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摊儿“变形记”

路边摊儿“变形记”
本报记者 王茵


    小推车一停,煤气灶一点,霸气豪横,欺街占道。食客一到桌凳摆上,城管一来蹬车开溜……
    这样的路边摊儿在城市里屡见不鲜,这样的“猫鼠”大战更是屡屡上演。
    随着“走遍辽源”环境整治活动的全面展开,如何彻底规范整治这些路边摊儿再次成为焦点,如何“整”、怎么“治”?步行街、红旗剧场两处整治案例为全市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霸道”路边摊儿悄然“隐形”


    近段时间以来,细心的市民突然发现,一些常年盘踞在步行街东段、红旗剧场门前的路边摊儿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竟然看不到了?
    为此,附近几户业主专门写了表扬信送到新闻单位。经营水暖商店的贾永福告诉记者,自己的商店开在地下商场东出口,商店周边有烤苞米、烤冷面、手抓饼十几个路边摊。他还总结了一段顺口溜:占道经营、高声叫卖,扩音喇叭混成一片。还有的商贩拉开架式,占地为王,别说过车,就是人走都费劲。
    经营两元店的高玉枝说:“现在可是好多了,这些占道经营的路边摊儿都被城管清走了,路口敞亮多了,也干净多了。要在以前,乱趴趴一大片,堵在店门口,那生意根本没法做,哪像现在这么清亮。”
    “这些路边摊一清走,最受益的是我们这些业户,大家伙儿一商量,由水暖商店的老爷子执笔,写了封表扬信送了过来。”高玉枝边说边把有十几名业主签名的表扬信交到了记者手里。


    室内“大排档”火爆“上线”


    路边摊儿清哪儿去了,真的消失了吗?记者来到表扬信提到的几个档口附近,早前那些恼人的路边摊儿还真不见了踪影。
    市城管处东吉大队队长商树齐告诉记者,经过他们反复多次做工作,聚集在这里的十几个商贩采取众筹的方式,集资入股在附近租了个门市,开了家“老街口美食店”大排档,并且保留了原来的老字号“路边小吃集结号”。
    35岁的王涛是这个主意的最初发起人。这是一个头脑灵活的小伙子,他告诉记者,自己在步行街推小车儿卖货六七年了,“卖过冷饮、也整过小吃,挣钱倒是挺挣钱的,可也是真吃苦真遭罪呀,特别是最近这几年,城市管理力度越来越大,我们这些流动商贩经常被撵得到处跑。”
    “这次商树齐和大伙儿商量,能不能寻个固定地点。人家说‘行商入市,坐商归店’这是规矩。琢磨着商树齐的话,觉得他说得挺对的,做啥买卖都得守规矩,要不怎么也是干不长。于是和大伙儿一商量,鼓捣了这个‘路边小吃集结号’。”
    “这房子年租金32万,装修花了20多万,一共17处档口,每家出资4万多。”王涛说:“这回咱进屋了,有了固定档口,慢慢也就有了自己的固定客源。对了,我们开辟了线上交易,可以送外卖,将来顾客一定会对咱这儿越来越认可。”


    要“管住”不等于要“管死”


    为治理欺街占道、扰乱秩序、破坏环境的流动商贩,城管部门花了不少心思,但对于这些路边摊儿的看法,市民也有不同意见。有人觉得这是一种饮食文化,无可厚非。但大多数人觉得他们占道经营、乌烟瘴气、垃圾遍地,不但影响了自己的生活,更影响了市容环境。
    记者在城管部门了解到,他们对这些路边摊贩的清理整治常常陷入“猫鼠游戏”的胶着状态,有时候为了守住一个区段,往往需要动用人海战术,死看死守。
    在城管支队负责人郑新军看来,“管住”并不等于“管死”。目前路边摊儿除了阻塞交通、影响市容外,最大问题就是食品安全。由于规模、经营场地的限制,大排档要办理工商执照基本不可能,由此便游离于行业监管之外。同时,处理路边摊儿产生的大量餐饮垃圾也是一个难题。
    郑新军认为,通过集中多家不同类型的食品大排档,组成类似公司的经营主体,再由这家公司统一办理工商执照,找到用以经营的空地,通过合伙儿出资,费用均摊,既可降低经营成本,又便于规范管理,这实际上是一种最佳选择。
    郑新军说,除此以外,外地还有一些限时限地经营、业主自治管理的做法,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有“出口”才至关重要


    事实上,步行街路边摊儿的悄然“隐形”,正是对欺街占道的流动商贩实施规范管理的有益尝试。
    商贩是逐利的,城管是讲规矩的,规矩和利益之间难免产生矛盾。化解矛盾,有“出口”才至关重要。
    除了步行街路边摊儿摇身一变,开启“路边小吃集结号”,早前聚集于红旗剧场门前的一些路边摊儿,经过城管人员反复做工作,在附近找起了固定档口。
    据城管北寿大队负责人介绍,这里原来有40多个流动小吃摊,一部分在附近找了门市房,一部分迁到了别处,还有一部分把红旗剧场一楼租了下来,现在正在装修,牌匾已经挂了出来,叫红旗剧场大排档。
    记者在这家正在装修的档口注意到,店里的装修风格、营业空间、经营理念等等都有几分独特之处。
    或许正如郑新军所言,随着城市环境整治力度的加大,路边摊儿也在转型、升级,也在时尚化。这一过程,往往也是商品品质、营销理念、营销水平提升的过程。拿步行街“老街口美食集结号”来说,从流动到固定,从室外到室内,从线下到线上,不但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出口”,还让小吃的生命力得到了延伸。
    当然,如果相关部门能够按照“选点适当、突出特色、摊位廉租、方便群众”的原则制定和完善各项优惠政策及办法,鼓励和扶持流动摊贩入室进店经营,整治规范流动商贩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