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的“第一书记”(二)

我们村的“第一书记”(二)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围绕推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目标,积极探索选派“第一书记”驻村挂职。他们在乡(镇)党委领导指导下,依靠村党组织,带领村“两委”成员及驻村工作队成员,为村办事、为民服务,推动精准扶贫工作,俯下身子、撸起袖子加油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村民们的一致好评。“第一书记”成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代言人。


真扶贫勇担使命 恒立志建设乡村
——记东丰县二龙山乡东保安村第一书记王华东


    人物简介


    姓名:王华东
    年龄:42岁
    原职务:东丰县自然资源局收购储备交易中心主任
    现职务:东丰县二龙山乡东保安村第一书记
    驻村时间:2018年10月至今




    驻村故事


    2018年10月的一天,单位领导找王华东谈话,想派他到二龙山乡东保安村任第一书记。此时的王华东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从小在县城长大,对农村基层工作并不熟悉,当时女儿也正是初中升高中的关键期,因此有些不知所措。但又一想,这是组织对他的信任,单位领导对他的认可,所以,他暗下决心,“干!竭尽全力好好干!”


    阔视野  为村谋划脱贫致富路


    王华东初到东保安村,正值产业项目天麻作物收获季。他了解到,天麻基地建成于2017年秋季,总面积为1000平方米,由辽源市烟草局提供30万元的帮扶资金进行建成和投产。王东华为了掌握这个天麻项目究竟能够产生多少收益,他搬走铺在天麻床上厚厚的稻草,除去一层层柞树叶,半蹲半跪小心翼翼地将天麻从沙土中一个个取出,一干就是三天。然后他亲自过秤、记录斤数、打包装箱,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到靖宇县对天麻产品进行烘干,然后联系商家出售。2018年秋天,东保安村的贫困户实现了人均分红804元。村民们得到了分红,王华东高兴的同时也对这个贫困村的脱贫之路信心十足。此时,他的脑海中又产生了脱贫致富的新思路——产业项目不在多,而在精。他意识到,东保安村想要脱贫致富,必须要加大对天麻产业项目的投入力度,必须要让乡亲们参与进来,利用那些不打粮的山坡地广泛种植天麻。但乡亲们怕赔钱,不敢种植怎么办?于是他以抓党建促脱贫,组织召开全村党员大会,号召村里的党员干部起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栽种天麻给群众做表率。现在,村里很多党员干部家的试验田都种上了天麻。
    2019年,他向市级包保部门争取了帮扶资金,聘请了技术员,在天麻基地附近筹备建厂房,准备购买天麻烘干设备。如果乡亲们能够广泛种植天麻,那么东保安村就会逐渐形成产业链条,就有可能成为东北三省乃至全国的天麻市场集散地,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快步伐  贫困村提前“摘帽”


    为了真正打赢脱贫攻坚战,王华东带领驻村工作队围绕贫困村出列的十六项指标开展具体工作,一项项指标核查,一个个数据核对,确保贫困村出列万无一失。
    他按照省市、扶贫办下发的精准扶贫档案归档文件要求,进一步规范了东保安村的精准扶贫档案,并将贫困户档案一式两份,村里保存一份,贫困户家中留存一份,同时还设计并联系制作了贫困户基础信息揭示板和“上墙卡”,安装于贫困户家中,做到帮扶措施和帮扶成效公开、透明。
    为了保证村里的贫困户能够全部脱贫,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坚持每天日访、夜访各一次 。除了贫困户,边缘户、党员户、致富户和普通农户也在走访范围内。为了更好地开展走访工作,他还手绘了东保安村脱贫攻坚作战图,将村里265户居民按照8个村民小组的顺序和居住位置精心绘制在平面图上,并标注每户的姓名,同时将每户的家庭信息录入电脑。
    为了更好地巩固脱贫成果,他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积极开展工作。通过与民政、社保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根据不同的家庭情况,为41个贫困人员办理了社保或低保;与住建局部门沟通,完成了10个贫困户的危房改造;与卫健局、乡卫生院联系,为26个贫困人员办理了慢病手册;与市儿童福利院联系,成功为2名智障儿童办理了入院手续;与水利局联系,让22户贫困户饮用上了自来水;每逢节假日前夕,他便主动联系各级包保单位,及时为贫困户送去米、面、油等慰问品;他发起并组建了“小水滴爱心服务站”,成立了“爱心超市”,先后为困难群众发放衣物5000余件。通过多措并举,东保安村的贫困人口实现了吃穿两不愁,而且在住房、医疗、教育、饮水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保障,未脱贫的贫困户也提前达到了脱贫标准。2019年底,该村的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


    防返贫  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


    为了加强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好的改善人居环境,他积极向县自然资源局、发改局、财政局、交通局等单位争取资金1638.4万元。修建村内水泥路21公里、机耕路5公里、涵管桥213座、排水沟11139延长米、打抗旱井9眼,安装路灯283盏、铁栅栏1995米,建成文化活动广场1200平方米。
    2019年6月份,驻村工作队又向县财政积极争取扶贫资金80万元,为村内安装新路灯157盏,建成文化广场厕所一个,并且对3组水泥路进行重新硬化,村民小组两侧道路进行绿化,栽种绿化树1200余株,新修路肩、边沟1200米。
    为了消除柴草垛引发火灾的隐患,他在村内建成了10处柴草垛集中堆放点,利用一周时间带领村民成功搬迁柴草垛210个;随后又建成了8处玉米栈集中安放点,利用半个月时间集中安放玉米栈185个;他看到村内违章建筑比较多,于是同驻村工作队、村组干部进行逐一排查,利用一个月时间拆除违建200余处。为了更好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他根据每户居民的家庭环境情况,为全村265户居民设计了内容不同的人居环境改造方案,并绘制了改造前后示意图,评选出美丽庭院57户,打造干净人家57家。


    真汉子“冷落妻女”情暖村民


    自2018年10月驻村至今,王华东和驻村工作队的同志们以村为家,他们自己做饭、烧炕,吃住在一起。工作时间没准点,心里想的全是村里的人和村里的事儿,最多一周能回家一次,多数时候两周才能回去一趟。去年冬天,女儿想爸爸,于是周末就来村里看他,当有人问他女儿读几年级时,他说初三。女儿尴尬地对他说:“爸爸,我现在都读高一了,今年刚参加的中考,你忘啦?”当时,王华东一脸尴尬,心里五味杂陈。
    虽然能忘记了女儿已读高中,但王华东对东保安村每家每户的情况却如数家珍。68岁的村民韩成龙一家是曾经村里典型的贫困户。老伴儿体弱多病,儿子一家四口人三个智障,全家唯一的生活来源是仅有的十二亩土地。现在,韩成龙和老伴有了一份“低保”,儿子一家有了一份“低保”,同时,42岁的智障儿子和20岁的孙女都有了工作,智障的17岁孙子也有了残疾证,全家还有了近500棵李子树的小果园。“没有华东就没有俺们家现在的日子。他是俺们家的恩人,俺们全村的救星。他帮俺家买李子树苗,个人还给俺垫了1000多块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还上。虽然华东说不用还,但他挣的也是固定工资,人家也上有老下有小,哪有不还的道理。华东让俺们看到了希望,生活有了奔头儿。”韩成龙动情地对记者说。这时,王华东握着韩成龙的手说:“韩大爷,我做的这些都是应该的,为村民办事是我的责任和义务,这个村就是我‘第二个家’,你们都是我的家人。我和您儿子同岁,所以,我也是您的‘儿子’!”此时,二人的眼眶都红了。



    林业部门给村里送来绿化村路的金叶糖槭树苗,王华东当宝贝一样将树苗搬下车


    今年春节前夕,王华东(中)和其他驻村队员将工作决心写成对联,向党、向政府、向村民表态


    村民韩成龙是贫困户,秋收时节雇不起工人,王华东就和其他驻村干部帮着他收苞米


    ·点评·


    王华东用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扶贫工作的高度热爱,诠释着党的光辉形象;用汗水浇灌着东保安村这块曾经贫瘠的土地;用智慧引领着东保安村父老乡亲的脱贫之路;用实际行动打赢了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王超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