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径
探索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径
——辽源市实施“三百工程”纪实
《吉林日报》记者 隋二龙 赵蓓蓓
初秋时节,绿意犹在。
记者走进辽源市龙山区工农乡苇塘村6组,只见金叶榆、五角枫等多个树种整齐排列,远远望去,一株株树木舒枝展叶、迎风摇曳,仿佛置身于“绿色海洋”中,令人陶醉。
在东丰县和东辽县等地,原本杂草丛生的坡地上渐渐被长势喜人的苗木所取代,生机尽显。
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得到有效遏制,绿色生态空间不断拓展……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绿色理念深入人心,这些变化无不诠释着辽源对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的探索。
近两年,辽源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计划利用5年时间,总投资超过150亿元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建设百万亩造林工程、百万亩良田建设工程和百公里河道治理“三百工程”为突破口,在做好生态保护修复的同时,着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过去种地得看老天爷‘脸色’,如今再不用担心粮食产量的问题,土地流转后,还能在家门口打工,一年挣双份工资,更值得一提的是,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日子真是越来越舒心了!”苇塘村村民李金财道出了当地许多农民的心声。
随行的村党支部书记周金波告诉记者,苇塘村耕地距离东辽河上游较近,农药化肥和秸秆带来的环境影响不容忽视,为了保护水源地,响应市里百万亩造林工程,村民都积极流转土地,并选择变身“养护员”,精心侍弄树木,收入明显高于以前。
据了解,辽源市百万亩造林工程计划总投资103亿元,造林6.9万公顷,重点打造5311工程,即以红松果林、大榛子为主的坚果类,以黑果花楸为主的长白山浆果类,以元宝枫为主的木本油料类,以柞树为主的放养类,以龙丰、龙冠、梨等为主的林果类+其他经济林、林下菌菜、林下养殖+绿化苗木+生态旅游(康养)。项目建成后绿色生态空间将大幅拓展,全市绿化率提高13个百分点,能够涵养水源6.6—10亿立方米,相当于新建10座中型水库;盛果期林产品年产值可达36亿元,木材储备效益可达22.7亿元。
这两天,东丰县博瑞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苏振财显得格外忙碌,每天除了组织合作社成员检修农机外,还要到农田里查看玉米长势情况。
“市里和县里下大力度实施百万亩良田建设工程,受益最大的就是百姓,原来的砂石路变成了水泥路,灌溉问题也解决了,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农田作业效率越来越高,今年粮食一定能增收!”提及良田建设,苏振财打开了话匣子。
为有效保护黑土地,辽源实施了百万亩良田建设工程,计划总投资12.5亿元,分类施策,系统改造提升坡地、平洼地等区域,新建集中连片、田型规范、地块平整、配套齐全的良田100万亩。预计粮食增产10%以上,年增收2亿元,总产稳定在30亿斤以上;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深度融合载体不断涌出,农民增收年均10%以上。
9月2日,在仙人河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二标段,挖掘机正在进行基槽开挖和回填工作,两岸绿化怡人,繁花点缀,前来观赏休闲的市民络绎不绝。
仙人河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是辽源市百公里河道治理工程的重点。
据悉,辽源百公里河道治理工程计划总投资37亿元,对东辽河流域31条干支流及辉发河流域主要河流的612公里河道进行系统治理,同时实施水源地保护、人工湿地、水土保持、水景观等7类72项工程,修复水生态、丰沛水资源、改善水环境,彻底消除黑河臭河垃圾河。
截至目前,东辽河河清断面34年来首次达到四类水体,百万亩造林完成45万亩,累计治理河道143公里,高标准农田达到194万亩。一幅青山绿水、沃野田园的美丽画卷正跃然眼前,幻化出辽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转自《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