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粮食 不负美好“食”光

节约粮食  不负美好“食”光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爱惜粮食,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正因为如此,敬天惜粮、勤俭节约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粮食不再是困扰人们生活的问题,但厉行节约的传统美德也被某些人淡化、忽略,甚至粮食浪费问题比较突出。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总书记的指示对当下粮食浪费现象可谓是当头棒喝、振聋发聩。“丰年不忘饥苦,富岁当思节约”,我们对粮食安全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丰收不是浪费的理由,我们必须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广泛开展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倡导爱粮节粮新风尚,坚决制止餐饮浪费,培养健康节约习惯。




别掉以轻心 节约从“吃”开始


    有句老话说“半饥半饱日子长。”当然,这话已经有些过时了,我们早已经幸福地脱离了需要数着粮票、盯着米缸吃饭的年代。随着生活一天天变得富足起来,人们有条件去尝试着“奢侈”一把。中国人讲究饮食烹饪,接风宴、婚宴、寿宴、各种名目的聚会,饭店已成为许多人宣泄情感的场所。根据我国最新调查统计发现,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总量达到了16吨,在这巨大的数量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浪费。可以想象到有很多贫困地区的人连饭都吃不上,而我们浪费的粮食却达到了16吨。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它能够养活好几十户甚至几百户贫困家庭。
    受疫情影响,今年全球有多个国家正面临近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7月,世界粮食计划署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发布了《严重粮食不安全热点地区早期预警分析》。指出,2020年下半年,全球有25个国家将面临严重人口饥饿风险,每天或许有6000名儿童将因营养供给不足而夭折。目前,我国政府提出“要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节俭、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理念”,真正要实现这一点,还需要人们从最基本的“吃”做起。在生活中,不倒剩菜剩饭、不挑吃穿,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一定要注意斟酌一下自己的用食用量,而且在吃饭的时候不要剩,吃多少、做多少、盛多少。我们生活的地球,可供生产粮食的耕地并不多,而且随着城市化和工业的发展被不断地蚕食。就全世界而言,粮食并不富裕。每年都有好几亿人口因贫穷、自然灾害或战乱经受着饥饿。可以说:珍惜粮食就是珍惜生命。




节俭好习惯 赖于家风传承


    清代学者金缨在《格言联璧》中说:“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家风诸德之中,勤俭当为首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弘扬节俭品德,倡导勤俭家风,当从节约一粒米、一碗粥起始。中国历来就不缺勤俭持家的好家风,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都堪称节约粮食的典范。毛泽东主席一生粗茶淡饭,他也一直要求自己的家庭成员勤俭节约、艰苦朴素。
    家风的恪守与传承问题上,父母长辈承上启下、躬身践行,既是继承者又是传续发扬者,因此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成为道德的榜样,影响并严格要求晚辈继承家风品德并传扬下去。对此,27岁的刘鑫深有感触。因为他的爷爷奶奶就是这样做的。刘鑫告诉记者,从小到大,回爷爷奶奶家吃饭时,奶奶都要求他吃“干净”再下桌。“我从初中开始就住校了,那时候我经常剩饭、剩菜,也没有人管。放假回爷爷奶奶家的时候,奶奶看到我剩饭,很不高兴,每次都坚持让我吃完。而且他们一辈子都是这样节约下来的,哪怕生活条件已经很好了。以至于我上大学以后养成习惯,在食堂也都是吃多少盛多少,未来我也要把这种好习惯带给我的孩子。”刘鑫说。
    让节约粮食真正成为一种最基本的家庭理念与习惯,长随于身,像呼吸一样自然,如此才能让节俭之风成为修身治家之本,成为社会文明之魂。一辈做给一辈看,一辈跟着一辈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好家风传扬的成败决定着社会道德发扬的成败。传承好家风也是父母实实在在为子女着想的举措。司马光说:“父之爱子,教以义方。”用好家风影响子孙后代,是真正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文明请客 成为社会新风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严禁铺张浪费。”严禁铺张浪费,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现在人的生活品质提高了,但是相反的也出现了更多地浪费现象。从小我们都知道浪费是不好地行为,而且我们更不能助长这种行为的发生。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在生活中避免铺张浪费的行为呢?
    以前朋友聚餐、家庭聚会等场合,很多人碍于面子,讲排场,盲目点菜,浪费现象严重,但自推行“光盘行动”以来这种现象明显改善,市民外出就餐在点菜时更趋于理性,在社会上普遍形成了一种绿色消费理念。《宴席节约服务规范》中指出,未来我国的餐饮企业也将承担起引导顾客节约粮食的责任。《规范》提出:餐饮服务单位应依据顾客数量和菜品重量主动提醒适度点餐;应对每个宴席套餐提出食用人数的建议;应科学设计大、中、小份菜肴品类,满足个性化服务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浪费;应将餐饮节约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把制止餐饮浪费融入生产经营及宴席服务的每一个环节。记者走访了我市多家饭店,看到前来就餐的顾客在点餐时都比较理性,就餐离开时餐桌上点的饭菜基本不会剩下太多。“都是能吃多少点多少,尽量不要浪费。”“一般都不会点太多,根据自己喜欢,能吃多少点多少吧。”“我们是适当的点一点,先吃着,如果不够吃,我们再稍微加一点就行了,根据用餐情况,灵活变动。”这是很多市民现在的心声。
    借着这些年“光盘行动”的东风,很多市民逐渐改变待客好攀比、重面子的观点,比往年更理性、更适度,对请客吃饭也不再追求大鱼大肉,也不会特别追求数量的多少,而且在用餐完毕后,更乐意将剩余食物打包带走。请客吃饭也更“俭朴”,也不再是一定要摆十个盘子八个碗,桌上有了大鱼大肉,才叫招待好客人当作唯一标准,一些简单的家常便饭也开始走上待客餐桌。




    网友热议:


网红吃播“变味” 太浪费


    吃播是近两年很火的一种网上直播形式,很多人都喜欢在吃饭的时候看吃播,不仅可以学到做饭小常识,看到品尝美食的吃播,还很下饭。然而,随着做吃播的博主越来越多,吃播也有些“变味”。
    现在有些所谓大胃王吃播秀浪费严重,有的甚至吃了再把食物吐掉……很多网友对此嗤之以鼻。网友1:“吃播可以,不要吃了吐掉来表演。虽然博主面前摆了一大堆的食物,但是她们根本不会全部吃完,而是在凳子下放一个垃圾桶,嚼一口吐一口,后期再通过剪辑加工。有的是吃一些之后再通过催吐的方式吐出来,不过催吐对身体健康影响非常大。”在“大胃王免单”挑战风靡网络的同时,也有不少人对此感到担忧。网友2:“真应该管管这些主播了。很多都是哗众取宠,吃的食物绝大多数都很油腻、不健康,小龙虾、拌面、炸鸡、五花肉等都是出了名的高热量食物。整那么一大盆放在那里,看起来就很没有食欲。”大胃王吃播之所以能这么火起来,其实靠的就是一种跟风、猎奇的心理。
    不久前,央视在一档新闻节目中批评部分网络大胃王吃播浪费现象严重,引起网友一片叫好。而至于为什么会点名批评网络上的“大胃王”想必大家的心中也都清楚,原因就是他们有着明显的浪费行为,并且他们的行为很容易造成传播,以至于被更多的人模仿。为了热度大吃假吃,对于我们建立全民节约意识、减少食物浪费来讲完全是背道而驰的。而且大量进食对肠胃危害很大,身体内原本正常分布的血液流向胃肠道会导致血压变化过大,这对于一些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十分危险。无论是粮食还是其他的资源,都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做到节约对待,节约更是要我们每一个人去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




    ·评论·


节约涵养“心间”的美德


    “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节俭事微,可助兴国安邦。”粮食生产和安全,过去还是将来仍然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粮食安全,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的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即使在发达国家,节俭也被视为一种美德,这是对劳动的尊重,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更何况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并不难,在日常生活中不过是举手之劳。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气;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回家。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成为新时代人们应该具备的一种品质。在我们享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美好生活的同时,能够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分钱,也是对社会的一份贡献、一份责任。
    而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要采取保护耕地、加强粮食生产、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节约粮食、制止“舌尖上的浪费”是极为重要的手段。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建设节约型社会,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节俭朴素,人之美德。让我们行动起来,用“舌尖”的节约涵养“心间”的美德,用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祝琪尧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