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爱国精神 凝聚民族之魂

弘扬爱国精神  凝聚民族之魂


编者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构成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就是发自内心地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和尊严,自觉融入到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当中。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坚持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爱国教育从娃娃抓起
本报记者  刘红娇


    “我爱我的家,家里有爸爸妈妈,一个个小家组成大家,就是我们的国家。有国才有家,祖国像妈妈,我们都爱她,一起守护她……”宝妈李莉给3岁大的女儿唱着自己随口编的儿歌。当被问到对孩子进行爱国教育会不会太早时,她说:“谁说几岁大的孩子不懂爱国?孩子们每天听的歌里就有《东方红》《七子之歌》《我爱北京天安门》……很多儿歌都有歌颂祖国的内容。他们看的动画片、故事书里也有很多爱国故事。”李莉的女儿最喜欢《神笔马良》的笔,也知道那笔让马良成功反抗地主老财的压迫。李莉也问过女儿“马良没有了笔该怎么办”?女儿说可以找红军叔叔来帮助他。简单的故事逻辑,一样有很多的大道理,而孩子对祖国的热爱也正是通过家长的教导,一点点地学会的。
    孩子已经在上小学的刘亮说:“爱国是融入生活的情感,我们家只过传统节日,不过‘洋节’。不是说不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圣诞节、感恩节,而是知道这些节日的由来就可以了。而在过传统节日时,我们不仅是要让孩子知道这些节日的由来、意义,更重要的是通过全家人重视传统节日的氛围,让孩子对祖国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对待传统节日,刘亮家不仅做到有仪式感,还要通过过节让孩子感受中华文明传承、了解祖国的历史和强大。就拿之前的端午节来说,他们不仅让孩子知道端午节的来历、讲述出屈原的故事,而且每年都带孩子一起买粽叶、泡糯米、选蜜枣、包粽子,再把粽子送给亲人和朋友,这样传统节日对孩子才会有着深刻、牢固的记忆和感受。
    “别以为小孩子就不懂爱国,他们的这个年纪正是在感知社会、了解世界的时候,有了来自家长、老师和社会的正确引导,孩子们才会将对祖国的热爱根植于血脉之中。”对此,幼儿园老师乔玲推荐了一些爱国教导的建议:不要生硬地教导孩子,除了学校里的教育,家长也可以利用孩子睡前的讲故事时间,为孩子讲讲历史,这时候是亲子间做心灵沟通的最好时机。这些故事可以让孩子们知道我们的祖国曾有多少英雄人物创造过辉煌盛世。也要讲讲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现在祖国能重新强大是一辈辈的先烈努力完成的。想要祖国一直强大,不想再受欺辱,就要好好学习,长大才能报效国家。




看历史走过  感受爱国情怀
本报记者  祝琪尧


    爱国,是至高无上的品德、是民族的灵魂。爱国情怀是人们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是整个民族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兴亡而奔走呼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又有多少文人墨客因国家兴亡而豪情满怀,抒写爱国篇章,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古典诗歌名作,或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或表现对民族命运和祖国安危的担忧,或抒发自己保家卫国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今天,再看这些历史人物,依然为他们所感动,佩服与惊叹之余留给我们的是深远的现实教育意义。
    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出身贵族,有着优厚的文化素养,也有高远的政治理想和为之奋斗的无畏精神。他对内主张举贤任能、改革时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强盛起来。他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篇幅最长的政治抒情诗,体现了诗人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而九死不悔的精神。其中“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汤禹俨而袛敬兮,周论道而莫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他爱国的真实写照。后来,屈原遭谗言被迁放,长期流亡,远大的抱负和强烈的爱国热忱终抵不过现实的残酷,最后含恨自沉汨罗江而死。如今端午节我们吃粽子、赛龙舟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作为忧国忧民的士大夫文人,苏轼与辛弃疾的荡气回肠和情真意切,使他们成为具有爱国忧民的中国文人的代表,他们的思想及文学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英雄抱负、浩然正气无一不体现在苏辛词作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永远的情结,爱国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的一个永恒的文学主题。今天,我们衣食无忧,祖国正以卓越风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没有先辈对国破家亡和民族命运的担忧,但我们应该从这些激情满怀的文字中领略古代文人的一身正气、豪情壮志,将民情国事纳于眼中、铭记心中、书于笔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屈原的爱国忧思。“人生自古谁无死”,是文天祥的爱国豪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的爱国操守。“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的爱国义举。爱国是一种永远无法释怀的情感、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信仰、是一种天性。诗人艾青深情地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评论·
爱国,新时代最美的底色
本报记者  王超


    爱国是个人道德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大家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自觉奉献国家和社会。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爱国主义一直是兴国之本、强国之魂,弘扬爱国主义就是形成一种强大的精神纽带和动力。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为之长期奋斗的伟大梦想,凝聚着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那么,想早日实现这个伟大梦想,就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新时代的爱国精神,就是要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一切都只是孤芳自赏。尤其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尽爱国职责,尽爱国本分,永存爱国心,满怀爱国情,是新时代中国人应有的基本共识。
    全国、全社会也应该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植入他们心中。然后,练就过硬的爱国、报国本领。增强时代责任担当能力。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我们需要全面提高素质能力本领,增强担当意识、担当勇气、担当精神,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




    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