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辽源有品位 城市绿化颜值高

2020年全市重点工作回顾系列报道之“美丽辽源”
生态辽源有品位  城市绿化颜值高


    “老爸、老妈,周末休息我带你们出去转转,你们看看咱辽源这一年来的大变化,你们绝对会又惊又喜。”
    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的目标,大力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相关部门真抓实干,夜以继日打造“美丽辽源”。东辽河岸带生态修复、仙人河景观带修建、多个公园升级改造;“增绿量、添花景,提品质、保生态”,持续推进高颜值园林建设,激发城市滨水空间活力,打造蓝绿交织的生态文明城市,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位和人居环境。

东辽河岸带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去处之一


仙人河畔岸绿景美、人水相亲

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极大改善

我市大力实施“城中花海”景观建设




    仙人河:


岸绿景美  人水相亲


    仙人河是东辽河一级支流,19.3公里的河道在辽源由北向南穿城而过,对东辽河水质有着重要影响。
    家住仙人河边的市民纪绍贵提起几年前的情景,他皱起眉头说:“在这条河边住了10多年,以前想徒步走完仙人河全线,不可能。过桥时气味儿刺鼻,得捂着鼻子跑过去。沿河两岸曾到处是违建房屋以及废弃小工厂。”
    近年来,我市全面开展东辽河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
    复兴城市风貌,彰显环境人居品质。以生态、休闲、运动、文化为一体的城市活动空间在仙人河沿岸全新拓展。仙人河修复及生态治理工程位于仙人河主河道两侧,由北向南贯穿辽源市,全长6.6公里。优化岸线,提升活力,在“一廊、一环、五区、十景、多节点”的整体规划结构下,仙人河畔岸绿景美、人水相亲、和谐共生,辽源人民共享水体治理成果。
    整治伊始,我市对仙人河沿线各类违法建筑展开细致摸排,列出清单,该拆的拆、该搬的搬。同时邀请专家组制定科学的综合治理方案,全面启动45项污水治理工程。    
    经过两年多整治,沿岸路面铺就石砖、整洁通达,河内水草荡漾、水波清亮。
    清晨,市民沿河岸晨跑锻炼,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也有人指着河中央泛起的气泡说:“看,鱼都回来了。”
    据介绍,仙人河新建截污干管沿两岸铺设,全长11.384公里,于2019年5月2日完成既有管线汇接工作,投入运营使用。
    2019年5月31日,由市委书记柴伟、市长孙弘带队,前往国家住建部进行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竞争性评选,并在评选中获得了全国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争取到四个亿的奖补资金,为我市的黑臭水体治理工作赢得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东辽河、大梨树河、渭津河污水干管一期工程于2019年12月31日完成18.5公里,实施断管汇接工作,确保城区主要管网汇入并投入使用。
    2019年末,我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已初见成效。
    今年8月,省住建厅、省环保厅联合对我市黑臭水体治理情况进行了验收,目前正在编写黑臭水体长治久清考核材料。
    在仙人河截污干管工程圆满完成的基础上,今年年初,我市开展了仙人河修复与生态治理工程,进一步修复仙人河生态系统、强化城市滨水空间海绵的作用、实现水系河道净与蓄的生态作用,从而提高河道流域水质,改善水生态环境,建设美丽辽源。
    辽源市城区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程——修复与生态治理工程,北起田家炳高中,南至河滨桥。项目范围约30.27公顷,沿着河道从煤机厂段到东辽河入河口区域,总长度约6.6公里。现施工场地内原有乔木移植、新乔灌木栽植工作基本完成,剩余部分乔木等待秋植;滨河塑木栈道铺设工作已基本完成,待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全线生态绿道贯通;场地微地形已完成;河道改扩建、雨水花园、园路、广场铺装、道路修复等主体工程已完成,五座新建桥梁目前正在进行栏杆安装,近期可投入使用,后续收尾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仙人河沿岸征拆工作于2020年1月17日正式启动。截至目前,龙山区仙人河两岸已拆除31户,西安区仙人河两岸已拆除89户,共计已完成征拆面积61383平方米,保障了整治项目的顺利实施。




    东辽河岸带:


在那里拍照,特别美


    “喂,大姐,明天你有时间吗?咱们去东辽河景观带拍照吧。昨天,我几个老姐妹儿在那拍的照片,特别美……”
    “宝贝,你乖乖吃饭,吃完饭,妈妈带你去东辽河景观带……”
    曾经的东辽河岸带,仅仅是“岸带”可以行走而已。如今,建带铺绿,绿色长廊颇具规模。为实现东辽河岸带修复绿化提档升级,全力打造精品景观带绿化样板,采用乔灌草结合的近自然植物配置方式,以高、中、低错落方式栽植变叶木、榕树、铁树、桂花等亚热带景观树,绿色的草坪从脚下绵延着整个景观带,四季海棠、繁星、小丽花等10余种花卉用鲜艳的色彩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漫步于塑木栈道上,欣赏着沿河美景,深醉其中……
    今年我市因地制宜推进东辽河岸带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现在,这里已是生态文明示范人居公园、焕发中心活力的滨水绿岸,市民休闲栖息地首选之处。
    东辽河岸带生态修复工程,西起财富桥,东抵高丽墓桥,南至工农桥。项目总面积为61.57公顷,滨河岸带总长度14.27公里,工程概算为3.45亿元。
    据市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东辽河岸带工程共分为四期。其中,一期和三期已竣工并向市民开放。一期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公共绿地,绿化面积11公顷,种植乔灌木5374株、82种,其中30%绿地可以调蓄净化雨水,具有生态示范作用,是以生态文明示范的人居公园;二期采用乔灌草结合的近自然的植物配置方式,突出公园生态性,绿化面积8.6公顷,种植乔灌木4762株、101种,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郊野公园;三期梳理整合现状植被,营造层次丰富的绿色廊道,绿化面积8.4公顷, 种植乔灌木3698株、74种,是焕发中心活力的滨水绿岸;四期绿化面积9.3公顷,种植乔灌木5245株、68种,是以特色宜居的游憩水岸。




    城市绿化:


美丽属辽源  城中多花园


    今年以来 ,市园林管理中心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目标,坚持“增绿量、添花景、提品质、保生态”,结合“走遍辽源”环境提升改造工作,继续推进我市高颜值园林建设,通过道路布绿、裸地添绿、景观衬绿、景区增绿、美化助绿、建带铺绿、管养护绿等措施,相继将垃圾堆、废水沟变成“街心盆景”,突出了植物造景,以绿为主、乔灌草结合的绿化设计理念,使城区绿化植物群落有致,城市品位进一步得到提升,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全年栽植各种花卉近600万株,成为栽植花卉数量最多的一年。
    道路布绿,绿树有荫。为使城区道路绿化网络逐步实现“有路就有树、有树就有荫”的效果,结合“走遍辽源”环境提升改造,我市实施了“街路植绿”工程,对福民大街、向阳大路、林阳路、人民大街隔离带等主要街路进行增绿,栽植乔灌木。
    裸地添绿,绿化景观全面拓展。为进一步提升绿化水平,优化人居环境,通过清走垃圾山、搬迁废弃物,将空置地、废弃地利用起来实施绿化。分别在盛世花园三期坡下地块、和宁街绿地、人民大街田家炳门前三角广场,福镇颐和人家南路,安北大街坡下花池,东辽河、梨树河景观带等地块新植乔灌木、模纹、宿根花卉及铺草坪,使每一块绿地都能成为靓丽的“街心盆景”。
    景观衬绿,绿化品位迅速提升。景观大道建设提升了街路整体绿化水平,增加绿化景观亮点。沿人民大街一路行驶,绿化隔离带里的花池每一段都有不同的色彩、风景,榕树、金边铁、红叶铁、变叶木、非洲茉莉等热带花卉或是以部署园林景观的形式,或是以组合形式植入城区街头,与2.5万株自育的串红、孔雀草等花卉组成了一幅美丽图画。为了提升档次,在人民大街绿化隔离带中栽植了月季花卉2万余株,月季花竞相开放,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街头景观,得到市民的广泛关注。
    隔离带美化提升,让仙城大街上的景色焕然一新,30万株的串红、孔雀草等时令花卉宛如一条彩色地毯沿路铺开,令人眼前一亮。在西宁大路上,300组以非洲茉莉和变叶木为主植的花箱装点街头,错落有致地摆放,让市民目之所及皆有景。
    景区增绿,绿色屏障初步形成。加强了公园园容、园貌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山体的生态防护作用,改善并丰富了公园绿化景观,也为青山披上俊美的彩装。同时根据“六山”生态修复内容,对龙山公园、东山公园进行生态修复。修建园路、兴建仿古亭、太极广场等。
    美化助绿,绿色美景异彩纷呈。针对城区绿量较充足,但色彩、景观单调的问题,结合裸露地治理、“口袋公园”建设,大力实施“城中花海”景观建设,旨在突出“添花、增色、造景”主题。在辽河广场、平安广场、龙山东街、绿地内栽植20余个品种的时令花卉。这些彩色花卉拼出各种图案,形成了繁花似锦的立体花海景观,极大地提升了城市颜值。让辽源的街头拐角都可以“随处见花、随处即景”。为了确保辽河广场、龙山东街“街中花海”景观效果,自8月初开始园林中心陆续对枯萎的花卉及时进行更换,在花卉选择上注重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不断提升城市园林档次和观赏价值,让城市斑斓多彩。
    管养护绿,绿化成果得以延续。坚持“建管并重、管养并重”的原则,根据绿化养护需要,及时开展浇水、修剪、拆除挡雪护栏等日常养护工作。对城区内沿路、临河、靠楼旁的所有景观带、隔离带、大小游园、街头绿地里积存的垃圾、落叶、树上悬挂物等进行全面清理。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王超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魏利军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