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厕 小细节带来大变化

农村改厕 小细节带来大变化
本报记者 田蓓蕾


    “咱农村现在的厕所也跟城里一样干净卫生,苍蝇蚊虫很少见了!”“可不是,俺家的厕所眼看着改造好了,想想都觉得舒心。”“等着家家茅厕全改完,村里就闻不到臭味了,环境卫生肯定大变样……”今年复工复产后,东辽县泉太镇三树村将室外厕所改造工程作为重点民生实事,加快实施,整村推进,让村民们切实感受到政策的温暖,折射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厕所革命”关乎百姓生活品质,关乎乡村文明形象。东辽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厕所改造与农村污水治理相结合,与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相结合,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有效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2016年以来,全县共改造完成水冲式厕所、无害化旱厕6000余户。
    东辽县牢固树立“小厕所、大民生”理念,把农村厕所改造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快部署,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协调推进会议并外出考察;制定《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节点和相关要求,以制度划任务、定奖惩、促落实,为厕所改造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推进“厕所改革”,东辽县坚持“好”字当先、实际适用、建管并重、综合施策,厕所均按照省制定的标准进行建造,厕体采用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这种厕体坚固耐用,冬天不宜冻胀变形损坏,并且自重沉、稳定性好,使用寿命可达50年以上。厕屋采用聚苯夹心彩钢板制作,具有防晒保温的特点,无害化处理采用投放菌剂和垫料,资源化利用采用农户自行清掏,自家土地利用。
    虽说是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改造原则,但通过宣传发动、政策讲解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引导,以及完成改厕的事例,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越来越高,激活了农民参与改厕的内生动力,转变了之前怕花钱、嫌麻烦的想法,从过去的“要我改”变成“我要改”。
    为按时序推进厕所改造工作,东辽县建立周调度工作制度,组织相关部门和乡(镇),深入一线,加强对农村改厕工作进度安排、施工质量等督查。同时,组织相关力量进行验收、抽检、复检。根据改厕需要,还建立健全民主决策、公开公示等相关制度。按照村内民主议事规定,对于农村户用厕所改造过程中需要履行民主决策程序、实行公开公示要求的,按相关程序认真履行,提高农民群众认知度、知晓度,打造“阳光工程”,防止“暗箱操作”。
    厕所虽小,却是文明的彰显。实施农用改厕工程,结束了农村过去“茅房靠厨房,苍蝇两头忙”的“脏、乱、臭”现象,有效控制了农村生活污染源,降低了传染病发病率,补齐了农村人居环境短板,以小细节带来了农村千家万户的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