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念好“统、转、融”三字经

推进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
我市念好“统、转、融”三字经


    本报讯 年初以来,市委组织部不断夯实城市基层治理基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相关指示要求,不断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
    在“统”字上下功夫,提升党组织的整合功能,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发挥统领作用。注重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打造区域化党建联盟,将机关、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全部纳入基层治理框架,增强党组织动员群众、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的能力,全市共打造城市基层党建联盟44个,联盟成员单位499个,召开联席会议1500余次。发挥统建作用。扩大党群组织覆盖,健全完善党群组织共建制度,实现党群活动阵地共建、资源共享、服务共办,将党建带群建工作深度融入城市基层治理工作总体部署,现已建立县(区)党群服务中心13个、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61个、网格党群服务站67个,实现了多层级全覆盖。发挥统率作用。引导城区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无职党员积极参与居住地社会治理,结合自身岗位和兴趣特长,组织群众开展文化娱乐健身、志愿服务、认领群众“微心愿”、化解邻里矛盾纠纷等系列活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500余次,参加党员群众近15万人次。
    在“转”字上求突破,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以思想大转变推动工作大突破。转理念拓思路。转变工作理念,变“社会管理”为“社会治理”,变“一元独治”为“多元共治”。加强“红心物业”建设,探索建立物业公司行业党委,全面推行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物业公司、业委会三方协同服务群众机制。全市新成立红色物业党组织16个,覆盖老旧小区78个,惠及居民群众近10万人。转职能回主业。推进城市基层党建“书记一号工程”,推动逐级建立“书记项目”清单,落实分级审批管理制度,真正使各级党组织书记走上前台抓党建,深入基层解难题,实现社会治理重心下移。逐级建立书记项目428个。其中,县(区)常委39项,市直部门70项,县(区)直部门253项,街道社区书记66项。转方式树新规。强化街道党工委在社会治理工作中的领导地位,全面落实赋予街道“五项权力”要求,梳理建立社区公共服务事项清单,严格执行准入制度,加快社区减负进程。目前,全市共梳理街道权责清单174项,社区公共服务事项130项。
    在“融”字上做文章,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辩证思维、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务求实效。融入科学治理。按照服务管理集约化、网格事项规范化、事件流转责任化、治理方式智能化的要求,制定“1+3”规范性文件,建立“一站式联合接待、一揽子调处化解、一条龙服务群众”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目前,县(区)、街道两级21个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全部成立,配备工作人员215名。融入共建共享。深化拓展“双报到双服务”活动,全面推行轮值主席制度,加强党建联合体建设,深入推进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区域党建互联互动。通过全面落实“四项清单”制度、抓实“书记项目”、建立“社区共享家园”等措施,推动联建共建工作常态常效。累计解决群众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2000余个。融入社会稳定。坚持问题导向,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作为首要任务,推进公安、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环境卫生等力量下沉,统筹各部门执法力量和资源,全面落实“五长制”要求,提升网格治理水平,全市共确定街长17名,巷长44名,网格长525名,楼栋长2942名,单元长9365名,全部对外公示、挂牌上岗。 (吴鸿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