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百万亩造林工程正在进行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市百万亩造林工程正在进行时
本报讯(记者 付晓娇)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解决东辽河流域水污染问题,今年,我市继续进行百万亩造林工程,通过工程实施,在东辽河流域探索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典范,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央地融合、多方受益”的生态发展创新模式,助推辽源生态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百万亩造林工程预计总投资103亿元,利用政府补贴、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力争用4—5年时间,在辽源市域内6度以上坡耕地、重要水源地周边第一山脊迎水面所有耕地、东辽河干流和一级支流缓冲带及2公里内第一山脊迎水面2度以上坡耕地上,大面积营造水源涵养林(约占21%)、生态经济林(约占57%)和国家储备林(约占22%)103.2万亩,将辽源市森林总量提高到23.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5%以上,形成“一环、两屏、三区、多带”的绿色国土空间布局。
工程建成后,我市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整体构建形成,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在生态价值方面,百万亩造林工程计划植树2.2亿株,能够涵养水源相当于新建10座中型水库;在防旱蓄洪、防风固沙、改善局部小气候、恢复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在经济价值方面,百万亩造林工程是发展绿色经济、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建设打造柞蚕、长白山浆果、红松林果、元宝枫和中药材农业基地,既能带动梅花鹿、禽蛋、柞蚕、东辽黑猪、林果、食用菌六大特色产业提升品牌价值,又能有足够规模发展林果加工、绿色康养旅游等一二三产融合的新产业。在社会价值方面,百万亩造林工程将大幅度拓展我市绿色生态空间、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承载力,促进生态安全保障带、绿色林产品产业带、美丽乡村示范带、旅游休闲产业带“四带”新格局的形成,有效推动我市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