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荣耀 薪火相传

师者荣耀  薪火相传


    祝全市教育工作者第36个“教师节”快乐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关键在教师。如果说,我们感恩父母给予生命,那么,我们还要感恩老师塑造“灵魂”。
    幼儿园,老师教我们讲文明、懂礼貌,把每个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宝贝;小学,老师将我们带进知识的海洋,从“无知”的孩童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少年;初中,面对青春期的我们,老师绞尽脑汁让我们健康成长、学好每一门课程;高中,老师“抛弃”了家庭,时刻关注着我们,生怕哪个孩子“掉队”,考试丢一分他们都无比心疼;大学,老师和我们做朋友,关注着我们的学习和未来,也关心着我们生活的点滴。
    如果说,父母是我们人生的启蒙者,那么老师就是我们人生方向的引路人。在成长的记忆里,你是否还记得那个对你语重心长的老师,是否还会想起他们恩威并施、宽严相济的样子?你是否能明白,长大后,你的幸福与辛酸,除了父母,老师也能为你泪流满面……




“折翼的天使  我为你疗伤”
——记辽源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师、班主任 赵玉敏


    2016年秋季开学,38岁的赵玉敏新接一个初三毕业班。返校前一天,她和班干部一起动手,将教室打扫得干净整洁。返校当天,她特意穿了一件橙色长裙,怀着一份“诚”意,带着“心想事成”的祝福,与孩子们进行了新学年的展望。
    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回答问题,课后作业也都按时完成,成绩为何上不来?通过分别与学生谈心、找家长谈话,赵玉敏找到了答案——
    成绩下滑的学习委员在初二时父母离婚,她和爸爸生活;作业敷衍、潦草的男生,是因为父亲在外地打工,他和继母一起生活;有拉丁舞特长的漂亮女生虽然倍受同学青睐,但平时却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原因是父亲与病魔斗争了三年之后,还是离开了她和母亲……
    赵玉敏心疼孩子们,这些和自己儿子一般大的“天使”不是飞不高,只是双翼被折断。稚嫩的他们还不会自我调整,她决定用“爱”为“天使”疗伤。
    她将班级原有的小组进行了优化,拟定组名、设计组徽、制定组训、设置小组目标、创建组规、确立组歌、明确组员职责。每个小组都力争成为班内最优秀的小组。一个月后,评出班级最优小组、最具魅力组长,赵玉敏与最优小组成员合影,并为他们颁发奖状,赠送精选图书。
    父母离异的女生眼里开始有了阳光;与继母一起生活的男生作业完成得及时、认真;会跳拉丁舞的女生用出色的成绩把原有的孤独填满……
    体育课后,赵玉敏为每一个学生接上的一瓶水;午自习时,她踮起脚尖走路;放学后,她亲手将每一张桌子摆整齐;每次月考前,再精心为孩子们送上巧克力……这些“爱”的瞬间住进了孩子们的心里,滋润着他们成长的心田。
    一年时间,赵玉敏让孩子们找回了应有的理想与动力、自信与勇气、温暖与热情;一年时间,她带领孩子们将班级建成了一个温暖的家;一年时间,她将那些“天使”的羽翼“修复”,使他们得以回归花季少年独有的灿烂天空。
    从教感言
    “每个孩子都是上天赐予人间的‘天使’,身为人民教师,我们就是‘天使’守护者。我见不得我的学生受委屈,更受不了他们的“翅膀”被折翼。在此,我想对所有我教过的学生说一句,老师永远爱你们。” ——赵玉敏




踏上三尺讲台  一生誓不离开
——记辽源市第十九中学语文教师 朱学彤


    48岁的朱学彤,是一名有着27年丰富教学经验的语文老师。多年来,她在教育模式探索、教学成绩、教研组工作、社团建设等方面屡创佳绩,得到学校领导、同事及学生、家长的认可与好评,是公认的优秀教师。
    朱学彤是个“较真儿”的人。既然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那就要将书教好、将人育优。
    作为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她以语文课为阵地,组织开展“读书时间”“诗歌欣赏”“辩论会”等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养成爱读书、会读书、善思考的习惯,继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将来升入高中、大学甚至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她与学生通过日记的方式实现“心灵相通”,许多学生都是她的笔友。在历届中考中,她所任课班级的语文成绩均非常优秀。
    随着课改的深入实施,朱学彤坚持以学生为本,积极转变观念,刻苦钻研语文教学,打造灵动课堂。在讲到《论语》时,她会引导学生去关注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生平大事以及思想精华,并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一起读《论语》,评天下、悟人生,不但让学生们能学懂学透,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有文化内涵、有社会价值的时代风云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多年来,朱学彤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权威刊物上发表,她讲的多节语文课获省、市级奖项,并多次在全市中学语文教师集备会议上做中考试题分析报告或专题讲座。
    2017年以前,她是有25年班级管理经验的班主任。2016年,她患上了甲减,为了不影响学生学习,一直用药维持。2017年,她又患上带状疱疹并引发严重的心脏病。住院治疗期间,虽然病还未痊愈,但因为放不下即将中考的学生,所以就提前回学校上课。直至那届学生中考结束,她才卸下班主任。
    从教感言
    “自参加工作,正式踏上课堂讲台的那一刻,我就从未想过离开……” ——朱学彤




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记辽源市第一实验小学语文、数学教师、班主任 万星琦


    2005年,万星琦走上了她梦寐以求的三尺讲台。15年时间,她完成了由一名师范大学生到合格班主任的蜕变。
    教育之重,理念先行。“和合共生,守正出新”是一实验的教育理念,万星琦认为“和合共生”体现了教育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让来自不同家庭,拥有不同成长经历和性格特点的学生学会彼此接纳、彼此尊重,在一实验这个大家庭里共同成长。“守正出新”是要求教师牢记初心使命、坚守师德师风、追求教育公平,在做好立德树人这个“根本”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水平,创新教育教学方式,以高质量的教育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没有爱的教育是不成功的”。作为班主任,万星琦坚持把“为生命而教、为创造力而教、为终身发展而教”作为生命教育的目标和原则。以宽广的胸怀去接纳每一位学生,用爱去滋润每一个学生心田。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工作中,她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和家长沟通交流、谈心谈话,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学习状态,守护学生心理健康,努力培养学生乐观、乐想、乐学、乐创的人格底蕴。
    她积极参加和组织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活动中,孩子们读童诗、写童诗,在文字间感受永恒与爱、体味生命之美。2017年,一实验成为全国中小学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特色学校联盟的发起单位,万星琦在全国德育与班主任工作“六育人”成果展示交流会发言,得到参会领导及全国各地同仁的赞许。
    2019年,她获得全国“第八届生命教育创新高峰论坛暨教学观摩课比赛”一等奖和2019年度“全国生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此外,从教的十余年里,她还先后荣获“全国科研型骨干教师”“省优秀团干部”“省少先队优秀贡献奖”“市科研骨干教师”“市优秀团干部”“区骨干教师”“区十佳少先队辅导员”“区教学能手”“区先进个人”等40余项殊荣。
    从教感言
    “用爱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我会一直努力带领孩子们踏上‘生命课程’之旅,成为孩子一生的引路人。” ——万星琦




黑发积霜织日月  粉笔无言写春秋
——记辽源市灯塔中学数学教师、教务处主任 徐广清


    1997年7月,徐广清在他人的资助下,完成了大学学业,回到了母校——东辽县石河中学任教(现辽源市灯塔镇中学校)。虽然现在已是教务处主任,但他一直不忘初心,一如既往地坚守、爱护着灯塔中学和他的学生。
    1999年秋天的一个早晨,准备上课的徐广清发现班里少了一个孩子,是住在大房村五组的王某娇。下了课,他便骑着自行车到该学生家里家访。十几公里的路并不好走,大雨冲断了原有的路,形成一条水流湍急的“长河”,无法骑行,他只能右手扛起自行车,左手一边拎着鞋、一边拨动玉米秸秆,穿过玉米地。这20分钟后,从玉米地里走出来的徐广清已是满身泥水“伤痕累累”。又过了10分钟,才到学生家。这个学生家庭困难,父亲打算让孩子辍学,在家里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徐广清听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孩子在学校的优异表现一一道来,又将国家助学的政策介绍一番,这位父亲同意孩子继续上学。第二天,王某娇回到学校上课,徐广清早早就将自己为她买的学习用具摆在她的书桌上。那一年,徐广清所带的班级无“流失生”。
    2005年,徐广清骑着新买不久的摩托车上班,在校门口他看到一群孩子在“围观”。有学生说,前面一辆摩托车刮倒了同学之后逃逸了……听完,徐广清骑上摩托车就朝着“肇事”那辆骑摩托车行进的方向追去。大约追了半个小时,追上了那两辆摩托车。徐广清态度强硬,说明了校方会追究到底。对方不情愿地拿出100元钱,也留下了联系方式,表示会负责到底。幸运的是,经过医院的检查,被刮倒的学生并无大碍。此时,徐广清才松了一口气。
    23个春秋,8000多个日夜,徐广清送走了11届,800多名乡村初中毕业生。15年的班主任工作,让他和孩子们紧紧的团结在一起。曾经的风华正茂,现在的不惑之年,岁月改变了他的容颜和体态,却无法动摇一名乡村教师那份执著的坚守。
    从教感言
    “人的生命长河中,就是不断地付出与收获。我因为有了社会的资助,才收获了学业和神圣的教师职业。我为学生们付出我的劳动,学生们收获着知识和成长,我也收获了学生成长进步带给我的快乐。” ——徐广清




“农民”的儿子  “博士”的老师
——记辽源市第五中学数学教师、班主任 刘新昕


    今年40岁的刘新昕虽然是“80后”的青年高中教师,但却是有17年教龄的优秀、“网红”班主任。他的学生有清华、北大的高材生,也有吉林大学、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的博士生……
    刘新昕出身农民家庭,是家中六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因为从小就崇拜老师,所以高考报志愿时他毅然填报了师范大学的师范专业。他给自己将来的人生设定两条路,要么种地、要么教书。
    2003年,刘新昕大学毕业,同年便考进辽源市第五中学,成为当时我市最年轻的高中教师之一。不仅如此,学校还安排他当班主任,这是历练,也是挑战。
    虽然刘新昕当时是教师队伍中的新人,但仅在半个学期内,他就将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对班里每个学生的性格、成绩了如指掌。因为没“代沟”,刘新昕和学生们的相处模式更像朋友,学生们在课下都称呼他“昕哥”。他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传授知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学生,感动着家长、同事和社会。17年来,刘新昕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更注重他们的身心成长。因此,他以“活动育人”,利用节假日带学生徒步,制定班级“跑步月”计划。学生成绩提高了,他设法奖励;学生情绪有波动了,他及时心理疏导;学生遇到危险了,他更是不顾个人安危奋勇保护。
    对家庭有困难的同学,他还默默资助。资助金额从300元、500元到如今的1050元,受助学生从几人到如今的几十人。17年里,刘新昕以个人名义,资助困难学生累计超过4万元。学校了解此事之后,根据他单次资助的最高金额,将这个爱心行动命名为“1050爱心助学计划”。
    2011年开始,刘新昕患上了“世界十大疑难杂症”之一的疾病——强直性脊柱炎。医生和家人多次劝他离开讲台,这对他来讲,无疑是比身体病痛更痛苦的事。在医院治疗一个多月后,他不顾身体的病痛和医生的劝阻,毅然回到了讲台上。
    从教17年的刘新昕,做了15年的班主任。送走了5届毕业班,培养出6名清华、3名北大高材生,多名博士研究生,2名理科状元、1名文科状元。这是他教育生涯的荣耀,是辽源市第五中学的辉煌,是辽源教育事业的骄傲,更是所有辽源人的荣光。
    春耕秋收,润物无声。凭借着多年来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刘新昕先后获得“辽源市优秀班主任”“辽源市师德模范”“辽源好人”“省级骨干教师”“吉林好人——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
    从教感言
    “老师就应该是一盏明灯,播撒着智慧、传递着光明,启迪学生们的心灵。”  ——刘新昕


    本版稿件由 本报记者 王超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