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用”里的那些“小事情”
本报记者 王茵
仙城大街亮化绿化工程提升辽源城市形象和居民幸福感。 本报记者 胡希伟 摄
那些“鸡毛蒜皮”的事儿
在市公用事业局,提起2013年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落实情况,人们娓娓道来的是防滑砖、车止石、排水沟和3条短信的故事。
防滑地砖的处理缘于市人大代表王俊的一条建议。王俊在建议中提到:我市部分广场和街路铺设的地砖雨天和冬季过于光滑、行走不便。就这一情况,市政维护处先后对人民广场、东方广场、站前广场和西宁大路东段光面大理石采取“精火焰”措施,用高温将大理石面进行防滑处理,既没有破坏整体效果,又起到了防滑作用。与此同时,还对包括上述地段在内的市区所有主次街路破损大理石和边石进行了更换和维修,在增设车止石的同时,降低了17处路段边石,施划了停车泊位,以缓解市区停车难问题。
市政协委员丁海宇在2013042号提案中提到回族墓地道路两侧设排水沟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2013年5月10日,市公用事业局克服资金难题,共投资25万元,对此处实施了重点改造。经过半个月施工,5月25日完成排水沟建设。
3条短信的故事,说的是人民大街照明改造的事儿。2013年6月28日,针对市人大代表孔军、姚凤坤和市政协委员张文芳提出的路灯改造建议,市公用事业局邀请多位代表和委员面对面交流、座谈,听取意见和建议,在征求代表建议面复环节时,姚凤坤电话一直无法接通,为圆满完成征求意见工作,工作人员一直没有放弃与代表联系,最后用了3条真诚的短信与代表进行了沟通,完成了建议办理工作。
那堆“犄角旮旯”的活儿
2013年,在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同时,市公用事业局全面强化了市民投诉办理工作,用局工程科负责人曹连红的话说,在解决市民投诉的过程中,他们干的大多是“犄角旮旯”的活儿。
2013年集中供热开栓前夕,市供热行业管理办公室接到市民投诉,反映辽河半岛三期E1住户供热情况,入水管和出水管都是冰凉的,室内温度只有10摄氏度。就此情况,市热力集团公司立即派人进行了现场踏察。确定是由于该小区建设施工中,末端管径不够,并有设计不合理等原因,导致个别楼室温达不到标准。经协商,由开发商和物业共同出资进行了改造。同时,热力集团对所属新兴供热所进行了施工改造,确保该小区正常供热。
在向阳山公园北侧,老百姓反映路况不好,希望修一条上山的甬路。局工程科负责人现场勘察后,将该路列入2013年路桥工程计划,不但整修了路面。同时,完成了给排水施工,并安排了路灯,极大方便了周边群众出行。
针对市民反映的市区公路与铁路平交道口安全隐患问题,市公用事业局委派专人与相关部门进行多次沟通,先后完成了钢管厂道口、一粮库道口、一建道口的改造,老百姓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据局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2013年6月,局办公室接到投诉:西安区检察院对面马路上,有一个095号路灯杆下面下水井在供水时间冒清水。接到投诉后,局领导非常重视。立即责成工程科、业务科及相关人员进行实地踏察。经查,市民反映情况属实。该冒水井是矿务局井水排水管线的连接井,2011年道路修建时,排水管线予以保留。他们安排施工单位在3日内对冒水井进行了处理,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
那些“房前屋后”“门里门外”的变化
2013年10月10日,棚改回迁小区银河D区,21号楼前正在遛弯的于淑华告诉记者,8月的一天,她们几个老姐妹去公用事业局要求给修一修家门前的路。回来第二天,局里就派人下来了解情况了,没多久,机械设备就开了进来。于淑华说:“这不是,现在修得可平整了,干净了,也漂亮了。”
在电业小区东侧兴启胡同,说起路的事,住在小区3号楼的曲凤琴告诉记者,小区门前这条路修好后,大家出出进进可方便多了,现在咱这些老姐妹每天都上街逛逛,不用趟泥,顺顺当当走大门就行了!
益寿路南侧,家住银河三期D区8号楼的王延鹏告诉记者,他们家住在小区的最上面,从小区入口到他们家是一段800多米长的土路。2013年市政路桥工程后,这条路一直修到楼前。王延鹏正准备和媳妇商量着买车呢,这下他可以把车开到家门口了。
2014年1月4日,东吉社区红翔小区9702号楼一单元三楼,301室的赵玉敏正在打扫楼梯。她告诉记者,“刚开栓那会儿,楼上的屋子还真不怎么暖和,她们请了几个居民代表到热力集团去问,说是管道坏了,需重新进行大修。原以为大修,不知道修到啥时候呢,可没几天就正常了。没向居民收钱,屋子也暖和多了。”
说故事,看变化,咀嚼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儿、“犄角旮旯”的活儿、“房前屋后”的变化,我们深刻感受到,市政公用事业作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载体,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大公用”,其实背后藏着的不都是“小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