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健康吗?
——心理疾患透视分析
现代社会,各种竞争日趋激烈。高度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过度的压力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心理疾病。人们长期处在压力大、竞争激烈、时时有可能被淘汰的环境下,内心脆弱、急躁、自制能力差或具有偏执性人格或完美主义人格的人就很容易产生强迫心理,从而引发心理病症。
如今,患有心理疾病的人越来越多,但大多数人并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还在不停地在为家庭琐事吵个不停、在做着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看见别人比自己过得好,就出现强烈的嫉妒心理……殊不知,很多不正常的表现都是自己的不健康心理在作怪。
失衡心态
看不到 “希望” 的业务员
案例:
小张是个销售业务员,刚进入公司时工作态度非常认真,也非常有热情。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小张工作的态度明显没有以前那样认真了,整天萎靡不振。小张看到别的同事一个月都能拿4000元左右的工资,自己每月却只有1000元的工资,工作成绩难有起色、看不到希望。小张跟别人对比后,心里非常的不平衡。
分析:
销售工作其实是一个长期“投资”的过程,并不是一两天就可以见成果的,要坚持。从业人员应明白,做销售主要靠的是业绩的提成,并不是那几百块的底薪,做销售是很有希望的工作。很多大企业家都是从销售业务员做起的,也有很多普通业务员通过自己的努力买房买车。销售业务员工作的优势是时间比较有弹性,刚起步难有业绩的,困难只是暂时的,从业人员只要做好前期的铺垫工作,用不了多久就会签单。对于一个一线销售人员来说,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心态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情绪。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心态直接决定着业绩。为什么有的人见了别人状况比自己好,就特别容易心理不平衡,而有的人就能胸怀宽广,海纳百川呢?从认知层面看,心态不平衡者不能客观看待自己和别人的优缺点,存在“拿着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的认知偏差。同时,不恰当地看待他人成绩也会导致心理失落,即人家取得了成就,便误以为是对自己的否定,对自己是威胁,损害了自己的“面子”。其实,这只不过是有心理疾病的人的一种主观臆想,并不是现实。“吃醋”心理往往源于对自己的不自信,真正的强者具有宽容的个性,缺乏自信的人,才会把自己的自尊完全建立在别人的评价和认可上,才会忍受不了别人比自己强。
专家提醒:
此种状况通过自我调适完全可以改变。有这样症状的人应做到肯定别人优点的同时也要肯定自己的长处,学会自我欣赏。同时,这样的人也要学会直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可以对自己信赖的亲朋好友说说,争取得到别人的理解、支持和安慰。
职业烦恼
工作中的挫败感
案例:
24岁的小闫是个刚走出校门的企业女白领,性格较内向且孤僻。工作中,她不知如何融入所处的人际环境很难和同事融为一体。在公司里,她脏活、累活抢着干,好事都让给其他同事。在与家在城市的同事比较中,她的自我评价偏低,总觉得上司和同事都不太喜欢她。
分析:
小闫的挫败感来源于她自己的不自信。她总担心自己啥也做不好,总怕别人看不起她,总觉得自己和同事的“打不成一片”,这给自己造成了严重的挫败感,也更影响了她的工作状态,久而久之上司、同事会真的不喜欢她,会真的认为她“不合群”。性格内向是人的一种个性特征,它与害羞或孤僻的人格特征不同,与疾病无关。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是生活环境等多重因素而多年形成的,并非一朝一夕说变就能变的。外向、内向都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不足。个人的个性特征既然不能轻易改变,那么我们就该学着利用它,而不是逆着它,更不该为此苦恼。性格内向的人,应多学习并鼓励自己尝试新的人际交往方式,最重要的是自己看得起自己。自信是一个人“万事开头”的根本。只有自己先相信自己,别人才能有可能相信你,工作中更是如此。
专家提醒:
对于刚走出校门进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在工作岗位上应多做事少说话。多做事是指工作上多做一些,多给自己找一些学习的机会;少说话是指少说闲话、废话,同时,刚入职场的人在应该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的时候、应该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也不能推三阻四。自信是对自我的认可,如果自己没有做不该做的事情,没有说不该说的话,没有人会不接受你,就算有也要坦然待之。像小闫这样,如果总是以“局外人”的角度处在工作中,上司、同事还以为你不想融入集体呢。做好自己,不断修正自己的不足,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怀着一颗感恩心和一颗平常心,你做的事大家都会看在眼里,你说的话也都会记在心上,你的表现上司、同事自然会看到。
校园问题
友情为何如此脆弱
案例:
小雨和佳佳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小雨活泼开朗,长相甜美,是学校里面的文艺骨干。恰恰相反,佳佳性格内向,不喜欢说话。看到小雨文艺样样精通,佳佳心里越来越不是滋味儿,不自觉地开始经常性在言语上讽刺小雨,私底下跟同学说小雨的坏话。小雨知道后,跟佳佳大吵大闹了一番,姐妹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在一次设计比赛中,因名次问题,两人甚至大打出手。在老师的调解下,两个人一起来看了心理咨询师。
分析:
当我们面对一个优秀的人时,很容易将自己与他作比较。那么这时候,嫉妒的心理是很容易产生的。佳佳嫉妒的侧面是她严重的不自信,小雨所得到的别人瞩目是她也十分渴望的,当这种羡慕慢慢变质成了嫉妒,友谊就很容易破裂。
专家提醒:
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首先,我们要认清嫉妒的危害,明白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一方面阻碍别人发展的道理。其次,我们要正确认知,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应该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正确的衡量自己的才能,扬长避短为自己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
一般嫉妒心理强的人,都是心胸狭窄、多疑多虑、自卑、内向、心理失衡、个性心理素质不良的人。人们只有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因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才能正确的看待自己,调整心理状态。同时,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也很关键。固步自封不是成功的方法,竞争才是向上的动力根源所在,对手之间也可以互相取之所长,共同进步。
婚姻困惑
感情还在,为啥越走越远
案例:
钱枫与小敏自由恋爱结婚。婚后,钱枫希望干出些成绩,工作很努力,经常加班应酬,常常不回家吃饭,半夜喝多了回家后倒头就睡。妻子小敏是典型的白领阶层,朝九晚五,上下班时间很有规律。因此,做饭洗衣的家务活都落在小敏身上。面对丈夫的忙碌,小敏很苦恼,认为丈夫不再爱她了。在两人平常的沟通中,小敏经常冷言冷语。小敏的举动让钱枫感觉自己和妻子的距离越来越远,十分难过。两个人都不知道问题的根源在哪儿,没有解决的办法,矛盾与争吵不断升级。为了维持婚姻,两个人一起去看了心理咨询师。
分析:
一对夫妻想要长长久久地走下去,沟通的意义十分重大。沟通不但能培育婚姻成长,也是快乐婚姻的基础。倘若夫妻二人没有良好的沟通,他们就无法幸福地在一起生活。良好的沟通能促进两人更深了解,才晓得如何满足对方需要。钱枫就是因为没有及时跟妻子小敏进行沟通,没有细致地去了解对方的需要才导致了要离婚的现状。因此,双方学会正确的沟通就是改善这段感情的重中之重了。
专家提醒:
第一,学会澄清。澄清你被对方误会的事实,化解两个人的矛盾。第二,学会接纳。不论你听到什么,不管对方的表达内容是对是错,先别急着辩驳或去指正,试着去接纳他的心理世界,去倾听他想要述说的,心平气和地去探讨问题的原因。第三,学会欣赏与鼓励、包容与谅解。婚姻不是1+1=2的数学公式,而是0.5+0.5=1的道理。两个人各削去一半的个性才能凑成一对完美的婚姻。懂得赞美是我们人类得天独厚的优势。学会欣赏你的另一半,才能使这段感情的幸福感最大化。
遭遇打击
走不出“阴影”的那种痛
案例:
30岁的小吴是某企业职员,一年内连续失去了父亲、母亲、哥哥3个亲人。3个至亲的人接连离世,让小吴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更让他不知道怎么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之后的两年里,小吴难以从悲痛中走出,面对妻子和孩子连强颜欢笑都做不到,长期的自我摧残,让他变得日渐颓废。由于精神萎靡不振,他工作中出现了不可弥补的失误,给公司带来了极大损失。因此,他被公司辞退了。在妻子的一再央求和陪伴下,他去看了心理咨询师,被心里专家认定为中等抑郁症。
分析:
亲人的接连离世,是导致小吴失业、抑郁的直接因素。父母是给予他生命的人,是养育他的人;哥哥是一奶同胞的“手足”,这样的情感我们都能理解。一年内,接连失去了这3个最亲的人,换做谁恐怕都要承受难以想象的“痛苦”。一般人不至于痛苦到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不想做,甚至患上了抑郁症。患上抑郁症的原因是什么?也许,是他从没遭受过人生打击,这也许是他对父亲、母亲、哥哥有某些没有完成的承诺,也许是只有他自己明白为什么会这样走不出来。
专家提醒:
人生有长短,生活事难料。生老病死是人人都逃避不了的事实。当然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常人,面对亲人的离去痛苦是正常的,但亲人的离去已成事实,久久不能从痛苦中走出来,就对不起身边健在的亲人,更对不起自己了。无论多么痛苦,无论怎么自残,明天的太阳都回照常升起,日子还得过。亲人离不离开都会希望他的亲人好好生活下去。抛弃妻子、无所事事,证明不了对离去亲人的思念,只能说明没有担当,说明内心的某个结自己没有解开。
亲子关系
母亲两巴掌,孩子病四年
案例:
小宇是品学兼优的高中生,在学校却经常遭同学的白眼和嘲笑。原因是他4年前一天早上吃完饭,出门上学时忘记带作业本了,途中返回家取本,被妈妈打了两个大嘴巴。从此,他便得了顽固性“呃逆”,经常不间断地打嗝。长期消化不良导致长期严重口臭。小学、初中、高中没有同学愿意和他做同桌,没有人愿意和他一起上、下学。从此,小宇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除了学习没有其他爱好和兴趣,不愿意参加任何活动,不愿意到任何公众场合。父母带着他走遍了全国各大医院看病,花掉了家里的大半积蓄也没能治好。后来去做了心理咨询,父母被告知就是因为妈妈当年那两巴掌,才导致小宇这4年的“不寻常”。
分析:
妈妈的过度强势,儿子的过度惊恐,造成了母子俩的关系非常“疏远”。妈妈在儿子面前永远都是“圣人”,儿子在妈妈面前永远没有对的时候,这样的思想扎根在母子俩彼此的脑海里。儿子稍稍犯一点错,就会怕的不得了。妈妈认为自己打儿子是天经地义。所以,哪怕是一个作业本忘带了回来取,孩子都会没有心理防备地突然招来妈妈两巴掌。可妈妈却万万没有想到这样会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了莫大的伤害,差一点亲手毁了儿子一生。孩子刚吃完早饭,还没有完全消化好,突然被打两大巴掌,一瞬间,把孩子吓着了,给孩子的心理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导致了后来的顽固性“呃逆”。
专家提醒:
处在生长期的孩子身体和心灵都是需要加倍呵护的,保护的好长的快,保护的不好容易“受伤”。家长对子女严厉管教是好事,但没有尺度的严厉,不分是非的严厉,就成了糊涂的“爱”。孩子一天天长大,一天比一天懂事,严厉也要分事情,犯错也要问原因。“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思想,是不完全正确的。小孩子在没出生时,胎教就起作用;在不会说话时,就能听懂大人的意思,在呀呀学语时就完全可以和人交流。对于一个小学4年级的孩子难道讲道理还听不懂吗?何况并不是什么实质性大错,只是忘带作业本而已。家长应懂得爱孩子要用对方法,管教孩子更要用对方式,好孩子是用智慧教育出来的。
关注心理健康 共享美好生活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对身体健康十分重视,对自己心理健康却容易忽视。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和物质文明的日益发展,人们的精神世界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许多人开始出现精神紧张、困惑、失眠、焦虑、抑郁等现象。
人们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可是,现在的很多人患上了心理疾病。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很多人要么是不够重视,不去积极寻求方法去解决;要么就是消极对待讳疾忌医。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人们对精神障碍的认识不足和社会精神卫生机构的资源与服务难以跟上是其原因。
心理健康关乎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关乎全社会的和谐美好。因此,我们每一个人和相关部门应当重视心理健康,正视心理健康问题。作为个人,我们如若不幸患上心理疾病就要积极面对,进行行之有效的治疗,尽快恢复快乐、阳光、乐观、向上的心态。我们应当明白人生不是赶路。天天心慌气短、胆战心惊、疲倦抑郁地活着,恰恰是在浪费生命。人生应该是努力而轻松地活着,既享受当下、不着急拼命地往前赶,又要有挑战性的目标。
关注心理健康,共享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关心和关注身边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到与人为善,共创人们健康生活的温暖而和谐的生活环境,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轻松快乐地生活。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咸凯慧 李锋 王超 实习记者 付瑶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
本版案例由心理咨询师 魏学兰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