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四力”拉练聚焦东丰县

    8月7日清晨,辽源日报社20余名记者组团到东丰县杨木林镇四合村、横道河镇三好村,即本报第四期“四力”拉练活动再次走进基层采访。笔记本、摄影机、录音笔……《辽源日报》记者锤炼“四力”的脚步一直在采撷新闻的路上——


本报记者“四力”拉练聚焦东丰县



    为将人居环境整治真正让村民受益,东丰县杨木林镇四合村新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把创建“美丽庭院、干净人家”纳入考评,不断提升村民参与和村民自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时,促进综合治理水平提高。如今,村民们的生活环境如同城中公园。    本报记者 刘鹰 摄


本报记者在四合村采访中药材种植情况。本报记者 魏利军 摄




过去靠体力赚钱  现在用脑子赚钱
尹洪军带领村民致富算盘打得啪啪响


    本报讯(记者 刘红娇)8月,玉米已经结棒,有经验的农民可以据其长势估算收成。杨木林镇四合村村民訾忠耀就对用玉米套种药材的村书记尹洪军说:“你这地里玉米收成绝对不比我家的少,尹书记,地里的药材收成都算你‘偏得’了。”
    农民种地就爱“大帮哄儿”,什么涨价种什么,可第二年庄稼丰收却导致价格下跌,反而没赚到钱。四合村的村民也没少因为跟风种地跌跟头儿。作为村子的当家人,村书记决不能是个糊涂人,村民算不好种地的账,就得由村书记来算。四合村村书记尹洪军流转部分村民土地,带着他们研究起了药材种植,村民訾忠耀流转的六亩地就是其中之一。过去訾忠耀六亩地能种61垄玉米,一年也就得一万二。今年改用玉米套种篙本,种的48垄玉米能得一万多元,篙本“皮实”好侍候,用种子种植一亩地只需四百元,虽然篙本两年一收,但六亩地药材少说赚八、九万元钱。这笔账尹洪军算得“精明”,村民们也都看得明白。已有许多户村民想要学着套种药材,还早早就跟村里预定了明年种苗,村里也会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和联系回收。
    为了带领村民致富,尹洪军根据草药种植习性和市场稳定性,选出了大豆套种山赤芍、玉米套种篙本等几种药材套种模式,采取以短养长的方式保障成本和收益间的平衡,生怕村民在种药材上栽跟头儿。不仅如此,他还开发出药材的其他创收方式。四组村民曲丰库想开农家乐,尹洪军就给他支了一招儿:“开农家乐就得有特色,篙本叶可食用、根可入药,不仅镇疼解热,还对脑血栓有一定疗效。用篙本叶做菜味美又养生,还愁客人不来?”曲丰库听后大喜,连说:“书记这招儿高!”曲丰库家的农家乐有了篙本炖鱼、篙本馅包子等招牌菜,果然客流激增,不仅打响了名号,收效也非常可喜。
    四合村流转村民土地套种药材,庄稼收入稳定,药材的花期可观赏,吸引游客,药材入药部分收益高,而其他花叶果实等可食用部分又能当成特色产品出售……尹洪军带领全村致富的算盘打得啪啪响,四合村村民何愁不富裕?






种药材周期长  眼前没收益咋办
四合村农作物与中药材“套种”两不误


    本报讯(记者 田美琦)明明知道种植中药材比种大苞米来钱,可人们的种植积极性还是不够高,是因为中药材周期长,眼前没收入日子难熬。8月7日,记者来到东丰县杨木林镇四合村,村党支部书记尹洪军说,我们村实行农作物与中药材套种,以短养长,有效破解了这个难题。
    这个村以前也是大苞米当家,农民收入一直是徘徊不前,难求突破。为了探索增收门道,村党支部书记尹洪军率先种植中药材,为村民趟趟增收路子。他先后引进蒿本、山赤芍、苍术中药材试种,结果效益是种苞米的好几倍。但蒿本是两年生,而山赤芍生长周期更长,得三到四年才能收获,没点家底的日子确实难熬,想到几年后市场啥样还不知道呢,所以村民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不是很高。经过思考,村班子想到了农作物与中药材进行套种的办法。经过实验,苞米、大豆与中药材套种后,苞米、大豆的产量仅比正常产量减少二三成。这样当年收入有了保证,日子不受影响,中药材收入等于白捡,探索出一条以短养长的办法,受到村民的欢迎。今年,全村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明显高涨起来,总种植面积达到200多亩。






“面子”有了就应该琢磨“里子”


    本报讯(记者 张庆春)来到东丰县杨木林镇四合村四组令你心旷神怡,整洁的村路两侧一边是鲜花树木包围的微景观,一边是整齐、通透的红色元素院墙,各家各户窗明几净,真是美不胜收。8月7日,村党支部书记尹洪军对记者说,其实环境的变化是次要的,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才是最重要的,包括我在内,有了“面子”能不琢磨“里子”吗?
    去年以来,这个村开始美丽乡村建设,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迁移柴草垛,拆除大量有碍观瞻的仓房、苞米楼子、破损院墙及老旧大门等违建50多处。沿公路栽树3500多棵,种花500多平方米,打造微景观3处,打造了一处4000平方米的莲花泡葫芦泉。还在统一新建通透院墙670多延长米的基础上,开展“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评比活动,使得村容村貌及各家各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进四合村令人赞叹不已。
    “面子”有了以后,“里子”咋办?村书记尹洪军感到新的压力来了:“面子”总不能充当“里子”,乡村美丽不能顶钱花,还得琢磨来钱道。他尝试种植中药材已经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为了引导全村村民发展中药材生产,租用村民的土地分别种了芥梗20亩、蒿本40亩、山赤芍50亩、苍术20亩,然后让村民来打工,经常给他们一笔一笔算种植中药材的效益账。在村里的引导下,全村发展蒿本70亩、山赤芍50亩、苍术130多亩。年底仅中药材就能增加收入200 多万元。村书记是这样,村民也是这样,也用心琢磨挣钱装满“里子”。村民曲丰库了解到蒿本不仅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而且是很好的食材。他就用蒿本叶包包子、炖鱼,味道好鲜好美,吃过的人还想再吃。于是曲丰库尝试在自家办起了农家乐非常受欢迎,回头客不断。






干部信心大  村民干劲足
四合村美丽乡村建设提振村民精气神


    本报讯(记者 季式学)都说家丑不可外扬,8月7日,东丰县杨木林镇四合村党支部书记尹洪军却当着记者的面儿,一点儿没含糊磕碜该村是“老四合”“破四合”。
    尹洪军说这话是有原因的,就在两年前,村里柴草垛随意堆放,大粪堆群蝇乱飞,村子埋汰不说,村民们连自家院子也懒得打扫。    
    去年,全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合村的279个柴草垛成了棘手问题,面对村民们“他家不动我家也不挪”的观望态度,尹洪军急了,他立刻召集四合村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开会,并撂下狠话:要想在四合村站住脚,大家就必须干出个样,想尽一切办法,就算拿自己的亲朋好友“开刀”,也要最快把柴草垛解决了。
    尹洪军身先士卒,他先让“熟人儿”清除柴草垛,之后从早到晚的做村民们的思想工作,半夜下班是常有的事儿,大家一看村书记这么卖力,也都跟着干,就这样全村279个柴草垛26天实现全部挪到指定地点。
    治理柴草垛的问题解决了,村干部有了底气,村民看到了村子变化,开始自觉配合村里的工作。
    尹洪军趁热打铁,决定给四合村建院墙。他便去外地考察农村院墙样。在考察地,他看着人家的院墙布置得很美观,他就好信儿透过门缝往里看,结果里面乱糟糟的,看到美丽院墙成了“遮羞墙”,尹洪军很失望。他暗下决心:人居环境整治,四合村绝不能玩虚的,干脆就建通透院墙,谁家啥样一目了然。
    考察结束后,他回到村里,和村干部商量,大家一拍即合,说干就干。去年7月,他将四合村4组做示范点儿,组织人手为村里安了860米的通透院墙。自家大院“公之于众”,好面儿的村民赶紧行动起来,打扫家里的卫生,平时大咧咧懒散的村民也拾起扫把说干就干,自从安了通透院墙,四合村4组35户村民争先比优,谁也没闲着。
    4组村民宋淑香今年68岁,为了赶超同村的“竞争对手”,贪黑拾掇家务,别看是30多年的老房子,玻璃让她擦得倍儿亮,窗户框漆都掉了也都一尘不染。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家也在开展的“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评比活动中,获得了“美丽庭院”的美称。






美景随处“晒”  致富有人带
四合村有了颜值要幸福


    本报讯(记者 于蕾)8月7日,记者走进东丰县杨木林镇四合村四组,只见村路两侧房屋院落明亮整洁,花草相间景观别致,这里空气清新、彩蝶飞舞,路边也不见了“溜达”的鸡、鸭、鹅、狗。“美丽乡村建设,让我们四合村的面貌大变样,就连每户庭院,都是一处美景。”四合村党支部书记尹洪军自豪地说。
    去年以来,东丰县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四合村仅用26天,便在全镇率先完成柴草垛迁移和违章建筑拆除任务,共迁移柴草垛436个,拆除违建50余处,同时,在公路沿线栽树3500株,栽花500平方米,新建红色元素院墙670延长米,在全县率先打造1处占地3000平方米的“巾帼林”微景观,并根据小地名的特点,打造了4000平方米的莲花泡葫芦泉。“我们这里一点儿也不比城市公园里的景色差,没事我们也拍些风景照,拿到朋友圈和抖音里晒一晒。”村民王洪军对记者说。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了,村民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每家每户的“小环境”都为全村环境提升加了一分。特别是开展“美丽庭院”“干净人家”评比活动以来,全村已有156户人家评上了星级。今年68岁的宋树香为了自家能从3星变4星,硬是里里外外打扫到半夜不歇气儿。
    如今四合村颜值有了,村书记尹洪军便在心里盘算着如何带领全村百姓致富,共同走上幸福路。为了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尹洪军带头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村集体和村民开展蒿本等中药材种植项目,在他的带动下,全村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2020年,种植中药材200亩以上,带动农户50户以上,预计年底可增收百万元。
    “过去我们这里地破人穷,被称作‘破四合’,现在这里变美了,我就更有信心带领全村人把这小日子过好。”尹洪军说。






“一地双收”拓宽农民致富路


    本报讯(记者 高琳)8月7日,位于东丰县杨木林镇四合村一个农家乐里,经营者曲丰库正忙着包包子,曲丰库告诉记者:“这是用蒿本叶做的馅,香气浓郁、味道鲜美。蒿本作为药食两用,还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等功效。”在这里种植的大量药材不仅成为当地独特的风景线,更为村民们打开一个致富的新思路。
    对于农民而言,土地就是财富,为了让土地最大限度开发它的价值,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村党支部书记带头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村集体和村民开展中药材种植等项目。眼下,全村发展蒿本70亩、山赤芍50亩、苍术130多亩。年底仅中药材就能增加收入200多万元。
    记者放眼望去,一行行玉米间里的蒿本、苍术等中药材,在绿油油的玉米秆下长得格外茂盛,焕发出勃勃生机。
    谈到中药种植,村书记尹洪军说:“相比传统农作物,中药材对土地的要求并不高,玉米、大豆等植物喜热喜光,而大部分中药材在半阴半阳的环境生长最好,实行套种,既省工、省时、省地,还不影响当年套种作物的产量,有一举多得的优势。”
    四合村努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在推动自身产业发展的同时,辐射带动作用也日益显现,周边的蛤蚂河等村也都有农户前来学习中药材种植技术,回村后发展中药材种植,促进了全镇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鹿苑”稻米香飘四方


    本报讯(记者 徐楠)晶莹剔透一粒米,清香诱人一碗饭。这饭碗端在了勤劳的东丰人自己手上,这饭碗装的是智慧的东丰人培育种植的品质好米。提起东丰县的品质好米,则要聚焦横道河镇三好村金谷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及其倾心打造的水稻品牌——康熙鹿苑生态大米。
    从品质把控到品牌营销,“康熙鹿苑生态大米”的成长有故事、有情怀、有坚持。
    1682年,清朝康熙皇帝二次东巡来到东丰,在盛京围场阅兵狩猎期间,当地以鹿粪为肥料所种植的粳米,提供给康熙皇帝行营为贡米。1895年,清朝光绪皇帝承袭祖志,钦敕“皇家鹿苑”,鹿苑贡米因此得名。
    “康熙鹿苑生态大米”是东丰县金谷种植专业合作社依托天然资源,承袭贡米古法、融合新式科技种植的绿色生态有机水稻。充分灌溉清澈无污染的横道河水;施用由发酵鹿粪、草木灰和腐殖酸混合的有机生态肥料,促进水稻吸收营养;使用瑞士进口的太阳能生物诱杀灯矩阵防治害虫;人工插秧、除草、脱粒等劳作过程均可通过稻田里安装的摄像监控同步到手机实时观看,稻米种植、产出每一个环节都坚持用心、细心、专心,只为保证大米营养好吃又安全!
    古时的鹿苑贡米,如今的“康熙鹿苑生态大米”,东丰县独有的“鹿苑町香”品种稻米纯正米香,筋道软滑,回味绵甜,食味值高,口感极佳,一如既往的好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好口碑。2019年12月,东丰县金谷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第四届中国农业(博鳌)论坛暨首届农业产业“e论坛”上获得上榜品牌荣誉;河北的鑫达钢铁更是长期在此定向采购稻米。
    稻米承载着东丰人最朴实的情怀,通过持续发展优质水稻种植,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通过展现“鹿苑町香”稻种醇香的风味,让东丰县“康熙鹿苑生态大米”美名远播、香飘四方。






干部做在前  村民不落后
四合村人居环境整治家家比着干


    本报讯(记者 宋建立)8月7日,记者走进东丰县杨木林镇四合村看到,远处亭台、小桥、流水静谧怡人,近处村居院落干净整齐,微风吹过,玉米叶发出唰唰的声响,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
    “原来家家‘各自为政’,苞米楼子、柴火垛都是随意堆放,散养家畜粪便到处都是,一到雨天,粪便和泥又脏又泞……”说起四合村的环境变化,最有发言权的还得是村党支部书记尹洪军。自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尹洪军既得起早贪黑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还得身体力行搞整治。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尹洪军的带领下,村干部率先垂范,带头搬迁柴草垛,带头拆违建,仅用一个月时间,在全镇率先完成柴草垛迁移和违章建筑拆除任务,设立柴草垛集中堆放点围挡10处,共迁移柴草垛436个,拆除了村内的仓房、苞米楼子、厕所、破损院墙及大门等违建50余处。
    四合村红色元素院墙透明敞亮,院落景致一览无余。尹洪军说:“我们之所以要做透明墙,就是要发挥“干净人家”引领带动作用,让家家户户比干净,谁家埋汰都觉得脸面挂不住。”四组村民程远军说:“以前图省事院子里散养小鸡,一天清理几次也不干净,味儿也大,一点没省事!现在把鸡圈养起来,院子里种上了花草,赏心悦目,心情也好。要是看着别人家比自家干净漂亮,还真眼气,想着法地紧捯饬。”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四合村家家户户窗明几净,院落整齐干净,家畜全部圈养只闻其声不见其踪影,“美丽庭院”“干净人家”更是各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