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家乡 讲文明 争做新时代东辽人

爱家乡 讲文明 争做新时代东辽人


东辽县社保局 宋奎村


    说起家乡,映入脑海中是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成长起来的我,来到工作的地方,那个慢慢熟悉的地方,是我的第二家乡——东辽县白泉镇。我来这里已经工作三年了,从2017年省考考入东辽县社保局,便住在这里,感受着这里的一切。
    记得刚来到这里,我便被“上善辽河水,厚德东辽人”几个字吸引住了,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许她也像“母亲河”黄河一样,不仅仅养育着我们,也孕育出一种精神、一种文明。来到一个地方久了,都会潜移默化地融入这个城市,爱上这个地方。从刚开始工作、生活,再到熟悉每一条街道,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在拉近我与这座城市的距离。不由得我想爱这座城市,我想为这座城市做点什么。
    爱家乡,做“家乡的主人”
    爱是由心而发的,不求回报、甘于奉献。我要去爱护她的一草一木、保护她的生态环境、遵守她的社会秩序……做家乡的主人。怎么样做好这个主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我要转变我的思想观念,甘于奉献,严于律己;还要做到言行一致,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价值导向,增强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工作尽职尽责,爱国守法;生活中要有环保意识,从最平常的事情做起,把保护生态环境当成一种潮流,“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自身不仅要做一名实践者的同时,更要带动身边的人保护生态环境,齐心共建大美东辽;更要有坚定不移的毅力和斗志,持之以恒的决心和开放包容的气度,做“家乡的主人”并非易事,所以要坚持并且努力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缓缓发力,久久为功”,才能向目标更进一步,才能实现做“家乡的主人”。在实践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困难与挑战,这更需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更需要实践行动的引领者,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做家乡的保护者。
    讲文明,做“文明的传播者”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在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中,我们知道:孔融让梨,尊重长辈传为美谈;岳飞问路,颇知礼节,才得以校场比武,骑马跨天下。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人,我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文明礼仪的传统美德。文明礼仪是一个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水准的高低影响着社会生活的质量,关乎提高全民素质的要求,更关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文明礼仪是否周全,不仅显示其修养、素质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到事业、业务的成功,而每个人对文明的理解也是有差别的,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才会有《文明公约》的出台,它给我们提供了文明的标准。与人交往过程中,多说“请”字;与人产生矛盾,多些包容;打扰麻烦他人,多声“谢谢”等等,都会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加融洽。讲文明不是个人的份内之事,对不文明行为及时劝阻,这是权利也是义务。讲文明,她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使人与人之间的紧张感松弛下来,更能让人接近你、接受你。当礼仪之花慢慢散开的时候,我们的家乡也会变得更加温暖、和谐、幸福。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做文明的传播者。
    正如“上善辽河水,厚德东辽人”所说的那样,我相信每位东辽人都有这特有的品质,都对这片土地有着很深的感情。艾青曾说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有着这浓烈的感情,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著、“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担当,为实现“六个东辽”贡献新的更大力量。“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为把家乡建设成更美丽的城市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