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春光 决胜脱贫

不负春光  决胜脱贫


编者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而打赢脱贫攻坚决胜战意义重大。近日,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各地方加大脱贫攻坚的力度,出台了各项政策,看到广大干部群众正铆足干劲,为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而夜以继日奔忙着……采访中,我们听到了这些脱贫的故事……



    采取领导包保、驻村干部包户等办法,实现贫困群众“稳岗不丢岗”“转业不失业”,全心全意助力脱贫向深度扶贫过度。


    立足产业、就业、创业,开发就业增收,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致富门路。


    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加强劳动技能、饲养技术等方面培训和支持,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原生能力。


    针对难以依靠一般措施实现脱贫的群众,各县(区)采取积极完善政策,让项目入村为群众脱贫兜底补短,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政策助脱贫




    东丰县
    围绕“8个三”稳步推进脱贫攻坚


    东丰县将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围绕“8个三”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紧扣“三力”重基础,倾力确保脱贫质量。坚持“沉下去、干得实、有成效”总体要求,牢牢抓实帮扶力量,凝聚党委、政府合力,汇聚社会共治潜力,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形成纵向联动、横向联合、齐抓共管的“大扶贫格局”。
    围绕“三户”强帮扶,竭力科学精准施策。坚持分类施策,措施到户,切实做到精准帮扶,做到“精灌式”帮扶贫困户,“保姆式”帮扶不稳定户,“教员式”帮扶边缘户。
    突出“三围”抓重点,大力提升工作成效。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力量,精准发力,围绕整改抓落实,围绕清零抓攻坚,围绕成效抓提升,真正把资源用在扶贫攻坚的“刀刃”上,全面提升脱贫质量。
    立足“三业”夯根本,全力夯实攻坚举措。聚焦脱贫主攻方向,紧紧围绕产业、就业、创业工作主线,发动产业辐射,鼓励创业带动,开发就业增收,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门路,全力促进贫困人口“拔穷根”。 
    强化“三保”求巩固,强力保障脱贫成果。针对部分因学、因病、因房,难以依靠一般措施实现脱贫的群众,该县积极完善政策、兜底补短,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把握“三底”避风险,着力防控返贫骤贫。坚持精准“扶贫”、精准防范“返贫”两手抓,做到低保救助兜底、社会帮扶见底、风险防控保底,确保贫困户不返贫,边缘户不因意外致贫。
    紧盯“三率”提水平,戮力齐心求满意度。把“精准”二字贯穿始终,聚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确保扶持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严把错评率入口关、严把错退率出口关、严把贫困发生率考核关,切实做到了脱贫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群众满意。
    探索“三融”助结合,致力任务有效衔接。突出发挥资源的最大效应,推动政策、产业资源与脱贫攻坚相融互补,做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相融合,县域经济发展与脱贫攻坚相融合,农业农村补短板与脱贫攻坚相融合。




    龙山区
    做到“四个不摘”持续提升脱贫成效


    龙山区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稳增收”三大任务,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夯实工作举措,奋力推进脱贫攻坚。
    针对疫情,该区通过对备春耕购买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开展生产自救的贫困户给予补贴,对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防疫期间采购消杀、口罩防疫物资的给予补贴以及对通过合同履约带动贫困户的经营主体,按照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给予经营主体相应的一次性生产补贴等途径,有效化解因疫情对脱贫攻坚带来的影响。
    深入谋划产业项目,立足保证扶贫资金安全,持续带动贫困户收益,不断完善脱贫攻坚项目库,积极谋划产业扶贫项目。充分发挥低保、残疾人救助和社保的兜底保障作用,坚持“应保尽保、分类救助、动态管理”原则,对没有劳动能力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家庭给予生活保障扶持。
    严格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严格履行党政班子主体责任,压紧压实区级领导和各部门包保责任,及时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切实防范致贫、防止返贫。坚持摘帽不摘政策。建立稳定脱贫、持久脱贫机制,发挥政策兜底保障作用;用足用好扶贫资金,选准选好产业扶贫项目,提升产业分红效益,打牢长期稳定脱贫的基础。坚持摘帽不摘帮扶,推动“扶志”与“扶智”结合,加强政策宣传和就业创业培训,鼓励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参与多形式经营、实现多途径增收。坚持摘帽不摘监管。完善健全脱贫人口、贫困边缘户信息库,及时掌握贫困人口动态变化。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确保各项资金专款专用、规范运行、安全高效。




    东辽县
    突出“五个强化”打赢脱贫攻坚战


    经过全县上下不懈努力,到2019年末,该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今后,该县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狠抓责任落实,在突出“五个强化”上下功夫,落实“四个不摘”政策,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强化政策落实,实施精准扶贫。强化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共享使用,拓展扶贫数据系统服务功能,为脱贫攻坚决策和工作指导等提供可靠依据和支撑。深入落实“1+N”行业支持计划,把扶贫政策落实到产业、到项目、到户,提高扶贫措施的精准度和靶向性。
    强化包保帮扶,提高群众认可度。严格执行驻村制度,教育引导驻村干部驻村又住村,驻村又驻心,推动帮扶资源进村到户。加强对包保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指导,改进帮扶方式方法,督促落实脱贫主体责任。
    强化资金监管,保证资金安全。全面推行扶贫资金公告公示制度,强化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拓宽监管渠道,坚决查处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扶贫资金等违纪违法问题。围绕扶贫资金管理使用、项目规划实施等情况开展专项检查,保证扶贫资金合法、合理、有效使用。 
    强化专项治理,推进责任落实。持续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精准打击扶贫领域优亲厚友、虚报冒领、强占掠夺等问题,严肃查处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等违纪违法问题。进一步完善科学的脱贫攻坚督查问责工作机制,深入乡(镇)、贫困村开展督查,全面督促责任落实。
    强化宣传教育,激发内生动力。总结推广脱贫典型,宣传表彰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落实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育计划,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加强基本文化素质,特别是科技知识、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




    西安区
    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不误


    西安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圆满收官。
    做好贫困村、贫困人口疫情防控工作。聚焦疫情防控期间的贫困村防护工作,该区驻村工作队工作人员均第一时间按照部署奋战一线,开展入户消毒、帮助贫困户购买生活必需品等工作。
    扎实做好“两不愁三保障”工作。巩固贫困人口饮水安全有保障的成果,持续开展安全饮水水质检测,及时发现影响饮水安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加强住房安全保障,开展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再排查,确保所有贫困户不住危房,所有贫困户危房得到改造。落实义务教育保障制度,夯实“雨露计划”补助发放工作,让符合条件的中高职贫困学生全部受益。做好基本医疗工作,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范围,不因疫情返贫。
    加快推进扶贫项目的实施。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商讨扶贫项目安排,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促进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加强扶贫产业的资产管理,确保扶贫资金安全高效使用。推进疫情期间的贫困户就业工作,认真调查全区贫困劳动力就业情况,把促进贫困人口就业,稳定贫困家庭收入作为疫情防控期间一项重要工作部署推动。通过领导包保,驻村干部包户等办法,安置贫困人口就业,使贫困家庭“稳岗不丢岗”“转业不失业”。巩固脱贫质量,防止疫情期间贫困劳动力返贫风险发生。




    脱贫一线看脱贫




    精准帮扶拔穷根


    扶贫贵在精准。贫困人口致贫的原因各有不同,只有做到精准,才能找到“贫根”,对症下药,取得良好的实效。
    东辽县安恕镇城仁村一组董德武今年81岁,体弱多病,没有劳动能力,儿子董树春今年53岁,患有长期慢性病,劳动能力弱,干不了重活,家中的土地也因缺少劳动力转包给他人耕种,父子俩生活非常困难。
    针对父子二人的现状,扶贫工作人员和村干部认为2018年只靠政府的帮扶“五点双享”、产业分红等扶贫政策还不能够完全让董德武一家摆脱贫困。考虑到董德武岁数大了,董树春又因身体原因不能外出务工的现实,扶贫工作人员和村干部决心为他们量身定做找致富门路。经过分析以及和父子俩沟通,扶贫工作人员和村干部认为搞家庭养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2019年10月,在村干部的协调帮助下,董树春买来16只羊。没有羊舍,扶贫办协调村里给送去了木材和水泥,帮助建羊舍,家里没有积蓄支付买羊款,村书记主动联系银行帮助贷款,在村干部的支持与鼓励下,董树春更加有了致富决心和信心。在董树春的精心饲养下,不久就有几头羊生了小羊。现在,董树春家里的羊从原来的16只,发展到30多只。记者见到董树春的时候,他正在羊舍里忙活。谈起今后的生活,他乐观地说:“在扶贫工作人员和村干部的帮助下,我找到了适合我的脱贫门路,日子有了奔头。羊的销路也不愁,前几天,我还卖了一只羊给附近的山庄。他们说我的羊肉质好,客人喜欢,以后还会来买。”
    和董德武一家类似,龙山区工农乡大良村的胡登山一家也是通过扶贫工作人员精准帮扶找到了靠养牛脱贫的路子。在胡登山家里,记者看到家里的两头牛长势良好。胡登山的儿子介绍说:“家里以前就靠家里九亩地生活,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多少钱,我父亲有病常年吃药,哥哥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日子过得很紧巴。驻村扶贫工作队了解到我家的情况后,不但不折不扣地落实了扶贫政策,而且还根据我家的现实情况帮助我们养牛。现在养牛再加上种地,一年收入可比以前多不少。”




    产业扶贫拓宽致富路


    产业扶贫是治本之策。产业扶贫提高贫困户的产业参与度和受益度,提升“造血”功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吉林华欣庄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黄河镇涌泉村2组。涌泉村4组村民张贵仁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不仅可以收到公司分红,还可以到牛舍里打零工。“自从在牛舍里上班,每月能挣3000元,加上分红,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奔头了!”张贵仁高兴地说。
    东辽县白泉镇树安村电子商务便民服务中心探索实施“电商+合作社+贫困户”运营模式,将电子商务与种养殖合作社有机结合,紧紧依托白泉镇万力种植专业合作社、树安村万力养鸡合作社,与东北袜业、京东商城、阿里巴巴等二十余家电商和企业合作运营,带动树安村贫困户脱贫。近日,记者来到东辽县白泉镇树安村电子商务便民服务中心,刚巧碰到负责人许万才从7组贫困户孙仁家收鸡蛋回来。他每隔几天就会去一次,帮他代卖家里的鸡蛋、鹅蛋。
    “从电商服务中心成立开始,我们就有这个服务,贫困户家的农产品卖不出去,就可以交给我们,在电商平台上帮着销售。”许万才说。据了解,像这样的村级电商站,已经覆盖了全县21个贫困村。   
    东辽县泉太镇老营村原有48户贫困户,现在全部实现脱贫。在该村,记者看到12个大棚格外引人注意。这大棚里正在育花苗。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孙国民介绍:“这是村里的扶贫产业项目,大棚里培育的串红、鸡冠花、万寿菊等花苗。脱贫不脱政策,花苗卖出的收入将用于村里原贫困户分红,增加他们的收入,帮扶他们尽快把日子过得更好。以前还搞过黑木耳种植等产业扶贫项目,我们认为只有做好产业扶贫才能拓宽农民致富路。”




    脱贫故事




    扶贫岗位助脱贫


    足民乡安兴村三组李君、石晓萍夫妇,原本家中有耕地,夫妻二人生活除了依靠种地外,李君还在农闲的时候外出打零工增加家庭收入,一家人过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
    2016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横祸压垮了这个家庭。丈夫李君在一次外出回家途中驾驶摩托车出了交通事故,脊柱、脑干多处受伤。经过一年多的求医,李君的病情稳定了,但是落下终身残疾,颈椎以下部位无法活动,生活不能自理。全家仅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微薄的收入连儿子的学费都难以维持。
    2018年,李君一家成为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帮扶这个家庭尽快脱贫,东辽县就业局为石晓萍办理扶贫公益岗位。为了方便她照顾丈夫,安排石晓萍为安兴村村部打扫卫生,每月600元工资以补贴家用。与此同时,扶贫包保部门、驻村工作队不但在农忙的时候帮助她耕种、收地,还为李君一家争取“雨露计划”、产业分红等多项优惠政策。2019年,李君的儿子也大学毕业了,在天津一汽就业。现在,在合力帮扶下,李君一家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越过越好的日子,让李君对今后的生活更加有信心,他说:“多亏了党的扶贫好政策,困难才没有打垮我这一家人,我相信今后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好政策坚定脱贫信心


    韩兆义是渭津镇乔家村二组村民,有一个还在上学的女儿。韩兆义家没有土地。韩兆义由于女儿年纪小又上学需要照顾,无法出去务工。因此,韩兆义家的经济来源十分有限,生活贫困。
    2016年以来,国家加大了精准扶贫的力度,好的政策不但让韩兆义受益很多,也让他看到脱贫致富的希望。特别是在2018年通过危房改造政策,政府给韩兆义新建了房子后,他更坚定了努力致富的决心和信心。韩兆义说:“国家对贫困人员这样扶持,给了我脱贫的希望。我要坚决甩掉等、靠、要的思想,自己主动去寻找增加收入的好办法。”
    2019年,在扶贫部门和工作人员的鼓励和帮助下,韩兆义通过扶贫小额贷款政策,购买了2头母牛,想通过繁殖小牛来增加收入致富。通过精心饲养,现在由原来的2头母牛发展到4头母牛,价值8万余元,实现了脱贫,家庭的经济条件改善很多。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咸凯慧 李锋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刘鹰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