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巧用“一根针”穿起项目建设“千条线”

———探访东辽县安恕镇“驻厂办”

本报记者 王茵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载体,更是做大经济总量、调整优化结构、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和强大引擎。
    然而,在推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面对一项项复杂的申办流程和审批环节,企业常常顾此失彼、应接不暇,甚至焦头烂额。
    如何切实帮助企业梳理问题、摆脱困境、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东辽县委、县政府通过“驻厂办”,对这一难题给予了诠释。
    3月14日下午,记者来到东辽县安恕镇,详细了解“驻厂办”在那里的工作情况。
    安恕镇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驻厂办”主任、安恕镇党委副书记刘敬武告诉记者,安恕镇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驻厂办”的成立,还要缘于县委书记的一次调研。
    那是金翼蛋品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初期,征地、拆迁、立项、环评等一大堆手续摆在眼前,特别是征地、拆迁,面对老百姓的质疑、抵触,企业举步维艰,项目建设进展缓慢。
    了解这一情况后,县委书记建议,成立县政府“驻厂办”,专门协调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2012年8月5日,东辽县政府“驻厂办”进驻安恕镇金翼蛋品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刚刚担任安恕镇党委副书记3个月的刘敬武挑起了“驻厂办”主任这一重任。
    刘敬武说,自从当上“驻厂办”主任,他就和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项目紧紧连成了一体,不仅仅是他,全县所有贴边儿、挂钩儿的部门,也都通过“驻厂办”和这一项目连在一起。只要项目有需求,他就是第一责任人。是村里的问题,他出面协调解决,外围问题,再转达至发改、林业、环保、国土、住建、质监等部门。
    刘敬武告诉记者,项目推进过程中,最难的一个环节就是与当地农民的沟通。很多时候,为了拆一间房,占一块地,往往需要做几个月的思想工作。起早贪黑不说,受点儿气、挨点儿骂也都是家常便饭。不久前,为了协调占地立电线杆的事儿,800米一段距离、29根线杆,他整整跑了56天。连晚上睡觉手机都是开着的,生怕工作没做到,哪户农民成了“钉子户”,影响到项目建设全局。
    除了征地,各种要素要件的核查审批同样影响着项目推进速度,在这一点上,金翼蛋品公司副总经理王福生的感触颇深。
    王福生说,对企业来说,我们跑生产、跑市场是强项,而办手续、跑审批实在是“门外汉”,多亏有了“驻厂办”,能够及时把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各相关部门进行零距离对接,很多事儿不等企业出面,相关部门就已经帮助衔接了。
    在安恕镇金翼蛋品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记者注意到,这里与其他项目建设现场确有不同之处。映入记者眼帘的,一边是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一边是紧张有序的生产组织。王福生告诉记者,这个园区共包括食品、蛋品和饲料加工,在“驻厂办”的积极协调和全县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占地20多万平方米的园区实现了当年规划设计,当年建设施工。目前,园区内部蛋品和饲料加工车间已经投入使用,这在全国同类行业中是屈指可数的。
    金翼蛋品有限公司,是东辽县重点扶持的企业之一,企业谋划实施的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更是省、市、县共同关注的重大项目。面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东辽县委、县政府采取超常规举措,利用“驻厂办”一根针,穿起项目建设千条线,用金翼蛋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涛的话说,有了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有信心实现园区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销售收入100亿元的“双百”目标,有信心成为东辽县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