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成长这堂课
上好成长这堂课
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崇拜的偶像该是什么样的?是活跃在微博、发条无聊动态便可上热搜的明星,是盘踞在抖音、做做吃播、带带潮流的网红?当然不是,他们应该崇拜的是为人民、为世界作出贡献,勇于牺牲、敢于牺牲、不怕牺牲的英雄豪杰和那些哪怕经无数岁月的磨砺、洗礼,依旧笑对、完善、光彩人生的人。
就像在当下疫情中勇于奉献、舍己为人的军人、警察、医护人员一样,他们保家卫国、救死扶伤,把中国精神和舍己为人的正能量传递给每个人……
对于心智还未成熟的孩童来说,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榜样,才是认识世界真善美的直观形象。而有了优质的“偶像”作引导,孩子们也能慢慢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勇敢、正义、善良、尊重、平等……这一系列优秀特质像种子一样,会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逐渐扎根于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在成长中树立起对生命的敬畏、对英雄的崇尚、对正义的追求,才是给孩子最好的财富,是孩子最该上好的一堂课。
“孩子,他们才是你该崇拜的偶像”
抗“疫”医护人员——面对疾病永远的逆行者,他们是战士、是勇士,更是守护人类健康的白衣天使。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揪起了每一个人的心。当所有人都竭尽全力远离病毒、远离疫区时,他们却逆行而上,换上战服与病毒背水一战。他们为病人插气管时,也会紧张到手抖,他们厚厚的防护服已经被汗水湿透。他们中有很多人还只是父母的孩子,但换上防护服,他们就是医生、是战士,不管是抗击非典还是新冠肺炎,他们绝不退缩,把人民护在身后就是他们的使命。所以,请尊重每一位医护人员,因为不管是什么疾病,他们永远都是逆行的天使。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他把功勋写在大地上、把荣誉沉淀到泥土里,他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是当代中国人学习的楷模。不知会是怎样的一个人,甘心把所有温柔投注在华夏这片土地上,如呵护孩子般让水稻茁壮成长。他是一位面朝泥土背朝天的科学家。袁老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实现三系配套杂交水稻种植,成功选育“南优2号”大面积生产。他不光造福了中国,更造福了人类。
这样的偶像还有很多很多,这些英雄在自己的领域为国家、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想对那些正青春、正热血的孩子们说:“看,这才是你们真正的偶像,他们为之大义,牺牲自我,却也超越自我。孩子们,别把偶像拘泥于电子屏幕,再高的颜值也有苍老的一天,再有趣的灵魂也有挥散的时刻。把崇拜放在真正值得你们奉为信仰的人身上。”
父母也该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德教育从娃娃抓起思路清晰,但父母是孩子价值观教育的“必修课”,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发挥父母这个“启蒙老师”的优势……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未成年人诚信、友善、勇敢等中华传统美德。
父母的身教重于言教。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自从降生到这个世界,最先能够影响孩子成长的人恐怕非父母莫属了。在孩子的眼里,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一本活教材,干巴巴的说教远不抵鲜活的身教。我们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有什么样的爹妈,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这就是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影响是广泛的、榜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们让孩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与孩子朝夕相处的父母不以身作则,孩子则会在自己心里打上一个问号:我爸爸、妈妈怎么不践行呢?所以,家庭教育是孩子价值观教育的第一课堂。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应该首先做到。修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门“必修课”,既是对孩子的负责,更是对为人父母的要求。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身上的特点,大都是父母自身特点的真实反映。重视家庭教育,就是要求父母当好自己孩子的榜样。
最后,比起各种奢侈品,父母的陪伴和关爱,才是孩子受用终身的财富。钱是永远赚不完的,但是孩子们的童年过去了就不再回来,当今社会生存压力的巨大,确实让父母不能兼顾养家和陪伴,不过,懂得教育孩子的父母,还是教会孩子分清是非,让孩子健康的长大。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孩子是社会的寄托、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对未成年人正确价值观的教育实践,显得从来没有今天这样重要。真诚寄语孩子们的父母们,悉心带领孩子修好核心价值观这门“必修课”,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谁是我们新时代的偶像
以前,父母、老师问孩子们:“长大了想做什么呀?”孩子们会声音洪亮地说出:“科学家、医生、老师。”可现在问小孩子:以后想做什么?一些孩子会回答道:“我以后要当明星、我以后要当网红、我以后要当主播、我以后要当游戏大神。”当孩子的梦想出现当明星、当网红,把大量时间都拿去追星、去崇拜偶像的时候,我们再也没有理由无动于衷了。拒绝让不良偶像观、价值观毁掉孩子们的心灵。
当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一部分人越来越追求金钱,享受当下,扭曲的价值观和不良的偶像观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娱乐圈更是泛滥,各种负面新闻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所谓的“流量小生”“颜值担当”长期“霸占”新闻头条,而对于踏实肯干、默默奉献的科学家、医生、工程师的报道却少之又少。今天谁家网红又整容了、今天谁家网红又开始卖假货了、某女星一季综艺的收入超过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数十年科研的收入、诺贝尔奖奖金只够在北京买半个客厅……这是媒体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缺失,更是教育的悲哀。
今天中国的崛起,离不开革命军人、离不开科学家、更离不开在疫情下不顾自身安危、勇冲一线挽救他人生命的抗“疫”英雄。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不追明星,追名师,从他们身上汲取正能量,收获“精神力”,我们不缺网红、明星,我们缺的是像钟南山、袁隆平这样的院士;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白衣天使医务人员夜以继日、连续奋战,有的不幸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展现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所以,我们一定要给青少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不要去追逐那些所谓的网红明星。要追就要追我们的人民英雄。
“发现一位心中崇拜的英雄”
在国富民强、社会和谐,独生子女增多的今天,应该借助榜样力量对学生进行激励、导向作用,去努力塑造小学生高尚灵魂,以不断提高学校德育的质量,使每一位学生从中受到教育,从小树立远大抱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远离社会上不良思想的侵蚀。借助多种活动和形式,让英雄精神根植于孩子们的心田,这对培养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英雄教育,这关乎祖国的未来和发展。
借助特定的节日,让学生了解历史,感悟英雄的伟大,明确英雄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伟大作用,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拜与感激,强化学生的使命感。现在很多学生之所以对英雄,特别是历史英雄的漠视与淡然,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很好地了解英雄所处时代的历史及事件,只有学校或老师借助一些特定的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相关活动,帮助学生还原历史真相,才能够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拜,从而走近英雄、了解英雄、激发情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做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如每年的清明节烈士陵园扫墓、国庆节、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等特殊日子,学校通过观看影片、讲座、实地体验参观、走进军营等相关活动,让学生明确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进一步认识到时代需要英雄、国家需要英雄、民族需要英雄;同时,正确认识到,每一位英雄在特定的时代和事件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如果没有英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将会失去未来。
要借助身边的英雄,向学生传递社会正能量,激发学生学做英雄,强化责任感。英雄教育要取得成效,一定要让学生摸得着、看得见,才会学得来。学校教育担负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未来,更有社会的责任、国家的责任。学校要经常邀请当今社会上涌现出的一些英雄人物或团队来校给师生作现场讲座或互动,让他们的故事真正触动师生的心田,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责任感的目的。让学生真正感到英雄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时代都需要英雄,只有大家都具有这样的责任感,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幸福、安康。
任何时候、任何民族、任何国家都不能没有英雄教育,因为借助英雄教育,让英雄的精神植根于学生的心田,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当代追星观需要正确引导
青少年追逐明星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每一个年代都有每一个年代的明星。而社会追求的标准也不同,这或许就是上一代人老看不懂下一辈人的原因。无论如何,追星现象既已存在,我们就要正视。事实上,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有榜样的引导。而青少年在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时,崇拜偶像就是很自然的事。所以,他不是一件坏事,而是需要一定的引导。因为价值观决定着人的行为和态度,进而决定着理想、信念、生活的方向和目标。因此,如何健康追星,就成为社会应该迫切思考的问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不可否认,现在社会中,某些成年人的价值观充斥着物欲化和功利化,多数家长当然不可能去用现实、功利的那一套教育孩子,但这些观念却常会在一些具体行为和生活小事上表现出来,对孩子来说,就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年轻一代在价值取向上也有了更多的空间和方向,家长再按照自己的社会经验来指导孩子,也会产生脱节之感。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会原因告诉我们:对他们的追星现象不要横加指责和过分担忧,也不要笼统地反对和排斥。采取简单粗暴的做法往往会适得其反,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形成俞禁愈追,明里不追暗里追的不利局面。其实,青少年的追星现象有其积极的一面。青少年的思维活跃,喜欢模仿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只是需要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对待青少年的追星现象,明智的家长和老师常常采取宽容、参与和讨论的做法。就是与他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为什么喜欢某个明星?长大了做什么?现在该怎么做?在讨论、探究、思索、渐悟、筛选中逐渐把问题引向深入,引入正题。对他们的单纯幼稚甚至可笑的想法给予积极的引导,给他们留下自我认识、自我调整、自我纠正、自我提高的空间和余地。
其实,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同样是为了他能够树立正确的三观,面对生活乐观、积极、向上。当物质生活充裕后,引导孩子们的价值观理应向美德回归,如此才能成就丰富而有内涵的人生。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不妨把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最有意义的“第一课”。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祝琪尧 采写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吴培民 摄
本版策划 咸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