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检察院多举措提升公益诉讼工作质量

市检察院多举措提升公益诉讼工作质量


    本报讯(记者 于芯)市检察院紧紧围绕全市高质量转型发展大局,以问题为导向,以办案为中心,推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为维护国家和社会公益、助力法治政府建设作出贡献。
    解“三大难题”,筑牢公益诉讼基石。市检察院以“监督、公正、创新、跃升”为全市公益诉讼检察的总体思路,提出“一年打基础、二年求突破、三年创品牌”发展目标,下气力破解了公益诉讼“推进难”、公益诉讼“阻力大”、公益诉讼“案源少”三大难题。通过实施“一把手”工程,市检察院构建起由市、县(区)检察长负总责、分管副检察长和公益诉讼部门负主责的办案格局,相继制定出台了《公益诉讼工作规则(试行)》《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审批工作规范》等6项制度,为严把案件质量、规范司法行为和实现精准监督,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为解公益诉讼“阻力大”难题,市检察院连续三年配合市人大圆满完成了对全市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年度专项调研和跟踪检查与持续监督工作;《辽源市检察机关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年度报告》得到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和市政法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被省院转发;龙山区检察院组建了“龙山区环保法治志愿者团队”;东辽县检察院牵头建立东辽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为破解公益诉讼“案源少”难题,2019年以来,市检察机关集中排查重点领域行政执法信息,累计收集可能侵犯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线索110余件,全面梳理了2013年以来办理的环境污染、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国有资产保护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刑事和职务犯罪案件,排查线索75件。两级检察机关排查侵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线索6件,在检察专项监督活动中发现各类案件线索52件。
    “三项机制”,提升公益诉讼水平。市检察院建起“一体化”办案机制、人才专家库“外脑”机制与物质经费保障三大机制,有效提升了公益诉讼工作水平。新设立第六检察部专门负责公益诉讼工作,组建辽源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办案指挥中心。成立了由市检察院牵头、县(区)检察院骨干力量参加的全市公益诉讼办案组,建起的“一体化”办案模式,进一步加强了两级检察院之间及本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与内设机构之间的协作配合,增强了监督合力。市检察院精挑细选各类专家和业务骨干近百人,组建了公益诉讼人才专家库“外脑”机制。市环保、国土、水利、林业、税务、农业等部门中的专家库成员为检察机关办案注入了新的智力支撑。为加强基础建设,市检察院共投资200余万元,购置了无人机、照录像机、执法记录仪、对讲机和生态环境检测设备等,为开展公益诉讼工作提供了有力物资保障,实现了地方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信息与检察大数据的衔接。
    “三个聚焦”,提升公益诉讼质效。市检察院聚焦发展大局、聚焦民生民利、聚焦疫情防控,倾力营造出良好的法治环境。2019年以来,市检察院共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73件,围绕水源地保护、辽河污水处理工程、畜禽养殖点排污治理等问题提出检察建议20余件。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市检察机关深入持续开展“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等活动,向市、县相关行政机关提出诉前检察建议19件,督促其依法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市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带头深入一线查办涉疫案件,组织县(区)检察院开展了对废弃口罩处置监督与大型超市体温检测定期消毒两个专项监督活动和公交运营中涉及老年乘客的安全防控监督,先后立案调查12件,提出检察建议12件,致力维护了公共卫生安全。西安区检察院还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野生动物保护”和“超市疫情防护”领域,深入辖区,在认真梳理摸排线索的基础上,提出诉前检察建议2件和工作建议2件。
    自开展检察公益诉讼工作以来,市检察院党组把案件质量作为硬指标常抓不懈,要求公益诉讼部门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多举措积极稳妥推进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发挥了检察机关在公益领域的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