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黑土地 捧好金饭碗

守护黑土地 捧好金饭碗
——我市打造百万亩良田“五年规划”速览


编前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末来吉林考察时强调:“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这一关于黑土地保护的重要指示再次表明,想把中国人民的饭碗端在我们自己手上,就要保护好我们的土地。
    如何高效推进土地保护,把饭碗端稳、端好?辽源推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计划五年内打造百万亩良田,为加快黑土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探索实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今日,本报带您速读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五年规划”,一同了解我市如何完成百万亩良田的建设、捧好黑土地这个金饭碗。



中草药基地建设平稳有序。


路、水分离,提升农田道路防涝能力。

过道方涵工程按计划推进。

农田排水渠工程助力农业提产增效。




    实施目标——


    我市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为目标,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求,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突破口,科学规划农业生态系统,系统改造山地、坡地、平地等区域,调结构、转方式,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农业生态短板。
    计划利用2020年—2024年五年时间,新建100万亩良田,全市良田达到29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5%以上,粮食可增产10%以上,年增收2亿元以上。




    实施原则——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统筹推进,系统治理。建成旱能灌、涝能排、稳产高产、优质高效良田。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整治。
    适度集中,综合开发。治理一片,见效一片,巩固一片。
    科技支撑,创新驱动。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




    进度预期——


    全市耕地363万亩,已建高标准农田194万亩,5年计划新建100万亩。
    其中:
    东丰县耕地184.2万亩,已建高标准农田69.13万亩,5年计划新建45万亩;
    东辽县耕地162万亩,已建高标准农田100.18万亩,5年计划新建45万亩;
    市本级耕地16.7万亩,已建高标准农田24.48万亩(含重复建设面积),5年计划新建10万亩。




辽源市百万亩良田建设年度任务计划表




    预期成效——


    生态效益 与百万亩造林工程、百公里河道治理工程相互衔接、相互促进,使全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使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现象得到遏制,水源得到涵养,水质得到提升,黑土地得到保护。生态环境形成良性循环,为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效地促进了全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效益 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趋于合理;黑土地得以保护;农业产出能力实现新的跃升;百万亩良田成为辽源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粮食单产实现新的突破;农业节本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年均增长10%以上;湖光山色、五彩田园为新产业、新业态和三产融合创造了条件,使六次产业效益倍增。
    社会效益 落实了国家粮食安全责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质;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使农业成为有吸引力的产业,促进了农民工、复转军人、大学生返乡创业和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生活习惯。




    实施方案——


    山地:生态造林+立体农业


    特点分析:山地的农业生产挤占生态空间,导致水源涵养能力严重不足,水土流失严重。同时,山地粮食生产能力不稳定,农药化肥大量使用也使土质变差。应通过造林增绿,恢复自然生态、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改善农田气候条件。
    具体措施:科学调整补划基本农田,对坡度较大的耕地不再种植籽粒玉米,改种柞树、元宝枫等生态林及黑果花楸、蓝莓、树莓、蓝靛果、榛子等长白山浆果、坚果。发展林下经济,推广林农交错、立体种植模式,重点推广林粮间作、林药间作、林菜间作、林菌间作、林果间作。推广立体养殖模式,形成节本增效、互利共生、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生物、生态链,重点推广林—蚯蚓养殖模式、林—虫—禽养殖模式。培育加工产业,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打造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实现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
    示范模式:东辽县万亩黑果花楸示范项目模式




    坡地:土地整理+丰产方


    特点分析:坡地平整度差、机械化作业率低,抗旱井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存在水土流失和跑水、跑肥、跑土的问题,土地产出效益逐年降低。应以土地整理为手段,将“坡耕地”平整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同时,促进农机和农技的应用,提高土地产出能力,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生产、集约经营。
    具体措施:对坡地进行统一规划,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和土地托管,促使土地集中连片。对坡度较大地块修建等高梯田、地埂植物带、谷坊、环形截水沟、排灌系统等,减少水土流失,保水保肥。修建农田作业路,使坡地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机械化作业能力有大的提高。保护黑土地。通过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增施有机肥、客土改良、粮豆轮作、休耕轮作等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推广绿色生产,遏制土壤沙化、碱化、退化。
    示范模式:金州鴜鹭湖梯田花海模式




    平洼地:技术集成+设施农业


    特点分析:平洼地土地分散经营,集约化程度低。高产不稳产,设施配套率低,标准化、品牌化、节水化、融合化水平不高。应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本下乡,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集中连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推动政技物结合和良种、良法、良技配套,提高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农机化、节水化水平,大幅提高单产。
    具体措施: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解决土地经营分散化、土地碎片化问题,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强化科技支撑。推广粮经饲轮作、秸秆覆盖还田免耕、大垄双行栽培、喷灌、滴灌等技术。加快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广秸秆、畜禽粪污还田。
    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落实吉林省支持新建设施园艺项目,大力推动规模化棚膜经济发展,向季节、空间、时间要效益。
    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方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做到精准施药和科学安全施药,实现农药减量控害,推动标准化生产、品牌建设。
    示范模式:吉米飘香模式、中科院模式




    河谷地:流域治理+生态谷


    特点分析:小流域没有得到系统治理,自然风光、生态环境、产业不协调,生态功能和综合效益没有发挥出来。应打造集生态治理、特色种植、乡村旅游、观光农业于一体的沟域经济模式,把河谷地建成绿色生态谷、现代农业产业园、人们休闲好去处。
    具体措施:强化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对小流域进行治理,提高水源涵养能力,防止水土流失。水土保持与水源保护并重。支持有水源的山沟建设小水库、小塘坝、小型集雨设施等水源工程,为农田灌溉及生活用水贮备水源。落实管护责任机制。严格落实谁治理、谁管理、谁受益的管护责任制,明确管理主体,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经营主体承包,规范承包经营行为,依法保护经营者合法权益。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兼顾树种、花期选择,层次、色彩搭配,打造生态谷。
    示范模式:东辽县辽河源镇安北村模式、辽源市龙山区硅泉谷生态农业模式




    废弃地:生态修复+农业综合体


    特点分析:辽源地区废弃矿山、废弃工厂、荒山荒沟没有得到系统治理,采煤沉陷区面积较大,有必要进行生态修复和开发利用。应根据地形、植被、土壤和水体的现状,统筹考虑地形的高低变化、恢复的难易程度和植被条件,实施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工程,对废弃矿山、裸露山体、采煤沉陷区进行生态修复和综合开发。
    具体措施:对废弃矿山、工厂进行土地治理和生态治理。及时清理垃圾,采用分层剥离覆土、直接覆土和客土回填等工艺,选取适宜的植物品种。对裸露山体进行治理,补植灌木和草本植物,减少滑坡现象。对塌陷区进行生态修复和开发利用。对于塌陷区水域污水,建造人工湿地,配以相应水生植物,起到过滤和净化作用,增加景观多样性。对恢复的耕地发展花卉、苗木等产业,打造田园综合体,推进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发展。
    示范模式:辽源市国家矿山公园模式




    保障措施——


    坚持规划引领,强化顶层设计。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编制符合辽源实际、切实可行的《辽源市百万亩良田建设工程规划》,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辽源市百万亩造林工程规划》《辽源市百公里河道治理工程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相衔接,避免出现规划冲突和投资浪费。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确保规划设计质量。按年度安排建设任务,突出重点,集中投入,有序推进规划实施。
    坚持多元投入,强化项目支撑。坚持政府主导,争取政策支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强不同渠道资金的有机整合。不断谋划、包装、申报、争取项目,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等项目筹集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和工商资本多方参与建设。鼓励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筹资投劳,参与农田建设和运营管理。
    坚持规模经营,强化示范带动。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农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形式,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牵头组建或加入合作社,支持涉农企业带动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发展规模经营。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积极发展种苗繁育、水利灌排、统防统治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实现统一耕作、规模化生产。
    坚持整合资源,强化各方协同。围绕做活林、水、田“三篇文章”,统筹实施“三百工程”,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进一步整合资源、整合项目、整合资金,涉农资金可以打捆使用。鼓励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百万亩良田建设与开发。充分调动县(区)、乡(镇)的积极性,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
    坚持党的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强化党委对“三百工程”统一领导,抓好任务落实、资金保障、监督评价和运营管护等工作。农业农村部门要全面履行好农田建设集中统一管理职责,发改、财政、自然资源、水利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合力做好资金投入、新增耕地核定、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等工作,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作配合、职责落实”的工作机制。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刘红娇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刘鹰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