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辽:绿水青山涌新潮
李 寒
2013年,东辽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4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4.8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3.5亿元;财政支出实现16.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32亿元。
2014年,东辽县坚定推进工业强县不动摇,加快经济开发区和生态农业开发区建设,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档次、民生改善水平和维护稳定能力。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以“一强两快三提高”为重点,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创新,向和谐富裕幸福东辽目标前进。
加快县域突破的核心之举——
壮大做强工业
东辽县加大优化产业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注重投资拉动,以工业项目为主攻方向,切实转变招商引资方式,加大招商力度,提高引资成效,重点引进对经济发展有较大拉动作用的大企业集团和大项目。做大做强产业集群。重点培育以经济开发区为核心的机加锻造、工装模具、冶金机械、特种汽车及零部件生产集群;以安恕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为核心的蛋品综合开发集群;以渭津工业区为核心的工程机械、建筑建材集群。
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平台——
经济开发区建设
为进一步高标准推进开发区建设,做好升级晋位工作,东辽县积极完善规划和开发区基础功能,提升开发区承载能力,优化开发区内项目格局,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在深入实施辽白经济走廊建设的基础上,构建辽源——安恕、辽源——渭津、辽源——金州(安石)、辽源——建安4条经济走廊,科学规划功能布局,坚持差异化发展,打造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区、渭津工业区、文化旅游区、商贸物流区五位一体、环抱辽源、具有东辽特色的产业布局。化存量为增量,变资源为效益,对停产、停建企业,进行项目包装,对外招商,盘活闲置资产,优化资源配置,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腾笼换鸟。
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
生态农业开发区建设
东辽县重点培育发展以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旅游度假为主的新增长点。深入挖掘民族民俗文化,促使区域内的辽河文化、满族文化、朝鲜族文化和蒙古族文化有机融合,打造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全力做好保障,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人口集聚,加快形成对周边的带动能力。立足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统筹推进全县城镇化发展。
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任务——
提高现代农业档次
东辽县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继续深化“五养三种”,培育特色产业和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重点打造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推动以水稻玉米物联网为主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产品名牌和绿色、无公害认证农产品品牌;发展壮大现代农业园区,重点抓好金翼蛋品循环经济园、金洲现代农业产业园、安石高效农业产业园及其它各类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促进要素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社会管理。
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提高民生改善水平
东辽县坚持惠民、利民、便民、安民,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保持民生改善及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同步。不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突出抓好13项重点工程、15件民生实事和23项重点工作。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突出就业保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切实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着力做好社会保障,全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凝心聚力谋发展,策马扬鞭再奋蹄。东辽全县上下信心坚定,以干克难,力争实现和谐富裕幸福新东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