打扫”,甚至留到过期还接着吃。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刘红娇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