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 美好如约而至

    “十一”长假,我们一起“阅”辽源,看看改造后的仙人河、逛逛河两岸新建的游园广场,走走新铺的路、新修的桥……
    努力,终有回报;等待,未曾辜负——
金秋十月 美好如约而至
本报记者 王茵

    在如火如荼的生态修复和“城市双修”进程中,我市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充分展现了大美辽源、幸福辽源的新风貌,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图为我市东辽河景观带美景。 本报记者 夏景明 摄


    秋高气爽,云淡风轻,一人一杆,河边垂钓。
    10月1日,仙人河上游田家炳中学段,已经退休的马光明大哥把最后一只小虾挂上鱼钩甩了出去。
    说起一人野钓之趣,马大哥乐在其中:“退休了,闲着没事,每天来这儿钓钓鱼、看看景,挺好的。”
    他抬手指了指旁边的塑料桶:“鱼不大,但还可以,今儿一上午,也钓了十来条。”
    “十来条?不错呀。这儿原来可是出了名的臭水沟,现在还能钓到鱼?你可真厉害!”看着水桶里活蹦乱跳的小鱼儿,旁边的一位大哥插话进来。
    “这不是治理了嘛,你看这水多清亮,仔细瞅,都能看见鱼在游。”马大哥一边抖着他的鱼竿一边解释着。
    说话间,提着一方便袋水果的刘莉阿姨刚好从这儿经过:“我家就在附近住。除了水清亮了,这河两岸建设得也不错,要我说呀,政府是这个!”阿姨边说边竖起大拇指。
    这根竖起的大拇指背后,浓缩了全市上上下下太多的努力与付出。
    田家炳中学段是仙人河入城第一站。2018年11月,仙人河因黑臭水体被央级媒体通报。彼时,这里垃圾遍布、臭气熏天,目之所及,旱厕、猪圈、鸡舍、破仓房,怎一个“脏乱”形容!
    2019年,辽源倾全城之智、举全市之力完成了黑臭水体治理。2020年,面对疫情防控巨大压力,市委、市政府于1月16日启动仙人河两岸征拆,以清障、除钉、拔刺的铁腕作风,完成了仙人河沿岸120户、61000平方米征收拆迁工作,随之实施岸带景观、生态绿廊建设。
    “本来想报个短途旅游团出去玩两天的,和我姐一商量,被她给拦住了。”田家炳中学南侧游园广场上,71岁的张素英举着手机,拍花坛、拍拱桥、拍栈道,忙得不亦乐乎。一旁的老姐姐张素平时不时指挥着:“拍这儿,这儿好;看那儿,那花开得多俏……”
    说起旅游看景儿,年逾古稀的老姐俩话多了起来:“咱家没有好景致才出去看。现在咱自己家里有这么美的景了,干吗还往出走啊。”“姐说的这地方还真不错,以前这儿哪是这样啊,能变这么美,我都没想到!”
    张素英说得没错。昔日的仙人河在辽源百姓眼里是出了名的“龙须沟”,如今水清了、鱼来了,岸绿了、景美了,这样的变化在许多市民眼里是意外惊喜。
    10月2日,仙人河老四百货段。改造前,这里河东是市园林处,河西是老花鸟鱼市。为了配合沿河岸带景观建设,园林处除一栋办公楼外全部迁出,花鸟鱼市76家业户全部迁出。
    如今这儿成了孩子们嬉戏玩耍的快乐天堂、家长们休闲娱乐的开放广场。
    河两岸,合抱垂柳随风摇曳,理石护栏厚重古朴,垂柳与护栏间是蜿蜒曲折的仿生栈道,穿行其间,恬淡幽静,心旷神怡。
    与这份清幽略有不同,在广场上儿童游乐区,未及近前,孩子们的欢笑声便已撞进耳鼓。
    循声而去,爬网、滑梯、跷跷板……各种游乐设施早被小宝贝们满满占据。
    爬网的小心翼翼、玩滑梯的开开心心,就连一旁的家长们,也乐得合不拢嘴。
    57岁的杨喜玲阿姨一边给小外孙女拿水,一边叮嘱着:“慢点喝,别呛着,外衣脱了吧,看这一头的汗。”
    聊起这儿的变化,杨阿姨深有感触:“我家就在这儿附近住,这地方原来有个儿童公园,不过都已经扔了好多年了,别说玩了,进都进不去,乱乱糟糟的,没想到这次仙人河改造竟然改出这么多景儿,孩子们也终于有了玩儿的地方,多方便啊。”
    家住煤城新村小区的韩艳霞告诉记者,自从这个广场开放,她每天都来:“小孙子在游乐区自己玩儿,我沿栈道走圈儿,等他玩累了就喊我一起回家。”用她的话说:“这次仙人河改造政府下决心了,也下力气了,给了咱一个大大的惊喜,以前电影里看见的景儿咱家门口也有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先后实施了“东辽河和仙人河生态修复、六山山体生态修复”项目。截至目前,仙人河已完成微地形整理、木栈道铺装、河道改扩建、雨水花园等主体工程,乔灌木栽植已完成70%。东辽河岸带修复工程项目一期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三四期正在建设中。龙山公园、东山公园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原有设施拆除,正在开展地形整理、人行道铺装、仿古亭基础施工。
    除此以外,我市还实施了城市修补、道路改造、景观亮化及桥梁提升工程。
    10月3日,福镇大路金都华郡路段,新修的道路路面簇新,平展开阔。路两侧,工人师傅正忙着砌边石、铺人行步道、修整树池。
    说起道路通车,路旁五金建材水暖商店的张立英笑得特开心:“这路一通,心里可敞亮了,等过阵儿边边角角都拾掇齐整了,把路灯再一安,那可得老漂亮了。”
    徐红是金都华郡小区的住户:“我去年入住的金都华郡,本来搬新家挺高兴的,可这路是真不咋地,尤其党校那段,路况不好,老出车祸,今年一修,可是好多了,板正、宽绰,感觉都不一样。”
    徐红眼里的“不一样”不只是路面宽敞,用项目负责人孙正伟的话说,该条道路他们在实施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同时,还增设了中央隔离带,砌筑了花坛石、立缘石,并且完成污水管网改造1106米,雨水管网改造1985米,建污水检查井43座,雨水检查井76座,双篦雨水口63座。
    事实上,市政道路的维修改造,一方面是为了改善路况,缓解交通压力;另一方面则是改造下水管网,增加城市抗洪排涝能力。在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工程科长丛贺明告诉记者,今年施工的所有道路都进行了污水、雨水管道、各种检查井改造,细心的市民会发现,今年尽管受3场台风波及,但市区内涝、水淹现象并不严重,这得益于我市在道路改造的同时,下水管网建设力度的加大。
    对此,老百姓有着切身感受。在东吉大路第五中学门前,一位小吃店老板告诉记者,前些年门前的这条路只要一下大雨、急雨,必定积水,深的时候根本走不了车,今年改造通车后,半个月好几场台风都没啥事儿。
    10月4日,东净街,记者见到了一对花甲之年的老夫妻。68岁的邓大爷推着轮椅上65岁的老伴儿,在新开通的东净街悠闲地遛弯。
    邓大爷的老伴儿告诉记者,自己住在银河花园C区,得直肠癌二年了,多亏老伴儿伺候的好,维持得还不错。“我们刚搬过来的时候这段路还没通,那时就说要修,可说了好几年也没见动静,这回终于通了,不但路通了,环境也好了,每天上午、下午、傍晚,老伴儿都推着我来这路上走走,看看这大花坛,瞅瞅这绿树、这小草,心情可好了。”
    正如邓大爷的老伴儿所说,这里其实是一条断头路,自2014年起,党委、政府多次计划对该道路启动建设,但一直因各种原因未能实施。
    今年,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排除万难,相关部门主动作为,通力协作,终于高标准完成了道路建设。
    道路起于益寿路,经中农大市场西侧、银河花园C区东侧,与仙仁路相接,全长1354.715米。通车后,这里将成为我市西南至东北走向的又一条城市主干路,对于缓解交通压力,完善城市路网功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10月5日,东辽河大桥。该桥2004年9月21日建成通车,为双索面独塔斜拉桥,主桥长140米,桥宽25.5米,双向四车道,迄今为止,已服役16年。
    据工程负责人何崇伟介绍,今年,他们对整座桥梁进行了升级改造,包括主体粉刷、桥栏杆更换、人行步道铺装、桥墩基打磨加固、亮化设施改造等。
    记者到来时,大桥主塔、主梁、桥栏已完成涂衬、粉刷,H型主塔塔身正红色,主梁及桥栏为航空灰,两色相配,大气恢弘、典雅庄重,远远望去,鲜衣怒马,气势不凡。
    据悉,2020年我市启动实施了城区14座桥梁栏杆改造工程,向阳桥、福民桥等4座桥梁已竣工使用,其余桥梁年底前全部完工。夜景观艺术照明工程也已完成龙首山、魁星楼、琵琶学校等重点区域亮化施工。
    除此以外,市政道路共开工32条,截至目前,向阳大路、滨河南路、滨河北路等27条道路油路已完工通车;辽河大路与龙山大街下穿工程隧道主体结构基本完工,正在进行道路水稳铺设及附属设施安装;辽河大路与人民大街下穿工程,通过积极协调、多线推进,即将通过沈阳铁路局可研评审。
    从2018年到2020年,两年多的时间,治理仙人河、治理东辽河,修补城市欠账、修复生态环境,努力,终有回报;等待,未曾辜负,辽源党委、政府向老百姓递交了一份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