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朴的情感最真
质朴的情感最真
疫情发生以来,辽源社会各界凝心聚力、同舟共济,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目前,我市已连续多日“零”新增确诊、疑似病例,日趋向好。这是全民参战的结果、辽源人民团结一心的真实体现。病毒是无情的,但善良、质朴的辽源人有爱心、有情义、有担当。战“疫”期间,辽源大地发生着无数个质朴、暖心、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没有华丽的语言,不是惊天动地的举动,但却饱含了辽源人满满的质朴和温情。
为辽源平安不顾自身安危的卫生院长
事件:
53岁的张文博是龙山区寿山镇卫生院院长。自启动预检分诊流程开始,他就一直奋战在战“疫”一线。大年三十没休息;老父亲82岁生日,他缺席;工作时间最长的一次,他连续工作50个小时。怎样有效资源调配、怎样安排各个卡点的值守布防、怎样给党员和医护人员培训等事情,事无巨细。1月28日,他身体出现了严重的过敏性紫癜,明知这个病症需要卧床休息,但他依然坚守岗位;2月23日,因长时间过度疲劳加之紧张的工作节奏,他的心脏也出现了不适,此时,他依然没有足够重视。吃了速效救心丸继续忙着防疫工作。对自己身体的病症一拖再拖。3月2日,他出现了呼吸急促、心口憋闷、呼吸困难的严重症状,这才在家人的陪伴下住进了医院。
点评:
一个基层卫生院长,疫情面前,全力奋战在一线。甚至置自身的安危于不顾,全情工作,这就是大公无私有担当,这就是基层党员干部的模样,这就是百姓心中的真英雄。
为逆行者送物资的“傻”老板
事件:
市人大常委、联贸大厦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星宇为公安机关和辽源日报社送去了5000只防护口罩、方便面、矿泉水等物资,并为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家属送去了香喷喷的饺子。他说:“虽然企业经营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但和抗击疫情相比是小事儿。为逆行者送些防护物资,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真的,不用宣传报道我们,我们能实实在在做点儿啥就做点儿啥。”
天成超市总经理朱晓峰给龙山区的多个检查站送去牛奶、矿泉水、方便面、火腿肠、水果等食品;为辽源第一批驰援武汉的20余名白衣战士家属捐赠超市代金卡;为辽源市第二人民医院、辽源市胸科医院、矿业集团总医院、东辽县医院各送去50箱新鲜蔬菜。他说:“广大防控疫情一线的逆行者们为了战‘疫’与时间赛跑。我没上前线,只是尽了点儿绵薄之力,不足挂齿。”
点评:
都说商家以利益为重,但周星宇、朱晓峰却代表了广大辽源民营企业家的大格局和家国情怀。企业的防疫工作、经营情况、家人的保护……每天有很多事情等着他们去处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不忘回馈社会,心里装着许许多多陌生的战“疫”逆行者……知道感恩,懂得回馈,也许,这就是他们事业成功的所在。
把新房车送上“前线”的“80后”
事件:
38岁的张顺喜是一名房车爱好者。疫情来临,在家抗疫情的同时,他还想为防控一线作点儿贡献。就在他不知道与哪个部门对接时,本报记者打来采访电话……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之后,他对记者说出了自己的心愿。通过记者的沟通协调,第二天他先后两次,将自己的两辆房车分别开到了辽源高速路北出口,其中一辆是之前没使用过的新车。“这是总电源开关!这是电磁炉,可以烧水、煮面。这是冰箱。现在我们看到的几处座位,全部可以打开变床……这车取暖设备需要加35号柴油,来的路上我已经加满了。如果取暖器一直开着,大概24小时以后就得加一次……电话号我已经留下了,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我随叫随到。”
点评:
送车当日,他除了给工作人员介绍房车内外的各种操作功能,他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有问题随时给我打电话,我随叫随到”。在场的很多人只知道他叫张顺喜,其他并不了解。其实,张顺喜是有着十余年党龄的中共党员,国企职工,还是十余年如一日扶弱济贫、致力于慈善事业的爱心志愿者。他说,当下最要紧的是早日战胜疫情,至于个人的一切都不值得一提。
这,正是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样子。
逢人就送消毒液的金大姐
事件:
52岁的金鸽从事女子雅学礼仪培训多年。2019年12月,她在广而洁购买了60桶5斤装的含氯消毒液,准备囤下来春节之后作为礼物送给她的学员。但让人没想到的是,疫情突如其来。金鸽的第一反应是将之前囤下来的消毒液提前拿出来送人。她先给自家所在的站前社区送2桶。然后,又分别给身边的亲朋好友“无接触”式地送到家门口。热心肠的她,逢人就送消毒液。家里人口多,就整桶送;家里人口少,就分装后再送。现在,她除了给学员预留的12桶消毒液,其余的全部送完。
点评:
患难见真情。在疫情的特殊时期,消毒液和口罩一样属于紧俏、抢手的防疫物资。有人开玩笑说,在此期间互送防疫物资的,都是过命之交。而金鸽却在这个时候把消毒液拿出来,见人就送。她是值得学习的榜样,她是可爱的辽源人。
“妇唱夫随”上战场
事件:
辽源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护士王雪,是我市驰援武汉第一批医疗队队员。临行前几日,她将去武汉支援的事儿告诉了丈夫,第二天丈夫也报名做支援湖北的志愿者,并对她说:“你在里面救死扶伤,我在外面做义工支援武汉,守护我最爱的人。”
点评:
有一种大爱叫我去武汉支援,有一种爱情叫“形影不离”。
妻子作为白衣战士勇敢上战场,丈夫不但没有阻拦,反而用同去湖北做志愿者的行动支持、陪伴着妻子。夫妻俩儿用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呈现他们的赤子心。这就是“妇唱夫随”的恩爱,这就是精忠报国的最好体现。
将失去亲人的悲伤化作战“疫”的力量
事件:
辽源市中医院急诊室“90后”男护师苏擎的父亲三个月前刚刚去世,他又是家中的独生子,本该多陪陪母亲,但他却在动员大会上第一个报名。2月15日,是辽源市第二批驰援武汉医疗队出发的日子。他眼含热泪对母亲说:“我是急诊科的男护,到了武汉应该能做很多事情。您需要我,武汉那边更需要我。妈妈请保护好身体,等待我和战友们凯旋。我知道您也会支持我,父亲在另一个世界也会为我‘点赞’。”
点评:
自古忠孝难两全。丧夫之痛的母亲需要安慰,疫情最前沿的患者需要救治。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苏擎化悲痛为力量选择了后者。疫情面前,他舍小家为大家,这位“90后”小伙儿是个有担当的好男儿。我们相信母亲会为儿子骄傲、逝去的父亲在天堂也会感到欣慰,护佑着儿子以及所有驰援武汉的白衣战士们平安凯旋。
将儿子、儿媳送到战“疫”一线的“狠”婆婆
事件:
市民华振湘的儿子是通化森林消防大队的一名武警官兵,准儿媳是辽矿集团总医院的护士。两人原定4月份举行婚礼,但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们决定推迟婚期,到战“疫”一线冲锋陷阵。2月2日,华振湘含泪将儿子、儿媳送到武汉战“疫”一线。临行前,她哽咽着对儿媳说:“虽然你为了驰援武汉,剪去了飘逸的长发,但你在妈妈心里永远都是最美的天使。我们是党员之家、军人之家。孩子们,你们都是好样的。妈等你们平安归来,为你们准备一场最美的婚礼!”
点评:
国有难,召必回,战必胜。华振湘是党员,儿子和儿媳也如此优秀。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和军人。作为母亲,“狠心”将儿子和儿媳送到战“疫”最前线。她不心疼吗?她不担心吗?但,疫情当前,为了战“疫”的最后胜利,他们全家一心向党,勇敢地冲锋在前。其他事情,都等战“疫”胜利再说。这正是,党员不忘初心的具体体现。
耄耋老人的500元善款
事件:
1月31日,81岁老人李影得知西安区裕明社区募集支援武汉善款后执意出门,第一个来到社区捐款500元钱。老人激动地说:“年纪大了去不了前线,但也要尽点儿微薄之力,能帮点儿是点儿。”之后,她又返回家中,响应国家号召宅在家里。
点评:
对于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来说,平时很少出门且500元钱不算小数目,但81岁的李影老人,不走寻常路。在疫情期间更该宅家的时候,她执意出门到社区捐500元钱,也要为疫情阻击战添一分力。这,就是我们辽源的老人;这,就是我们辽源老人的家国情怀。
最伟大的遗愿
事件:
2月3日,东辽县安石镇乐群村79岁的李大娘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给儿孙后代留下遗愿:“疫情期间不聚集,别给政府添麻烦。我活着你们都孝敬,我死了咱不操办丧事。”
点评:
婚丧嫁娶是人生大事,在农村尤为重视。其中,涉及的民风民俗也不少。但在疫情面前,一位年近耄耋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将“不办丧”作为最后遗愿,这是高尚的境界。老人的精神,值得学习。
感动无数人的22秒视频
事件:
疫情防控阻击战以来,辽源疾控人董连晶早出晚归,连续加班。一天,正在忙工作的她接到年幼儿子的电话,“妈妈,我已经好几天没看到你了。今天你几点下班?我能不能看到你?我现在可以和你视频通话吗?”“儿子,妈妈现在很忙,忙完就回去了。你别打电话了,行吗儿子?别打了,我都说了,忙完下班就回去了……”电话那头,儿子想妈妈哭了。电话这边,董连晶已经泣不成声。旁边的同事将这22秒的通话录成视频,发到了网上。虽然视频只有短短的22秒,却感动了无数人。
点评:
面对疫情,董连晶“狠心”拒绝了年幼儿子的思念,此时,她放弃了亲情,选择了战“疫”前线。这个举动看似残忍,实则大爱。那滋味,也许只有她和她的战友们才能真正体会。22秒的视频,不仅仅代表着董连晶个人的心酸,这也是疫情期间,社会各界坚持奋战在战“疫”一线的所有人的真实写照。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王超 采写
本版策划 咸凯慧