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领会新精神新内涵 全力以赴加快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7月30日下午,围绕落实“在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上实现新突破、在加快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这一主题,市委书记柴伟主持召开了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扩大)学习会。会上,部分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在学习贯彻7月27日市委常委(扩大)会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精神基础上,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考察吉林时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和改善民生、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等内容的重要论述,结合辽源和各自工作实际,作交流发言。现将交流发言摘要发表,供全市干部群众学习参考。
在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视察吉林,再提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与习总书记经济思想一脉相承,新形势新背景下,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科学领会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新内涵新意义。
一是在当前疫情影响严重与经济下行双重压力背景下,习总书记再提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我们抓经济社会发展明确了新方向。来吉林视察前一天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通过上半年全市耀眼经济指标来看,辽源外贸和进出口实现双提升,但面对疫情影响的国际市场停滞、以美国为首的逆全球化形势愈演愈烈,要求我们在加快推动外贸进出口的同时,更要注重开辟国内市场,立足辽源实际危中育机,牢牢抓住一汽配套、产能、排产、结算“四个回归”机遇,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强化招商引资,突出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建设,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充分借助各地布局“铁公机”新基建机遇,助推高精铝产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在“十三五”收官与“十四五”开局交替的关键节点,习总书记再提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我们谋划未来五年工作提供了新标杆。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思想,是我们认识问题、看清问题本质的金钥匙,是我们谋划未来发展工作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为吉林振兴把脉定向,提出“在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上实现新突破,在加快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为我们未来五年发展明确了主题,要借习总书记视察吉林的东风,紧紧抓住“十四五”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结合编制“十四五”规划,全面做好对上沟通对接工作,把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与国家、省里重大战略紧密联系起来,高标准规划,高质量要求,高效率推进,让辽源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三是在加快吉林振兴与承担国家战略布局双重任务中,习总书记再提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我们明确了新坐标。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的精准定位,深刻指出了“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吉林振兴发展在党和国家全局中承担的使命、肩负的任务,以及如何担当、如何发展、如何突破等一系列重大课题,为吉林振兴发展注入强大动能。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来认清问题和现状,消除路径依赖,改变传统思维方式,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序排除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效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冲击,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找准位置,在立足本职工作中助推吉林全面振兴。
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就是要敢于担当敢于创新,开动脑筋谋划新思路,放开手脚推出新举措,克难攻坚解决新问题,加快推动辽源实现高质量发展。一要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的发展,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体现在高质量发展中。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就是按照市委七届七次全会决策部署,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进“五大改革”为动力,以构建“六大体系”为抓手,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支撑,突出抓好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优化环境、保障民生等重点任务,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推动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二要落实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高质量指标体系,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晴雨表。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要科学精准地把各项指标匹配到三次产业上。稳一产抓畜牧业增长,抓住国家支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机遇,加快推进双天20万头生猪饲养、天泽农场、腾祥牧业等生猪养殖项目建设;促二产抓工业骨干企业,稳定鑫达钢铁、巨峰生化、启星铝业等重点企业生产运行,提高规上工业企业满负荷生产率,让重点企业持续对全市GDP形成正向拉动;提三产抓社零额,着力解决欧亚、民营加油站、零售药店等问题挖掘存量,培育促进消费形成增量,强化抓招商引资补齐服务业项目短板。三要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机遇、一场挑战,更是一场耐力赛。需要全市上下脚踏实地、同心协力,打牢基础,一步一个台阶;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对市情认识,强化对资源、资金、信息的统筹安排,发挥市场作用,推动各类发展要素均衡合理配置。特别是在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严峻形势下,就业是保障民生的重头戏,我们要按照习总书记指示要求,多部门联动、共同发力解决就业问题。推动农民工高质量就业,通过搭建就业平台、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等渠道,稳定向外输出和重点推进就地就近转移,解决农民工就业。加大就业援助力度,摸清就业困难群体底数,建立信息台账,分层次、分类别解决就业难题。积极稳妥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去产能职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工作,把疫情对就业的影响降到最低,最终把高质量发展成效体现在群众受益、群众满意上。
深入领会新精神新内涵 全力以赴加快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蔡宏伟
在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视察吉林,再提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与习总书记经济思想一脉相承,新形势新背景下,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科学领会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新内涵新意义。
一是在当前疫情影响严重与经济下行双重压力背景下,习总书记再提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我们抓经济社会发展明确了新方向。来吉林视察前一天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通过上半年全市耀眼经济指标来看,辽源外贸和进出口实现双提升,但面对疫情影响的国际市场停滞、以美国为首的逆全球化形势愈演愈烈,要求我们在加快推动外贸进出口的同时,更要注重开辟国内市场,立足辽源实际危中育机,牢牢抓住一汽配套、产能、排产、结算“四个回归”机遇,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强化招商引资,突出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建设,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充分借助各地布局“铁公机”新基建机遇,助推高精铝产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在“十三五”收官与“十四五”开局交替的关键节点,习总书记再提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我们谋划未来五年工作提供了新标杆。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思想,是我们认识问题、看清问题本质的金钥匙,是我们谋划未来发展工作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为吉林振兴把脉定向,提出“在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上实现新突破,在加快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为我们未来五年发展明确了主题,要借习总书记视察吉林的东风,紧紧抓住“十四五”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结合编制“十四五”规划,全面做好对上沟通对接工作,把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与国家、省里重大战略紧密联系起来,高标准规划,高质量要求,高效率推进,让辽源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三是在加快吉林振兴与承担国家战略布局双重任务中,习总书记再提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我们明确了新坐标。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的精准定位,深刻指出了“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吉林振兴发展在党和国家全局中承担的使命、肩负的任务,以及如何担当、如何发展、如何突破等一系列重大课题,为吉林振兴发展注入强大动能。这就要求我们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来认清问题和现状,消除路径依赖,改变传统思维方式,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序排除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效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冲击,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找准位置,在立足本职工作中助推吉林全面振兴。
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就是要敢于担当敢于创新,开动脑筋谋划新思路,放开手脚推出新举措,克难攻坚解决新问题,加快推动辽源实现高质量发展。一要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的发展,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体现在高质量发展中。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就是按照市委七届七次全会决策部署,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进“五大改革”为动力,以构建“六大体系”为抓手,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支撑,突出抓好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优化环境、保障民生等重点任务,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推动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二要落实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高质量指标体系,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晴雨表。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要科学精准地把各项指标匹配到三次产业上。稳一产抓畜牧业增长,抓住国家支持生猪生产的政策机遇,加快推进双天20万头生猪饲养、天泽农场、腾祥牧业等生猪养殖项目建设;促二产抓工业骨干企业,稳定鑫达钢铁、巨峰生化、启星铝业等重点企业生产运行,提高规上工业企业满负荷生产率,让重点企业持续对全市GDP形成正向拉动;提三产抓社零额,着力解决欧亚、民营加油站、零售药店等问题挖掘存量,培育促进消费形成增量,强化抓招商引资补齐服务业项目短板。三要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机遇、一场挑战,更是一场耐力赛。需要全市上下脚踏实地、同心协力,打牢基础,一步一个台阶;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对市情认识,强化对资源、资金、信息的统筹安排,发挥市场作用,推动各类发展要素均衡合理配置。特别是在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严峻形势下,就业是保障民生的重头戏,我们要按照习总书记指示要求,多部门联动、共同发力解决就业问题。推动农民工高质量就业,通过搭建就业平台、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等渠道,稳定向外输出和重点推进就地就近转移,解决农民工就业。加大就业援助力度,摸清就业困难群体底数,建立信息台账,分层次、分类别解决就业难题。积极稳妥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去产能职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工作,把疫情对就业的影响降到最低,最终把高质量发展成效体现在群众受益、群众满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