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城”是每个辽源人的“福利”

“创城”是每个辽源人的“福利”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系列评论之一
本报记者 李锋


    “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家授予一个城市的最高荣誉、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治理能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尺。在昨天召开的2020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会议上,市委书记柴伟郑重宣布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决定,并针对该项工作作重要讲话。柴伟的讲话政治站位高、形势分析深刻、目标任务明确、工作部署全面、措施要求针对性强,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事关全市发展大局、事关全市人民切身利益。全市上下要迅速行动起来,以饱满的热情、临战的状态、扎实的作风,高标准做好创建各项工作,迅速掀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热潮。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最终受益的是人民。“创城”是每个辽源人的“福利”,每一个人将因此受益。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双修”工程,城市面貌正在涅槃重生中,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自豪感不断增强。为进一步提升现代城市治理能力,市委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创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提升城市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最终给广大市民带来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顺民意、得民心的惠民工程。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可以有效地推动各项政策落实、提升各项工作水平、改善城市环境,更好地实现和保障群众在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的权益,切实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感。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能让城市更美好。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也是推进工作的过程,能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我们要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围绕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这个大局,抓住“创城”这个契机,紧扣辽源“创城”的基础实际,瞄准辽源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发展方面的短板,通过“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让我们这座资源型城市来一次由内及外、由表及里、脱胎换骨的大转变,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提升、城乡发展齐头并进、经济与环境更加协调,全面提升我市的外在形象、管理水平、文明程度、创新精神和文化发展,努力使辽源的形象更美、知名度更高、吸引力更强。辽源更美好,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市场环境、金融环境等方面不断改善,不文明行为越来越少,就能够带动我市发展环境的整体改善,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重视公民道德和文化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对公民道德有很高的要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我们要全面推进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好“爱家乡、做主人,讲文明、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主题实践活动,解决群众思想道德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习惯,让大家意识到自己是辽源的主人、要为辽源的发展贡献力量,通过大家参与来凝聚辽源发展的合力。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就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充分挖掘辽源特色,在“富口袋”的同时,解决好“富脑袋”问题,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并通过文化的繁荣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
    上下同欲者胜。“创城”绝不是为了追求一块牌子,更重要的是经历创建这个过程。我们要在创建过程中做好长远规划,坚持问题导向,严格按照相关指标体系,人人尽责,共同奋斗,一个指标接着一个指标完成。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创城”当作共同政治责任,面对“创城”起点低、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现实,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充满干劲,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着眼于促进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并形成“精准施策、精细作业”的创建方法和“上下联动、全域创建”的长效机制,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高水平、高强度、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创城”这项为民的“福利”工程,让辽源人民共享文明创建成果、共享幸福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