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有需要,多难都要干
老旧小区改造——改得行不行、群众是否满意?
群众有需要,多难都要干
本报记者 王茵
改造后的小区环境与公园无异。 本报记者 刘鹰 摄
7月16日晚,在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委书记柴伟调度城市“双修”工作进展情况。谈到老旧小区改造时,他的话斩钉截铁:“群众有需要,多难都要干!”
“群众有需要,多难都要干!”这是党委、政府的态度和决心,有了这份态度和决心,推动我市老旧小区改造便有了强大动力。
8月12日,在红卫小区,工程责任人王清玉告诉记者,这个小区共23栋楼,最早的一栋建于1988年,距今已经32年了。在他们施工队负责改造的几个小区中,这是难度最大、问题最多、施工最为复杂的小区。为确保工程进度,3月23日疫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期间,他们便已进驻施工现场,成为全省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中最早复工复产的单位。
冒着疫情风险率先启动开复工,这样的工作力度得到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而这样的底气来自于前期工作的顺利推进。
在市住建局,记者了解到,为了便于改造施工,腾空老旧小区内被占用的公共空间,我市集中住建、公安、城管、社区等各部门力量,春节过后便对老旧小区内违建进行全面整治,共拆除违章建筑4143处,面积9.1万平方米,清理小片荒14.3万平方米,拆除栅栏4.27万米,清理僵尸车198辆,清理乱堆乱放杂物3149处,清理垃圾2.8吨。
清理、改造、建设,在这一过程中,理念和规划至关重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双修工程”,我市聘请专家专门制定了老旧小区改造总体规划、片区控制性规划及“一区一案”“一楼一案”“一单元一案”详细规划。工作中特别强调“四结合、五同步”,即老旧小区改造与城市总体风貌规划相结合、与小区内外水电气热专项规划相结合、与市政路网和公共交通规划相结合、与养老抚幼社区服务中心规划相结合;同步实施小区路网改造、拆违治乱、管道设施设备升级、地下与地上设施改造、海绵城市及垃圾分类,并充分考虑临山、临河、临景因素,建设特色小区,旨在形成“一街一景”“一区一景”,打造覆盖全城范围的15分钟便民服务生活圈。
8月13日,在金三角小区,新铺的柏油路面泛着淡淡的沥青味儿,簇新的褚红色方砖平平展展,一台大功率的挖掘机正在中心广场内卖力地“咆哮”。项目经理王路遥告诉记者,他们正在进行的是广场仿生景观建设,下一步要实施的是楼道、外立面提升工程。
说起改造效果,住在小区左侧楼5楼508室的冯秀英笑得合不拢嘴:“我们大伙儿商量了,等把活儿都干完,我们请社区同志和干活的工人一起吃个饭,得好好谢谢他们。”
冯秀英的话让王路遥很是开心。他告诉记者,自己这支施工队伍来自吉林市,为了参与辽源的工程建设,特意在这儿注册了公司,今年老旧小区改造施工中,他们一共负责5个小区,“其他那几个小区还有不少老百姓给送锦旗、送表扬信的。咱知道,这锦旗和表扬信点赞的都是党委政府,咱作为具体干活的人,尽最大努力把活儿干好就是回报了。”
“尽最大努力把活儿干好”,这是施工单位的想法,也是所有老旧小区参建部门的想法,党委政府的态度决定了“旧改”工程的温度,有温度的老旧小区改造才是百姓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