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批和被批会丢面子吗
邦彻
当前,全国各地正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省委常委班子纷纷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笔者注意到,“乱打招呼”、“官本位”、“意志消退”、“铺张浪费”等词汇,在各地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新闻报道中频繁出现。
领导干部“自我揭丑”和“互相揭短”会不会丢面子甚至影响自己在下级中的威信呢?这是一个必须直面的问题,因为正是无处不在的“面子思维”和“威信意识”作怪,自我批评才逐渐沦为形式主义,也更难容得下他人的批评。久而久之,官僚主义气息滋长、长官意志浓厚,于是用人一言堂、花钱一支笔、决策一张纸等问题也随之出现。可这样的领导就有面子、有威信了吗?
恰恰相反,靠这种方式把自己包装成“完人”的官员不过是穿上了一件“皇帝的新装”,在唯唯诺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谓“威信”也不过是海市蜃楼。更为严重的是,如果这些领导干部意识不到这一点,甚至引以为豪,那他们离走上邪路也就不远了。
其实,圣贤之所以成为圣贤,并非因为他们不犯错误,而是因为他们敢于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虚心接纳他人的批评和建议,勇于改正缺点错误弥补短处。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既是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倡议者,更是践行这一传家宝的典范。他们用行动昭示后人,诚恳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不仅不丢人,而且是赢得民心、赢得胜利的强大武器。
虚头巴脑的“面子”和“威信”与事业和民心比起来孰轻孰重,不难判断。要前者还是要后者,相信也不难回答。作为党员干部,如果有问题藏着掖着,又不让人家说,连一个共产党员最基本的要求实事求是都做不到,又怎么会有真正的面子和威信呢? (转自《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